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浩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1-004-02
摘 要 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進步、社會建設的基本載體和重要元素,其黨建活動和企業文化則影響國有企業的發展,需給予重視。基于此,本文以國有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的關系作為切入點,予以簡述,再以此為基礎,論述二者融合建設的思路、具體方法,給出相互推動、統一開展,以及平臺融合、工作框架融合、漸進性融合、反饋工作模式等內容,嘗試做展開分析,為后續國有企業黨建和文化建設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國有企業 黨組織建設 企業文化 建設平臺 工作框架
國有企業是集體所有制經濟的代表,國有資本、集體資本控股超過51%的企業,均屬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承擔引導經濟發展、發揮宏觀調控作用等重大職責,這又對其黨組織建設和企業文化發展提出了較高要求。黨組織保證了企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企業文化則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了良性土壤和內部環境,嘗試實現國有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融合建設十分必要。
一、國有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的關系
(一)黨建可推動企業文化完善
企業文化的完善需要來自多個因素的支持,黨建工作的開展,可為企業文化完善提供兩個方面的助力,一是保持企業文化的正確性,二是提升企業文化的豐富性。黨組織是社會精英力量的集合,黨員干部是企業建設、長期發展的核心力量、中堅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力量,只有堅持黨組織的領導,企業的發展才能獲取明確方向、光明前景,也只有堅持黨組織作用發揮,才能確保企業文化始終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九大精神、工匠精神、時代楷模精神等,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黨組織能夠敏銳洞察社會發展特點、趨勢,從而引導國有企業調整工作方向,并在長期工作中形成企業文化,保持企業文化正確性的同時,以時間的積累不斷豐富企業文化內容,發揮多重作用。
(二)企業文化可服務黨建工作
我國國有企業的作用突出,且內容多樣,這也體現在企業文化層面。如黨組織號召無私奉獻、互幫主動,企業內的黨員,可主動放棄勞動報酬,將其無償贈予企業內需要資金幫助的困難職工、以及企業周邊貧困民眾。在做好份內工作的同時,積極幫助同事完成工作,發揮黨員干部帶頭作用、模范作用,形成無私奉獻、共同進步、關注弱勢群體、黨員干部模范表率優先的良性企業文化。在此過程中,企業內員工受到感染,可提升對黨組織的向心力,形成對黨組織更深層次的認知,積極參與黨建工作,響應黨組織號召,完善自身思想、行為,再由黨組織進行考察,將思想和行為進步明顯的人員作為積極分子,不斷予以培育,最終納入黨組織中,企業文化和黨組織建設融合,同步得到發展。
二、國有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的不足
思路上看,國有企業黨建和在企業文化的融合建設,應首先強調相互推動,相互推動是指以黨組織建設為紐帶,促進企業文化完善;以企業文化為基壤,不斷推動黨建工作走向深入。目前部分為企業對黨建和企業文化融合建設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有的國有企業只重視業務工作,過度強調技術進步,對黨建和企業文化的重視程度、融合建設未能給予足夠重視。黨建工作未能面向基層工人全面開展,也無法有效督促、號召工人在進行工作的同時,主動學習政治理論知識、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培育工匠精神、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致使黨建工作及企業文化建設均不夠全面。與此同時,企業的學習氛圍不足,對改善企業文化的作用也較為有限。
(二)融合機制上的缺陷
融合機制上的缺陷在國有企業中普遍存在。在進行黨組織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未能嘗試二者的有機融合,使工作內容外部關聯不高,在黨組織建設的過程中強調獨立性,企業文化建設則以組織職工大會、組織文件學習等形式開展,在此過程中業務培訓內容、黨建、企業文化的優化等未能得到融合,工作雖然全面開展,但機制上的弊端明顯,無法保證各項工作的融合效果。企業文化、黨建工作在此背景下得到的推動有限,黨組織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也無法實現有機融合。
(三)各項工作開展形式滯后
工作開展形式滯后的問題,影響黨建活動,也影響企業文化的完善。如部分企業將黨建和企業文化建設融為一體,但沒有抓住融合的關鍵點,導致工作混亂、無法獨立進行,企業黨建活動和企業文化建設活動未能得到區別看待。如工作中未能選取獨立負責人,就不同工作進行進行分析、控制,出具計劃,導致工作開展層次不明。或不能結合企業基本情況,將不同計劃進行綜合,予以全面推行。黨組織負責人擬通過進行文件學習和周期考評的方式,了解預備黨員、積極分子、普通職工的思想覺悟;企業負責人擬通過集體活動的方式,建立積極的企業互助、交流文化。不同人員的工作重點出現偏差,黨建和企業文化建設混亂,僅能取得某一個層面的積極成果。該模式下,無法確保各自工作的獨立性,也無法實現黨建和企業文化融合建設。
三、國有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融合建設的方法
(一)建立平臺融合
國有企業黨組織建設、企業文化建設均可通過多種渠道開展,為保證二者融合建設的可行性,應首先建立平臺的融合。建議企業對自身黨組織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活動進行分析,了解當前工作開展的基本形式,對資源進行整合,統一進行管理,以工作目標為直接參考,實現建設平臺的融合。如新能源企業,其黨組織建設呈現出分散化特點,不同地區分公司均設有基層黨組織工作部門。同時,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也帶有多元化特點,業務部門或者一線場站強調高效、規范;職能部門重視團結、信息共享、志愿服務。在此背景下,企業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的融合建設,可選取企業內交流平臺為切入點,搭建總得信息化平臺,統一遠程交流。黨組織可借助該平臺發布信息,號召學習、給予學習指導;職能部門可借助該平臺進行信息共享,實現志愿服務、信息共享。在平臺融合后,企業可形成團結一致、交流互通、共同進取的積極文化,黨建互動也在平臺內同步開展,二者借助融合的平臺得到同步推動。
(二)工作框架融合
工作框架的融合,是指在國有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融合建設的要求下,將兩項工作的短期規劃、中期規劃、長期規劃進行時間層面的融合,使工作框架穩定,并借助反饋工作模式確保各時期工作的有效性。具體而言,短期工作框架可選取1個月、一次具體活動為目標,從屬于中期框架;中期工作框架可選取半年、一次項目學習或建設為目標,從屬于長期框架;長期框架以企業長期發展為目標,可不設時間限制,或以長期規劃為直接參考。如某國有企業經營態勢不佳,擬定長期規劃,可在3年內建立節儉、精細化管理的企業文化,同時以加強黨組織建設保證企業發展成效,準備3年內培養30名黨員。據此擬定中期工作框架,企業文化建設著眼于廠務公開、兩個方面,黨建工作著眼于加強全員思想教育方面。二者融合時,調動職能部門普通黨員的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以身作則,從細節做起,以提升本部門節儉、精細化管理的企業文化理念,向企業范圍內推廣,在此過程中,加深員工對艱苦奮斗、樸素作風的理解,推動其思想覺醒,優化黨建意識。短期工作框架方面,重視獲取普遍員工和黨員的反饋信息,了解階段內企業文化、黨建工作開展態勢,分析不足,可通過召開茶話會、職工大會等方式,應對工作不足,通過短期針對性工作,進一步提升黨建、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效果。工作框架融合模式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可同步開展、完善,效率更高。
(三)漸進性融合
漸進性融合,是指國有企業進行黨建和企業文化融合建設時,充分尊重當前企業實際情況,為二者的融合建設提供長期層面的支持,以點帶面,最終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共同完善。具體而言,建議企業首先尋找黨建、企業文化建設的薄弱環節,以此為突破口,強調以黨建活動為主、企業文化建設為輔,主次結合的嘗試初期融合。如企業黨建工作當前問題在于創新性不足,開展形式單一,企業文化建設的不足在于缺乏明確目標,過于泛化。為予以解決,可首先豐富黨建工作形式,改變傳統文件學習、例會學習的模式,增加遠程教育、信息化交流,企業文化建設作為輔助,重視信息化行為的普及,號召員工自發進行新媒體賬號的注冊和使用,以數字化工作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黨建和企業文化融合建設以數字化黨建宣傳、數字化文化建設工作為切入點,基礎工作完善后,可進一步嘗試擴大黨組織工作范圍,以黨員干部微信、普通員工微信作為新的擴展載體,提升黨建宣傳范圍和企業向心力文化建設,不斷提升黨建和企業文化融合建設的進度和深度程度,實現漸進性融合。該模式既能契合現代企業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要求,也能范圍化推動黨建工作完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融合建設具有可行空間,也具有開展的長期價值。國有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存在內在關聯,黨建可推動企業文化完善,企業文化可服務黨建工作。未來二者融合建設的思路體現在相互推動、統一開展、獨立進行三個方面。具體方法上,可嘗試融合建設平臺、工作框架,并以漸進性工作計劃和反饋工作模式確保各項工作能夠有序開展,最終推動國有企業工作全面完善。
參考文獻:
[1]韓笑妍,錢程,胡鈺.新時期標準化在國企黨建引領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初探[J].船舶標準化與質量,2019(04):39-42+61.
[2]張博聿,彭麗瑾.國企黨建與企業文化建設的共有內涵和共促策略分析[J].現代國企研究,2018(24):248.
[3]市城市集團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推進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深度融合[N].湖州日報,2018-12-19(A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