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萬武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1-029-02
摘 要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強調:黨內監督必須把紀律挺在前面,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實現全面從嚴治黨標本兼治的有效路徑,是我們黨對管黨治黨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實踐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全面從嚴治黨、保持黨的肌體健康的必然要求,體現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本文就以此展開討論。
關鍵詞 黨員干部 監督 四種形態
一、背景與意義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指: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紀律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
2015年9月,王岐山同志在福建調研時提出“四種形態”,經過近兩年的實踐,效果已逐步顯現,但仍有不理想的方面。部分地區或單位對落實“四種形態”責任劃分模糊,加之協作溝通不順暢,出現不同程度的“三個和尚沒水喝”現象,“四種形態”前面的“監督執紀”四個字,容易讓一些黨組織認為,“四種形態”僅僅是對紀委提出的要求,與黨組織無關,導致嘴上喊得多,實際行動少,把踐行“四種形態”具體工作交給紀檢監察部門來承擔;個別單位理論水平不夠,專業技能不足,對落實各形態的情形、程度等把握不到位,不善于運用談話、批評、函詢、誡勉等方法,不會為不善為,日常管理監督缺少有效管用的招數,沒有能力開展工作;部分領導干部奉行“鴕鳥政策”,搞好人主義,不主動監督,對傾向性、苗頭性錯誤現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干部身上存在的問題三緘其口、聽之任之。這些問題導致“四種形態”在全面從嚴治黨實踐中還沒有得到充分運用、發揮出應有作用。
二、做法與經驗
針對上述責任不清、不會做、不愿做的現象,就如何踐行好“四種形態”,需從以下三個方面探索思考。
(一)“五責協同”,推動“四種形態”落實
全面從嚴治黨,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主責在黨委,黨委負主體責任,是領導核心;紀委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全面從嚴治黨重任在肩,負監督責任,是實施保障;書記是第一責任人,是落實關鍵;班子成員“一崗雙責”,是重要手段;普通黨員需適應新常態,是落實基礎。踐行“四種形態”,需“五責協同”,缺一不可。
《黨章》第三十一條規定,黨的組織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維護和執行黨的紀律,監督黨員切實履行義務。各級黨組織應當切實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把功夫下在平時,運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有效抓手,使黨員、干部時時處處感受到紀律的嚴格約束。各級黨委都要在用好第一種形態上多下功夫,要本著對黨的事業和黨的干部負責的態度,增強責任擔當,敢于善于運用“四種形態”,才能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
對于紀委,實踐“四種形態”,其責任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執紀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各級紀檢機關決不能囿于傳統、不敢邁步,仍然靠慣性思維開展工作,要在持續深化“三轉”的基礎上把創新體現在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方方面面,從創新體制、健全制度、壓實責任入手,既要彰顯鐵腕反腐、懲前毖后的堅定決心,又要體現嚴管厚愛、治病救人的組織關懷,讓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真正成為“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利器。
黨委書記是落實“四種形態”的第一責任人,對黨員經常開展的談話批評、函詢誡勉、組織處理,都是黨委書記應該直接、主動開展的工作。在用好第一種形態上多下功夫,當好“婆婆嘴”,敢于板起臉來抓管理抓監督,使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成為常態,及時阻斷違紀進程,防止“破紀”演變成“破法”,是各級黨委書記必須落實的任務。對黨委書記而言,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不僅是職責任務,而且是必修課;不僅要推動落實,而且要親自實施。對此,無論哪一級的黨委書記,都必須謹記、篤行。
班子成員要把踐行“四種形態”作為落實“一崗雙責”的重要內容,抓好分管范圍內的紀律建設工作,確保管轄范圍內的政治生態良好、干部成長健康。同黨委書記一樣,既要在知紀、守紀、執紀上以身作則、模范帶頭,又要堅持原則、敢抓敢管。
對全體共產黨員來說,要進一步提升看齊意識,理解貫徹落實“四種形態”的重大意義、第一種形態常態化的實踐意義。轉變老舊思維模式,以自身行動支持各監督主體的工作。組織是最堅實的靠山,對組織要付之以忠誠,過去一個時期,把這個問題看輕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現在應當把黨章高高舉起,把紀律挺在前面。每一名黨員都應在思想認識和責任擔當上下功夫,為開展健康黨內生活、理順正常同志關系、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奠定基礎,為實踐好“四種形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供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撐。
(二)細化內容,指導“四種形態”落實
落實“四種形態”,需要我們辯證地看到其“知易行難”與“知難行易”的兩面性,逐步探索建立工作機制。
一方面,要理解運用好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知易行難,“四種形態”的概念理解起來極其容易,但將其付諸實踐絕非易事,需要落細落小,多積尺寸之功。知責明責,并不意味著就能履職盡責。各責任主體需要搞清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做不到怎么辦等一系列問題,才能解決不會履責、履責不力等問題。
另一方面,更要清楚地認識到,運用好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知難行易,“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卑盐者\用“四種形態”,關鍵在探索實踐,從易到難,先做起來,進而常抓、抓長。要堅持問題導向,盯住工作中急需改變、上下已形成共識、解決起來比較容易的突出問題,認準一條就做一條,成熟一條就固定一條,形成切實管用的基本制度和具體措施,再推廣適用、創新突破,久久為功。
1.落實“四種形態”,重點在第一種形態
各級黨組織要把監督關口前移,抓好日常監督。要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充分利用“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生活會等平臺,讓“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常態,體現出對干部員工的最大愛護。落實第一種形態應該與“廉潔風險防控”相結合,將監督措施植入日常業務流程,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線索,通過實時開展“四種談話”,做到對違紀“小問題”早提醒、早糾正,建立起抓早抓小的容錯機制。落實第一種形態應該與構建“大監督”體系相融合。將觸碰業務領域“黃線”情形作為第一種形態談話情形,倒逼“兩個責任”、“一崗雙責”的落實,建立健全大監督體系,努力形成人人自覺講規矩、守紀律,按制度辦事的良好局面。
要科學運用談話函詢,豐富從嚴治黨的方法手段。確立“可以談”、“優先談”和“不能談”問題清單,既有利于準確篩選開展談話函詢的有關問題,更能有效避免跑風漏氣、放縱違紀問題發生。制定談話提綱,既核實問題、指出錯誤,又肯定成績、鞭策鼓勵,真正體現對黨員干部的關心愛護,讓整個談話有刻度、有力度、有溫度。強化談話函詢監督,建立健全抽查復核機制,不讓結果“一談就沒”、“一問就了”。對涉及“四風”問題的、談話函詢后仍不斷收到重復舉報的、書面說明或證明材料與組織掌握的情況明顯不符或存有重大疑點的,啟動復核,進行重點核實。
2.落實“四種形態”,要堅持寬嚴相濟
“四種形態”針對違紀從量變到質變的梯級軌跡,給出由輕到重的因應之策,是一個邏輯嚴密的體系,也是一個辯證的體系。嚴管就是厚愛,治病為了救人。實踐中,要準確把握常態、大多數、少數和極少數的辯證關系,體現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彰顯全面從嚴治黨的施治效果。
符合《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從輕、減輕之情形,主動認錯、有悔改表現,或符合“三個有利于”等容錯糾錯相關規定等條件,從高一級形態轉化為低一級形態,從輕處理。對“咬耳扯袖”問題不重視、整改不到位、屢教不改,頂風違紀、肆意妄為,或違紀行為符合《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規定的從重、加重情形等條件的,從低一級形態轉化為高一級形態,從重處理。
3.落實“四種形態”,要建立統計報送規范
落實“四種形態”,需處理好“多與少”“輕與重”“紀與法”的關系,各級黨組織應當以中央紀委辦公廳印發的《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統計指標體系(試行)》為基準,按照5類56項統計指標,統計和反映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情況,分析運用現狀,總結運用成果,以此為理論依據,指導“四種形態”的進一步實踐應用。
(三)強化問責,敦促“四種形態”落實
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各級黨組織應當以《問責條例》《紀律處分條例》為指導,針對“五責”履行情況,結合業績考核、干部考核、評先選優以及干部能上能下機制,建立完善的責任追究體系,確保從各責任主體統籌協調,規范應用“四種形態”。
各級黨組織通過對規范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的基本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把好問題線索精準化篩選關口,突出抓早抓小。將各形態情形排查數量、談話質量和整改效果等作為對所屬黨組織落實從嚴治黨要求、“兩個責任”的評價依據,納入黨建、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評指標體系??己私Y果直接與所在單位的評定、個人的年終評級掛鉤,最終影響單位、個人的評先評優,通過考核促使各責任主體履責盡責。同時,建立健全抽查復核機制,采用明察暗訪、回訪等方式,對談話對象思想認識轉變和整改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凡是談話后無明顯提升或整改不到位的必須提級問責,提升談話的針對性、約束性。對談話走形式,失之于寬、失之于松的從重考核,對未開展談話但分管領域卻又出現違紀違法案件的給予加重考核。黨委、紀委不定期進行檢查和督導,在監督檢查中發現對工作不重視,工作推動不力、成效不明顯的將對各責任主體責任人進行約談;對工作不落實、弄虛作假、應談不談或經提醒督促后仍不整改的,追究各責任人的責任。以強有力的問責推動“四種形態”的實踐應用。
三、探討與評論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深入實踐“四種形態”任重而道遠。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關應堅定步伐,積極探索,努力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