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培軍
中圖分類號:D262.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1-110-01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基層人行紀檢監察工作在履行監督執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運用“四種形態”中“第一種形態”有效推進監督執紀工作效果的建議。
關鍵詞 紀檢監察 四種形態 監督執紀 機制建設
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提出了準確把握運用“四種形態”,用好紀律規矩這把尺子,進一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在“四種形態”中,“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是第一種形態,是監督執紀的第一道關口,事關全面從嚴治黨大局。基層人行(以下簡稱“基層行”)紀檢監察工作應主動適應從嚴治黨新常態,以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第一種形態”為切入點,不斷把監督執紀問責做深做細做實,以進一步提升監督的權威性、有效性和促進基層行履職。
一、當前基層行紀檢工作在監督執紀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由于基層行履職日常工作多,且紀檢崗位的工作人員大都兼職其他業務,導致了他們很難集中精力抓好本職工作,對紀檢監察工作過問式居多,往往會“耕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另一方面,由于多方面因素影響,基層行紀檢崗位的職能設置、運作方式和工作制度不盡完善,很難有效地發揮和正常運作其相關職能,甚至在某些方面還不同程度地出現被動局面,一些工作出現了“大家都管,結果是大家都不管;大家都負責,大家都不負責”的問題,阻礙了紀檢監察工作正常開展。二是基層行仍未健全運用“四種形態”相關的配套措施,具體操作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機制保障。特別是在運用第一種形態中,如談話函詢、批評教育、警示提醒等的應用情形、時機、對象等缺乏系統性、具體性規范,操作起來憑感覺、憑經驗,難以確保監督執紀效果。三是對運用“四種形態”進行監督執紀,在認識上有誤區并欠缺方法。實踐中,個別紀檢干部對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加強紀律作風建設的新戰略、新理念、新精神學習不夠、理解不深、把握不準,在工作思維、方式及能力上與中央要求有差距。個別紀檢干部受限于知識儲備和業務技能,工作中用老辦法、老經驗去應對新形勢、解決新問題,未能真正“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并作為基層行紀檢工作的抓手,客觀上也給落實“第一種形態”帶來了一定困難。
二、踐行“第一種形態”推進基層行監督執紀工作效果提升的建議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中,第一種形態強調的是“防病”,未雨綢繆、無病常防,著眼監督執紀貴在把功夫下在平時,讓黨員干部做到一日三省其身,勇于自我批評、自我反省、自我監督,養成自覺接受監督的習慣,做到嚴抓嚴管、真抓真管,從小事、小節、小錯抓起,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通過談話函詢、常態化管理教育等方式,咬耳扯袖、提醒告誡,防患于未然。
(一)突出主責主業,落實監督責任
基層行紀檢工作要按照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和《黨章》《監察法》《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等法律法規要求,厘清職責,突出核心,集中精力履行好紀檢監察法定職責,把工作聚焦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上。明確職能定位,強化監督和執紀問責,發揮好教育、監督、檢查、處理、保障等職能作用,自覺擔負執行維護黨的政治紀律責任,積極協助黨委(黨組)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把紀律防線前移,用有效的談心提醒、批評教育、誡勉談話、約談函詢等經常性監督手段,體現組織對黨員干部的嚴管厚愛,將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真正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
(二)完善機制建設,探索有效方法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黨章和《黨內監督條例》明確規定的紀檢機關加強黨內監督的重要舉措。基層行紀檢干部要認真學習有關“四種形態”的重要論述,著力提高思想認識,改進工作方法。認真實施黨內生活規范機制,夯實從嚴治黨基礎,做到常“紅臉出汗”。嚴格執行黨內政治生活制度,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規范領導班子決策程序,健全“三重一大”決策機制,健全和規范民主生活會等制度,結合“兩學一做”,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帶頭落實整改,推動黨內關系正常化。
(三)轉變工作理念,增強抓早抓小意識
首先,實行分類談話踐行“第一種形態”。一是抓常態,開展提醒談話。圍繞干部提拔、新員工入職等重要事項和元旦春節、端午中秋等重要節點,開展常態化提醒談話,增強干部職工紀律規矩意識,提高廉潔從政、履職盡責自覺性。二是抓苗頭,實施經常性談話提醒機制。把好事前預防事后監督關,做到常除塵殺菌。對需關注的對象進行約談,圍繞風險點開展專題談話和約談,抓好日常廉政談話、開展誡勉談話等談話提醒,切實提升談話提醒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對存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進行約談,督促主動澄清問題、說明情況,并限期整改。
第二,實施抓細抓小提醒機制,強化日常教育引導和監督。強化干部隊伍日常教育、監督和廉政教育引導,抓好干部職工八小時以外監督,密切關注風險案件多發崗位,強化日常監督,切實維護紀律嚴肅性。瞄準抓早抓小、找準問題癥結,運用多種處置方式,教育警示和管住“大多數”。
第三,組織日常檢查監督,加強廉政風險防控。一是定期排查員工參與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金融活動情況,防范八小時以外風險;二是開展遵守黨規黨紀情況檢查,強化對黨員干部監督;三是組織開展系統數據錄入真實性情況檢查,用系統開展實時監督,切實發揮風險監督系統作用;四是加大紀律處分力度,根據違紀問題的嚴重程度,采取批評教育、誡勉談話、通報批評、調整崗位(職務)、給予黨政紀處分,對違紀人員進行嚴肅處理,達到查處一個、震懾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五是圍繞項目建設、財經紀律執行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重點督察督辦。按照“一案三查”要求,既追究當事人責任,又追究主體責任,還要追究監督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