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萌琴 詹聃婷 王頻 丁農樂 范麗苑 郭玲
[摘? ? ? ? ? ?要]? 育人是教學的終極落腳點,課程思政是將這一原則落實到大學教學課堂的有效途徑。以“(牙合)學”課程教學為例,從課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思政教育現狀和“(牙合)學”課程思政建設實踐這三方面進行闡述,對“課程思政”的理念和實施方案進行了初步的教學改革與探索,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知識的同時能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口腔醫學人才。
[關? ? 鍵? ?詞]? 課程思政;(牙合)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010-02
德育教學是高等院校的首要工作,高校需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融入思政教育,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學校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1]。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渠道,每門課程都要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充分發揮課程價值教育功能[2]?!埃ㄑ篮希W”作為一門與口腔各大分支學科緊密聯系的課程,也擔負著思政教育的使命與職責。新時代的口腔教育不僅要傳授學生專業知識技能,也要加強學生對思想政治方面的思考及能力培養,因此大學老師在口腔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使學生全面發展。
一、課程思政教改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課程思政是思政課程的延伸,是思政內容整合融入專業課程的總思想,即將專業知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一種教育方式[3]。十九大報告指出,立德樹人是檢驗高等教育一切工作的首要標準,推行思政教學改革符合十九大精神的方向和要求,把課程思政教改工作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結合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采用能夠培養學生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政治信仰和社會責任的題材與內容,全方位提高學生緣事析理、明辨是非能力,培養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口腔界人才。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醫學模式已轉變為“生物—醫學—社會”的現代醫學模式,當今社會不僅對醫務人員的專業技能,還對醫生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的口腔相關專業課程中,“(牙合)學”是一門為其他課程領路并協助思政教育的課程,在該課程中實施“思政式課堂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要努力學習、終生學習,盡己所能去解決患者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需要口腔醫生有愛患護患的思想,能夠盡可能多地感同身受地關懷患者,采用安撫的方式讓患者能減輕口腔等疾病所帶來的困擾和痛苦,體現口腔醫學的人文關懷。“(牙合)學”課程實際上包含著許多的思政教育元素,為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思政教育創造了更多的可行性與可能性[4]。同時,老師可結合該課程的教學特點和思政教育的規律進行課堂教學,可以起到更有意義的育人作用。
二、思政教育現狀
(一)學生對思政教育不重視
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政內容僅僅停留在單獨的一兩門思政課程,即便如此,學生對思政課程重視度欠佳,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沒用的,思政教育可有可無,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專業技術知識上;同時,大部分學生將思想政治教育認定成只是一門洗腦的灌輸理論的學科,往往以修得學分為目的,期末的時候突擊背誦就行了,而并沒有真正提高思想覺悟。
(二)教師的思想政治覺悟不高
一方面,教師的思政水平嚴重地影響思政教育與“(牙合)學”課程的結合程度,目前高等院校中,許多教師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不高,不能站在更高的水平上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使教師不能全方位育人;另一方面,部分高校老師對思政教育存在認知誤區,認為自己的本職工作是專業知識的教育,而思政教育是輔導員和思政老師的工作,不僅沒有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甚至還認為思政內容擠占了專業課的學習時間,但他們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學校是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通才,而不再是某方面的“專家”。
(三)課程內容與思政教育銜接不緊密
目前,雖然部分高校已經將“思政”融入口腔專業課程中,但是仍然發現很多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做好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的平衡,往往專業知識教育和思政教育各成一家,常常是為了思政而思政,沒有做到真正的思政與專業課程的融會貫通,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的有效銜接,不能讓學生在接受口腔專業知識的同時,及時地學習領悟到思政內容,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與思想道德水平,無法起到1+1大于2的作用。
三、“(牙合)學”課程思政建設實踐
(一)加強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
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口腔醫學研究生,需堅持以素質教育為主線的改革方針,將智育和德育有機結合在一起,挖掘口腔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和價值范式,將其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教學載體,在“潤物細無聲”的課堂教學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埃ㄑ篮希W”課程內容不僅包含顳下頜關節疾病的病因及治療、咬合治療及實踐教學等,還要精確傳遞德醫交融理念,培養學生立醫德、樹醫人的光榮使命感和責任感,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終生學習的觀念,培養對于病人治療與安撫相結合的治療方式等。(牙合)學作為許多口腔專業課程的銜接課程,學生受眾面非常廣,做好口腔課程的育人導向,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灌輸敬業精神、愛傷精神和奉獻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5]。
(二)提高教師的思政水平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不僅肩負著教書的責任,更承擔著育人的作用。教師思政水平的提高是實現高水平思政課程的必要手段。教師的思想道德、行為模式等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只有教師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思想道德水平,才能有效提取思政理念,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從而將思政內容進行課堂的自然植入。學校需利用新教師培訓、新教師試講、集體備課、教育教學改革專題培訓等多種措施,切實增強教師的“育德意識”,培養和提升教師的“育德能力”,進而養成在課程教學中主動研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覺意識,才能夠在專業知識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用教師自身的正能量去影響感染學生。所以高等學校要努力建設一支除了能在“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引領”等方面有卓著表現,還具有自覺“育德意識”和較強“育德能力”的教師隊伍[6]。另外,教師對學生成績的評定應該不再只針對專業課的知識內容的成績評定,還需要對價值引領等思政水平進行評定,兩者綜合后取綜合成績。
(三)“(牙合)學”課程與思政教育相結合
“(牙合)學”課程中蘊含著大量的思政元素,只有充分挖掘提煉其中的思政元素才能使“(牙合)學”課程與思政育人更好地結合起來。例如在提出一些重要理論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增加一些名人事跡的介紹,如傅民魁、皮昕等,介紹這些優秀學者為發現真理克服艱難困苦、勇攀科學高峰,激發學生追求真理的志趣,增強學習動力,傳承科學家的高尚品德,還能樹立學生的民族自尊心、集體主義與愛國主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自然切入這些思政元素[7]。這樣一來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正確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足夠的耐心以及愛患護患意識,切身為患者考慮,感同身受地體諒患者,給予足夠的關懷和幫助,最終建立平等信任、和諧尊重的醫患關系[8]。
按照現在對口腔醫生的要求,在“(牙合)學”課程中融入醫德醫風教育,體現在(牙合)學的理論課程和臨床實踐課程中,使學生能夠在臨床上切實接觸到咬合疾病、顳下頜關節疾病等的患者,設身處地憂患者之所憂,更好地培養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化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緊密結合知識技能教學與思政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臨床素養,還幫助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立志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奮斗實踐之中,塑造成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結語
對口腔醫學生加強思政教育勢在必行,如何更好地進行“(牙合)學”課程的思政改革仍需進一步的探索。課程思政的受益者也遠非學生,也有教師、學校和社會,它的影響力也不僅僅局限于學生在學校的表現,而是涉及一個民族的興旺。
參考文獻:
[1]李華光,安菲菲.“電工技術”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科技風,2019(17).
[2]杜琳,楊敏,傅小紅,等.大學化學課堂課程思政探究[J].智庫時代,2019(26).
[3]黃珊.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課程思政問題探討[J].才智,2019(18):40.
[4]唐志航,李俊,周玉英.互聯網+背景下移動微學習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8(9).
[5]蒲向陽,李姮瑛,蔣桂榮.在護理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9).
[6]余韻,曹偉.新形勢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策略[J].教育評論,2018(10).
[7]徐丹,尹雪娜,馬世坤.基于大學有機化學開展“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10).
[8]宋佳佳.醫學院校人文課程構建初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16).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