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華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1-095-02
摘 要 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特別是建筑業得到空前的發展和壯大。國有企業作為建筑行業的主力軍,在眾多的工程材料、分包及設備機械采購方面,存在著大量的風險和困惑,易發生操作不規范或采購質量不佳的問題。本文對建筑類國有企業招標采購產生的問題進行簡要剖析和完善建議,為企業招標管理的規范運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 企業招標 低價中標 供應商庫 采購質量
一、企業招標存在的風險
(一)內部招標管理體系不健全
制訂的制度不合理或者設置的邊界條件過于模糊,職責不清,導致指導性不強。企業會根據法律法規、集團制度以及企業特點來制訂招標采購管理制度,有關部門閉門造車,與現實脫節,缺乏實踐基礎,得不到有效執行。采購決策權過于集中在少數領導手中,對領導決策權缺乏制衡機制,導致在招標采購的合規性以及風險防控方面有所欠缺。監管體系的不完善或執行不力導致從事采購管理人員風險過高。
(二)從業人員業務不熟練、職業晉升通道缺失
企業招標采購工作人員通常是“半路出家”,存在管理經驗不足和專業技能欠缺的現象。對招投標法理解不透徹,或按部就班套用模板資料,不能結合實際編制一份質量較高的招標文件,導致招標采購質量不佳。再者,企業管理者認為招標管理僅作為“輔助”管理部門,缺乏有效的業績考核,未制定職業晉升通道和人才激勵機制,缺乏有效的引導培養方式,導致人才培養不暢。
(三)“價格為王”的理念突出
部分采購項目為節約成本或拿不準標底,在選擇材料或分包商時往往采取低價中標的策略。采取直接比價或者設置“變相”的綜合要素評分法,導致評標困擾,造成人為引導的惡性競爭,給工程管理帶來不利影響。在當前高壓反腐的形勢下,為了撇清責任,相關人員認為最低價中標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來解釋“利益輸送”的問題。更有甚者,認為部分需求對投標人的要求不高,誰中標都差不多,選擇“低價”何樂不為。
(四)供應商資源匱乏
在分包和地材采購方面,供應商匱乏現象還是比較突出的。企業采購本身作為招投標的二級或三級市場,資質要求和采購規模已大大降低,導致采購吸引力不足。一方面,企業供應商資源庫建設滯后,供應商數量和質量嚴重不足;另一方面,企業招標信息發布的方式不靈活,信息不對稱,透明度不高,導致潛在投標人不能及時獲取招標信息。由此引起的企業招標競爭不充分,造成成本提高或招標失敗。
(五)圍標、串標的辨別處理方面
部分供應商利益熏心,可能采取圍標等不法手段謀取中標。而企業招標對圍標、串標的辨識度不高,不能采取有效處罰措施或者處罰結果不嚴厲,導致部分供應商鋌而走險。況且勞務分包、原材料基本都是私營企業參與投標,掛靠或借用資質現象極為嚴重,對其處罰往往只能是“不痛不癢”的結果。
二、國有企業招標的完善建議
(一)規章制度合理化
企業招標的目的在于利用招投標管理工具,使資源最大化或者利益最優化,規范采購行為。針對國有企業招標采購管理經驗不足,合理有效的招標采購制度顯得尤為重要。制度的修訂工作應結合采購特點和疑惑不斷優化,不能要求過高,定得太苛刻。企業管理人員和能力畢竟有限,可以通過向先進企業對標學習,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可以做到短時間的制度優化,從而有效地規范企業采購。好的源頭導向可為企業招標的高效運轉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發揮制度優勢。
(二)從業人員專業化
企業招標采購工作管理人員不同于社會中介招標代理機構,要結合企業招標的特點屬性,知識儲備要求廣,素質要求高。招標采購工作人員應深入施工現場了解采購的具體需求和特點,特別是工程建筑行業,部分材料具有地域性或者一定程度的壟斷經營行為,分包采購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項目的工程進度和質量安全,供應商的配合能力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項目經理部的管理效能和執行力。當然,從事招標采購工作是一個“高危”職業,必須加強反腐倡廉的教育引導工作,增強從業人員的危機意識和自控能力。
(三)招標資料檔案化
招標是一項群體參與和決策的活動,從招標文件的編制、供應商資格認定、評標定標等關鍵過程,均要留有記錄,以備檢查,起到追根溯源的作用。企業招標應明確資料歸檔清單,如招標文件、評標記錄、定標報告以及相關會議紀要等。招標活動實施完成后,相應資料及時收集,整理成冊,按時存檔。
(四)重視招標監督和結果運用
招標監督大多體現在開標、評標階段,而較少參與對資格條件、評標細則、合同簽訂等方面的監督,不能準確把握其中某些條款是否貫徹了“公開、公平、公正”原則。企業招標工作人員通常都將招標過程的嚴謹性以及合規性方面做得比較好,但對履行方面的跟蹤調查和考核不夠重視,部分不合格的供應商不能及時從供應商庫及時清理出去,導致“劣幣逐良幣”的現象時有發生。為此,企業招標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招標監控和考核體系,從而提升企業招標的質量。
(五)建立供應商資源庫
應及時引進優質供應商,建立屬于企業的供應商庫。招標采購人員不僅是規范評標、定標等采購環節,更要重視供應商的挖掘工作。企業管理者應充分重視供應商庫的建設,要引導從業人員走出去,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實地考察并編制考察報告,擴充供應商資源,同時要定期對供應商庫進行考核和維護,及時更新信息資料,便于靈活使用。
(六)招標采購電子化
鑒于傳統模式下集中招標的成功經驗,依托信息化手段著力提高招標與采購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大幅度減輕工作強度和工作時間,電子化招標基本實現了“流程統一、過程受控、全程在案、結果公開、永久追溯”的目標。目前,地方政府和大型國有企業均建立了網絡電子化采購平臺,企業采購可借助電子化采購來規范企業采購行為,同時減輕工作強度。
三、幾點困惑和思考
(一)企業招標資格設置的合理性
招標人可以根據項目具體要求,要求潛在投標人提供有關資質文件和業績資料,進行資格審查。 《招標投標法》明文規定:“招標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條件限制或者排斥潛在投標人,不得對潛在投標人實行歧視待遇。”但企業招標通常要求“內部注冊或備案合格者方能參與投標”,這個條件是否合理,是否縮小了范圍,或者說如此情況是否可以解釋為“邀請招標”,值得商榷。
(二)招標方式的選擇方面
招標分公開招標和邀請招標,企業招標選擇公開還是邀請,在制度建立或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不好把控。公開招標可以擴大潛在供應商的參與度,選擇到更有實力的中標人,但面對供應商短缺問題以及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導致參與度不大,況且很多企業均建立了供應商準入機制,采取了企業內部的資格審查,也非嚴格意義上的“公開”。為此,選擇相對有實力且有合作基礎的供應商參與投標報價往往取得較好的效果,顯得務實高效,但邀請招標在遴選供應商方面需合理的制度約束機制,操作不慎極可能會發生串通投標或暗箱操作的問題。
(三)招標與非招標界面認定方面
建筑類國有企業采購涉及的領域廣,往往包含物資、工程分包以及機械租賃服務等全系列采購,不同的工程地點和行業類別導致采購的種類明細多,其采購運輸、交貨、付款方式等均有所不同,針對不同情形,應采用招標、詢價、競爭性談判或單一來源等采購方式。面對如此繁多的采購方式,在遴選招標還是非招標采購的認識和理解上往往存在困惑。如在四五線城市的工程項目需要采購商砼,根據調查只有三家商砼站,且有一家不具備生產資質,按照有關制度應選擇招標方式,定會流標。為此是選擇招標后流標再進行競爭性談判還是直接采用競爭性談判,況且流標后在選擇其他采購方式時間上也不允許,難以把控。如何選擇合理的采購方式是一個企業招標的關鍵因素,對特殊情況處理經驗不足或者調查不充分,導致采購失敗的案例時有發生。
(四)采購沿用的合規性
工程建筑行業特別是房地產行業,部分專業承包項目的范圍調整屬正常現象。如某房地產項目中,某施工企業承接的樁基礎專業承包,企業內部對材料、勞務分包均進行了招標采購。鑒于該企業質量控制和施工組織上表現突出,業主將另一地塊的樁基施工一并打包給樁基施工單位,并且要求次日進場施工。面對突如其來的“驚喜”,國有企業內部需要對工程材料、勞務分包進行招標采購,采購時間上和供應商資源調配上無法及時響應業主要求,導致項目經理部“減分”的不良影響。在工程場地條件、區域價格信息等條件均未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能夠沿用前期招標結果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解決辦法,企業采購能否沿用前期的采購結果而不搞內部“補充招標”程序,值得思考。
四、結語
在建筑類國有企業招標管理中,面對采購領域廣、金額大、實際操作復雜等情況,難免會存在一些困惑和風險,一旦管理不當,容易導致國有資源流失或者采購質量不佳的問題。本文在企業招標風險認識、完善建議及困惑思考等方面進行了簡要探析,國有企業招標采購不僅需滿足國家法律法規等外部條件,更要結合實際制定出符合企業的采購控制程序。加強制度和人才建設是企業采購的關鍵因素,在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發現新問題和潛在的風險,并對此進行分析和改進,從而提高企業的采購效率和透明度。
參考文獻:
[1]趙宇紅.新常態下國有企業招標問題探析[J].企業文化雜志,2016(33).
[2]劉明巍.央企電子化集中招標采購業務運營與維護[J].電子招標投標,2015(06).
[3]陶煒.國有企業招標采購的理論探索與實踐[J].招標采購管理,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