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丹 張紅玲



[摘要] 目的 探討婦產科急診接診過程中運用風險管理的應用價值。方法 以2017年2月—2019年3月該院婦產科急診接診的300例患者為研究樣本,以是否實施風險管理為分組原則,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間未實施風險管理階段的150例患者納入對照組,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間實施風險管理的150例患者納入觀察組,比較兩組風險事件及醫患糾紛發生率、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差異。結果 觀察組風險事件及醫患糾紛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風險管理融入婦產科急診接診醫護管理工作中,可有效降低風險事件及糾紛發生率,提升急診護理質量以及孕產婦與其家屬對護理行為的滿意度,建議推廣。
[關鍵詞] 婦產科;急診;接診;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2(a)-0061-03
Analysis of Risk Management Value in the Proces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WAN Dan, ZHANG Hong-li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ebei Province, 430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Methods 300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n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March 2019 were used as research samples. The risk management was divided into groups. The risk was not implemented during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8. 150 patients in the management phase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15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isk management between March 2018 and March 2019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risk events and the disputes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ca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and doctor-patient disput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care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tegrating risk management into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events and disput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mergency care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maternal and family members on nursing behavior.
[Key word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Emergency; Clinic; Risk management
風險管理指的是在醫護全程院方所實施的風險識別、評價及處理的有效管理程序,以從制度及流程上降低風險因素對患者造成的傷害,以及因此而引發的醫患糾紛[1]。婦產科急診所收治的病患多病情復雜變化、進展快、危險因素多等特點,其醫療救治工作的質量與患者及其腹中胎兒的生命安全直接相關,若處理不當,不僅可給患者家庭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威脅社會和諧穩定,同時亦會影響到醫院整體形象的建立與維系[2]。因此加強婦產科急診接診風險管理尤為關鍵和重要。該文選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該院婦產科急診接診的300例患者為研究樣本,探討該院婦產科急診接診過程中實施風險管理前后對醫院風險事件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7年2月—2019年3月該院婦產科急診接診的300例患者為研究樣本,以是否實施風險管理為分組原則,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間未實施風險管理階段的150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年齡23~41歲,平均年齡(28.2±4.7)歲;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9±1.6)周。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間實施風險管理的150例患者納入觀察組,年齡24~42歲,平均年齡(29.7±4.5)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2±2.1)周。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婦產科急診接診管理,制定危重急癥管理與監護制度,并對急救醫護質量與轉運等環節予以綜合管理與評估。觀察組則于此基礎上融入風險管理,具體為:①定期組織婦產科知識、風險因素及法律知識培訓,強化醫護人員專業素養、風險意識與法律觀念,使之迅速做好正確接診分診與及時治療,并在工作中謹言慎行,確保患者安全及自身合法權益。②根據臨床實踐及文獻進行各種情況應急預案的制定,并及時進行流程改進,同時加強對急診分診接診應急能力的培訓,制定病情分級,強化風險識別,針對需手術或緊急住院的孕產婦,及時進入綠色通道流程實施急救,并予以充分重視。③要求婦產科急診接診醫護人員以良好的職業形象、積極高效的醫護活動及專業耐心的溝通,來增強患者及家屬的信任與配合度,消除其在面對胎膜早破、胎動不好以及妊娠晚期出血等情況時,對是否有生命危險所產生的過度緊張與焦慮感。④規范多科會診制度,加強科室相互協作,對于由120轉診而來的患者,仔細詢問其主訴,初步查體,對其胎心、血壓及宮縮情況予以監測;對于外院轉入患者,詳細了解初步診斷及外院檢查與治療情況,遂建立一站式診療模式,根據其情況聯合手術室、新生兒科等協同搶救。⑤嚴格急診病歷及診療護理記錄書寫,要求客觀、真實、及時、準確,時間具體到分鐘,以避免在醫療糾紛發生后處于被動地位。⑥注重醫護人員心理狀態,及時給予相應的專業指導,并合理排班,增派人員,緩解其職業壓力;亦可在工作之余組織科室成員唱歌、旅行、逛街等,豐富業余生活,放松工作時緊繃的神經。⑦建立健全合理的護理質量管理監督與獎懲制度,優化就診環境與安全,并嚴格按照“五定”要求予以管理,以控制風險因素;同時定期進行回顧分析、檢查改進,并以明確的獎懲制度調動醫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全面提升工作質量。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研究期間風險事件及醫療糾紛發生率,并在出科前由患者及家屬完成該科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滿分100分,總分在90分以上者即為滿意;同時統計兩組護理質量差異,主要評價指標即護理服務態度、操作標準、溝通技巧以及護理文書書寫等,各指標以百分制為滿分,護理質量與評分呈正相關。
1.4? 統計方法
以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研究相關數據解析,計量資料護理質量表述形式為(x±s),檢驗差異用獨立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風險事件發生率表述用(n)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風險事件發生率相較
觀察組各環節風險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n(%)]
2.2? 醫患糾紛與護理滿意率相較
觀察組醫患糾紛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醫患糾紛與護理滿意率比較[n(%)]
2.3? 護理質量相較
觀察組護理質量涉及各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急診護理質量比較[(x±s),分]
3? 討論
急診作為醫院重要科室,可客觀反映其綜合實力與文明程度。其要求醫務人員配合默契、經驗豐富、基本功扎實,可迅速對病情做出診斷,并提供準確救治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3]。婦產科急診因涉及母嬰雙方安全,其急診接診過程更為重要,對護理行為有更高要求,常規管理已難以滿足當下護理需求,并缺乏對風險因素的管控,不利于規避或減少風險事件。因此,加強婦產科急診接診風險管理迫在眉睫。
針對婦產科急診接診過程中的風險事件,在接診環節時主要體現在部分初產婦對分娩及緊急情況缺乏準確認識,若醫務人員未及時予以清晰語言溝通,或引發沖突,將影響醫療行為實施,加重醫患矛盾;在問診環節主要為個別產婦對自身病情、癥狀有隱瞞或表述不清,以致分診錯誤,加重病情誤判,并最終貽誤最佳治療時機;在搶救環節,護理人員不能高效配合醫生,護理操作技術不夠成熟與專業,影響搶救質量,威脅母嬰生命安全。在所有流程中,及時、準確的溝通與交流貫徹始終,若醫護患3方缺乏清晰表達,護理人員產生職業倦怠影響醫療配合等,均可對最終搶救效果與后續醫患糾紛發生有重大影響[4-5]。此外,醫院搶救設備缺陷等客觀因素、患者孕期未按時孕檢等自身因素也會對整體治療質量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因此,各醫療機構婦產科急診需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積極予以風險管理,防控風險事件發生,降低醫患糾紛發生幾率,切實構建和諧醫療環境。
該文所采用風險管理從定期組織相關法律法規及風險事件的培訓為入手點,并結合相關文獻與臨床經驗,擬定符合本科室的預見性防控風險舉措,切實加強醫務人員對其的重視及自身能力的提升;組織相關專業定期培訓,使之以髙超的操作水平及專業的病情講解增強患者及家屬對其的認可度及信任度,以便后續治療順利進行;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并以獎懲制度充分調動其工作熱忱;同時合理安排排班,確保其可獲得良好休息,并給予相應心理指導,以緩解其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要求護理人員耐心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并準確、及時書寫護理文書;重視多學科協作,規范多學科配合,嚴格無菌操作,并執行“五定三查”管理制度。通過上述系列風險管理的實施,可切實提升急診護理服務質量,有效規避風險事件,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為醫院優異綜合實力的具體體現。
該文結果示,觀察組風險事件及醫患糾紛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以及急診護理質量均高于對照組。說明風險管理的實施確可有效降低風險事件及醫患糾紛發生率,提升護理質量的同時亦提升了孕產婦及家屬對護理行為的滿意率。但在具體的實踐工作中仍有不可控因素存在,故仍需不斷改進與完善風險管理,以制定出更為合理高效的防范方案,以使護理風險進一步降低,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醫療服務。
[參考文獻]
[1]? 李小宇,賀明軼,孫雪蓮,等.綜合醫院孕產婦急診流程與風險管理探討[J].中國醫院,2017,21(7):63-64.
[2]? 陳萌,沈昳忞.氣動型呼吸機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過程中的風險管理和綜合護理[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 28(S4):593-594.
[3]? 蔣穎,張婧婧,王寅冰,等.基于流程分散策略的二次分診模式在急診患者候診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16):1911-1914.
[4]? 徐凌燕,項珍珍,馮素文,等.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在婦產科急診分診中的運用[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8,27(7):804-806.
[5]? 劉紅菊,高學農,李昕,等.授權管理模式對提高急診護理人員職業認同感與緩解職業倦怠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2017,33(3):303-305.
(收稿日期: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