高銳敏 袁澤明
摘 要:針對新升本科院校參與全國本科類數學建模競賽所面臨的困境,分析了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是學校相關制度與軟硬件配置不到位、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學校師資力量不夠雄厚且缺乏培訓經驗等,從學校、學生、師資三個層面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與對策,以期改善新升本科院校參與競賽的局面,提高參與競賽的積極性并取得較好的競賽成績,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和能力以及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新升本科院校;數學建模競賽;學生;師資;學校
0 前言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是綜合的應用型競賽,近年來,其規模越來越大,影響力不斷上升,已經發展成為我國高校規模最大的課外科技活動之一,該項活動始于1992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數學建模競賽。普通高等院校開展的針對大學生的種類繁多科技競賽中,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獨樹一幟,發展尤為迅速。我校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加強對大學生應用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數學建模是數學“做”與“用”的紐帶,將數學建模競賽融入到應用型本科教學體系中顯得尤為重要。但是,作為新升本科院校,缺乏參與本科數學建模的經驗,存在諸多問題,急需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與對策。
1 新升本科院校參賽現狀與問題分析
由于我國教育資源中西部相對薄弱,國家高度重視,最近幾年,在升本高校比例上向中西部適當傾斜,我省有多個高校通過單獨或多校合并的形式升入本科,但是,這些新升本科院校缺乏參加數學建模競賽尤其是本科類數學建模競賽的經驗,這部分高校中,大多數高校也包括我校參加本科數學建模競賽還處于零起點,小部分高校選擇只參加專科類競賽,只有個別學校參加了本科類數學建模競賽,但是成績并不理想,出現國家級獎勵空白,省級獎勵少而且級別較低,導致投入產出失衡,嚴重影響指導老師和參賽學生的積極性,影響整個學校的參賽氛圍和參賽體系的構建,也使新升本科院校關于參與數學建模競賽的發展走向瓶頸。導致上述參賽現狀有多方面的原因,突出問題存在于學校、學生和師資三個方面。
1.1 學校方面的問題
其一,學校領導無暇顧及。新升本科院校往往在升本前幾年面臨比較復雜的局面,校領導調整、兩校甚至多校融合、行政機構整合、新校區建設、本科專業與學科建設、教師本科教育理念培養等諸多問題,對于學校領導來說,一般也是采用“抓大放小”,優先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主抓學校穩定和學科建設。對于學科競賽,主要交給院系組織,但是,數學課在很多新升本科院校屬于公共基礎課,數學建模競賽屬于跨學科競賽,依托的是全校各院系的支持和配合,只靠數學授課部門負責人難以組織。其二,學校數學建模競賽體制建設和硬件設施配備不到位。對于一個全國性的重要賽事,數學建模競賽在眾多高校都得到學校的高度重視,成績斐然,這主要得益于學校的制度建設,包括參賽培訓流程、參賽機房建設與管理制度、參賽學生培訓補助與獎勵制度、指導老師培訓課時與獲獎獎勵制度、獲獎與學生獎學金評定和教師職稱晉級關系等,新升本院校在這些制度方面往往不夠完整甚至空白。很多新升本院校都面臨資金緊張問題,確少數學建模專用的實驗室或機房。其三,學校缺乏積極參與數學建模競賽的氛圍。調查走訪發現,很多新升本院校里的學生根本不了解數學建模競賽,有的甚至沒聽說過,更別談參加數學建模競賽的熱情了,這就是學校對數學建模競賽的教育宣傳缺失造成的。
1.2 學生方面的問題
新升本院校相對老牌的本科院校整體生源較差,學生的基礎存在一定差距,很多學生對《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這幾門數學課的學習都很吃力,對數學建模競賽更是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一部分學生雖然對數學很感興趣,參加數學建模競賽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缺乏現有的經驗可以借鑒,往往是事倍功半,競賽成績并不理想,當初的參賽熱情和積極性被打消,也影響下屆學生的參賽熱情。另外,很多學生也會有各種顧慮,例如,參加數學建模競賽必將耗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會不會影響專業課的學習、獎學金的評定甚至考研,也即是投入與產出的問題。這些問題成為學生參加數學建模競賽的障礙。
1.3 師資方面的問題
首先,新升本院校整體師資力量相對薄弱,中青年教師中主流還是碩士研究生,雖然,學校都在積極引進博士,但是很多新升本院校都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并沒有數學專業的學生,缺少博士發展的平臺,這成為引進博士的一大障礙。其次,升本之后,數學任課老師的教學任務成倍增加,很多中青年老師都面臨著學歷提升和職稱晉升的雙重壓力,年齡也到了家庭瑣事最多的時候,很難再有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數學建模培訓。最后,新升本院校教師缺乏數學建模競賽的培訓和指導經驗,有些老師只是指導過專科類的數學建模競賽,而還有一部分老師從來沒有參與過數學建模競賽的培訓與指導,個別新晉博士在指導競賽方面也都是零經驗。這些師資方面的問題都會制約學校參與數學建模競賽的發展。
2 新升本科院校參賽實施方案與對策
2.1 學校高度重視,完善制度和軟硬件建設
首先,校領導要認識到數學建模競賽對學生素質教育和學校發展的重要性,并責令有關部門制定有利于參加數學建模競賽發展的相關制度。讓各院系積極配合,做好學生的動員工作。制度制定時可以借鑒參賽經驗豐富的兄弟院校的相關制度,由于處于參賽的起步階段,應該加大對參賽學生和指導老師的獎勵力度,以促進學生和老師的參賽積極性。提高培訓期間給學生的生活補貼、培訓老師的課時津貼,建立獲獎學生和指導老師的獎勵機制,除了物質獎勵之外,應該向學生和老師關心的利益傾斜,例如獎學金和職稱的評定。其次,學校投入資金,進行參賽必備的軟硬件建設。可以建立一個數學建模實驗室和圖書室,為學生和老師提供一個舒適的培訓和參賽場所。最后,學校可以鼓勵學生成立數學建模社團并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在校園里營造同學們積極參與數學建模競賽的氛圍。
2.2 重抓學風建設,引導學生走出對數學建模競賽的認識誤區
學風是學校的精神面貌,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學風建設對于新升本科院校尤為重要,也更為艱巨,剛升本科前幾年往往學校本專科學生都有,學習氛圍沒有老牌本科院校濃厚,學校加大力度狠抓學風建設,必能彌補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的劣勢,有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當然也必將改善學生參與數學建模競賽的局面。
很多學生對數學建模競賽不了解,認為就是關于數學知識的一次考試,必須首先讓學生走出這樣的認識誤區。學校、院系、數學任課老師要加大對數學建模競賽的宣傳,通過名師講壇、社團建設、校內數學建模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了解建模、認識建模進而喜歡上建模。讓同學們認識到參加數學建模競賽,有利于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論文書寫能力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不但不會影響專業課的學習和考研,反而對其是一種促進,真正認識到“一次參與,終生受益”的建模魅力。
2.3 多舉措改善數學建模競賽培訓和指導師資
首先,學校應該采取“請進來”的策略,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來充實學校的數學教師隊伍,包括博士、教授專家和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指導競賽經驗的中青年教師。其次,學校還應該采取“走出去”的方案,成立專門的數學建模培訓教師團隊,投入資金對團隊進行為期三至五年的建設,團隊教師的教學任務量要適當降低,并有計劃的分批安排團隊成員到名校學習,有針對性的對數學建模方面的知識進行培訓,爭取在團隊建設周期內讓每個老師成為競賽培訓和指導能手。鑒于上述兩種方案執行起來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而數學建模競賽對學校來說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所以,學校應該采用一些特殊舉措以解決短期的師資短缺問題,例如,針對數學建模競賽培訓與指導,鼓勵本校青年教師與自己研究生導師和博士同學建立幫帶關系,簽訂合同,以外聘或專家顧問形式給予適當報酬,提高競賽的培訓與指導效果,解師資短缺的燃眉之急。
3 結束語
新升本科院校參加本科數學建模競賽確實存在一定的劣勢,但是如果學校領導重視,制定和完善相關制度,加大投入軟硬件建設,重抓學風建設,積極引導學生走出對數學建模競賽的認識誤區,多舉措改善數學建模競賽培訓和指導師資,一定能取得較好的競賽成績,從而形成競賽的良性循環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校的整體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振波,謝金星.數學建模競賽的發展與數學建模教師的作用[J].數學建模及其應用,2016,5(04):8-13.
[2]王義康.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可持續發展的策略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7,26(12):150-152.
[3]劉好斌,牟廉明.地方院校數學建模競賽培訓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文山學院學報,2018(03):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