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
[摘? ? ? ? ? ?要]? 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含很多優秀成分是當前文化傳承和發揚的重要內容,煥發著文化的光輝,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財富。而語文課程在傳統文化的傳揚上具有獨到的優勢,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內容,不僅有利于中職語文教學發展,對于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介紹了中職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可行性,并探究新時期中職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對策。
[關? ? 鍵? ?詞]? 中職;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滲透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064-02
當前,素質教育正在不斷推進,社會對于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不斷提升,這就要求在教育中要更多強化素質教育部分,注重學生的德育和美育教學工作開展。而在素質教育中,傳統文化元素的滲透成為有效的育人途徑,傳統文化自身具有的豐富內涵以及獨特的文化形式、創造力、美感等,能夠為教育帶來更多的價值,因此,傳統文化在教育中的滲透正在全國積極推進。就中職語文課程教學工作來看,進行傳統文化滲透是實現學生德育美育工作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中職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學滲透還比較少,教師對于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缺乏重視,滲透教學水平有限,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思想認識,做好傳統文化挖掘,促進其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中職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可行性
語文課程本身就是語言的載體,是無數的語言素材組成的,語文教學通過相關的語文素材來實現,在語文教材的編輯上,多選用一些優秀的語言文學作品、故事典籍、寓言、文言古詩等作為素材,而這些素材中,往往離不開文化內容,其中包含了很多傳統文化的部分,例如節日、民俗風情、傳統工藝、傳統思想文化等等。在這些內容的學習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在語文學習中實現文化學習和傳承,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能夠更好地被年輕人接受和傳播下去。例如,語文教學素材中包含的傳統尊老愛幼的思想文化,實際上在中職語文的很多課文中都有體現,這些文化內容的滲透,對于進一步提升課程教學價值,促進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而在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中,對于傳統文化部分也進行了強調,2018年1月16日,對于《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的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全新的課程方案以及語文學科標準出現,成為新時期中職教育的重要教學規范文件。根據新課標修改內容來看,內容結合了十九大的核心教育理念和思想,并以現階段的教育矛盾問題為出發點,強調要傳承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相關教學新課標還提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還需要結合各學科自身特點,豐富充實相關內容。其中,語文課標最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各個部分。中職學校作為學生教育的重要機構,也需要嚴格按照這一新課標來規范自身的教學工作。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學,具有一定的政策和教育文件基礎,在當前全社會大力強化傳統文化宣傳和學習對社會氛圍下,開展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也具有一定的大環境基礎,教師可以更好地獲得傳統文化教育素材,在教學實踐中強化傳統文化的教學滲透十分可行。
二、中職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現狀
現階段,中職課程教學中,語文課程是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但是和普通的全日制中學不同,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更多的偏向于專業技能教學。因此,在課程教學中,學校的教育重點主要放在中職學生的專業技能教學和提升中,對于語文教學的重視度并不是很高。而這種情況下,很多中職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并不是十分關注傳統文化滲透,認為學生學好技能是關鍵,其他的并不是很重要。因此,語文教師對于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學并不關注,一般除了課本上涉及的傳統文化部分,教師不會更多地進行傳統文化教學滲透,而即使是涉及傳統文化的部分,教師也缺乏對教材中傳統文化教育資源的深度挖掘,傳統文化教學滲透力不強,不能發揮傳統文化的育人作用。此外,在一些學生眼中,傳統文化是過時的文化,沒有現代學習的價值和意義,因此他們也缺乏對傳統文化學習的意識,導致中職語文傳統文化滲透教學執行起來也比較困難。
三、新時期中職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對策
(一)強化傳統文化挖掘,提升語文教學內涵
語文教學對我們繼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傳播中華優良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對優良傳統文化的熱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要深入開展研究,要將相關的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研究延續下去,并努力輻射到其他學科教學中,大力秉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從而增強民族文化自豪感,全面提高師生的文化素養。例如,在開展中職語文古文言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借助自身深厚的文學功底,像耕者一樣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里播下一粒種子,讓傳統文化的瑰寶——中國古詩詞、古文言文在學生的心田開始生根、發芽。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古詩的魅力,享受到古詩帶來的快樂,愛上祖國的傳統文化。同時,借助相關的古文言文故事和典籍指導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和發展變化,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引領學生讀《孔子語錄》《增廣賢文》等傳統經典文章,帶領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味傳統文化內涵,培養學習優良傳統文化的興趣。針對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學滲透,教師要積極舉行“文化活動”,搭建學習和交流“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資源,構建新型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要嘗試探尋最科學的語文教法和學法,積極推廣研究成果。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做好傳統文化滲透教學設計,真正深入解讀教材,讓語文課程教學煥發傳統文化的生機。
(二)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促進傳統文化學習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要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學,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促進學生傳統文化素養不斷提升,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強化傳統文化氛圍的營造。實際上,中職語文課程教材中包含的傳統文化內容是相對有限的,對此,教師要進一步進行傳統文化的素材拓展,針對相應的古文古詩可以進一步進行延伸,推廣整本書閱讀,例如針對相關的古文古詩作者的有趣經歷和故事進行延伸,對于詩人的其他著名作品進行拓展學習,讓學生對詩人詞人有更深刻的了解。例如,在學習李清照的《醉花陰》一詞時,對李清照的生平進行介紹,對李清照年少時的作品進行提取,讓學生感受她的作品前后變化,并讓學生尋找原因。這樣學生就能發現,前期李清照的詩詞是充滿快樂和憧憬的,是活潑的、積極的,而后期的詩詞難免顯得比較抑郁、憂傷,這是因為她經歷了戰亂以及丈夫的生死離別,一系列的遭遇造就了現在的心境。這樣的拓展式學習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在學習相關詩詞的過程中,也能夠有很強的帶入感,學習成效能夠顯著提升。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提升對傳統文化教學的重視度,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美好,學習其中的精華。
(三)開展多樣化的傳統文化活動,培養傳統文化學習興趣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新時期,中職院校要提升教育質量,提升專業人才競爭力,必須要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為了營造有效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教師還可以積極在教室里、校園內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氣氛,利用教師板報、校園公示欄、校園廣播等,展示傳統文化的內容,傳播傳統文化人物的有趣事跡,并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播活動,讓學生的文化傳承有更多的載體,學生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學習,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得以大大提升,整體傳統文化學習成效也能夠顯著提升。可以嘗試以社團活動和專題活動為平臺,結合校園文化建設,先后開展經典誦讀、春日放歌、勵志遠足、詩歌朗誦、國學經典等活動,切實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還可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主題教育實踐系列活動,旨在積極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四進”機制,通過進課堂、進課外、進隊伍建設、進評價體系,全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要確保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涵蓋文學、戲劇、美術、書法、民間文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眾多門類的文化項目,有條件的院校還可以組織戲曲表演藝術家、民俗藝術家、非遺傳承人、大學生志愿者等,成立地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輔導團,推動中國傳統文化例如泥塑、臉譜、書法等項目走進校園。對此,相關部門也要進一步組織各學校充分利用活動課時間,針對不同年齡青少年的愛好,合理規劃安排,繼續推動各項公益培訓輔導全面展開,讓優秀文化項目、經典文藝作品在青年學生中得到充分展示,使青少年學生在校園中能夠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陶,培養傳統文化學習興趣,不斷增強文化自信。這樣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教學滲透的阻力就能夠顯著減少,學生能夠積極對語文教材內外的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深入挖掘,對于促進學生的整體語文綜合素養提升都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文化中很多優秀的成分是當前文化傳承的重要內容,中職語文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發揮文化傳承作用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要進一步提升傳統文化和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視度,做好語文教學中的文化素材挖掘,做好有效的語文教學設計,讓語文課程學習能夠有效滲透傳統文化內容,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感受和理解傳統文化,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促進傳統文化元素不斷豐富,培養中職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高建霞.論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中職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職業,2019(21):115-116.
[2]陳學宏.中華傳統文化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9(22):49.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