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思明 張晟 劉素楠
[摘? ? ? ? ? ?要]? 普通地質課程為高職高專地質類專業的一門職業技術課,主要介紹地質學的概況和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將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進行有機融合,挖掘充實思政教育資源,對普通地質課程思政元素進行探索,著力于培養具有職業素養、愛國敬業、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關? ? 鍵? ?詞]? 高職高專;課程思政;普通地質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178-02
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苯陙?,全國高校陸續開展基礎課、專業課的課程思政建設。在這方面,上海市推行了一套有“上海經驗”的課堂思政改革體系,基本實現全上海市高校的全覆蓋,全國各地高校也陸續在教學中引入課堂思政的理念。以往的教學中,認為引領學生價值導向是思想政治課的主要任務,專業課則負責傳授專業知識和培養技術能力。這一點,正是“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關鍵點,為要破除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分行的思想,所有教師都有育人之職,所有課程都有育人之能。專業課實施課堂思政,是在專業能力掌握的基礎上,凸顯價值引領的作用?!皞鞯?、授業、解惑”,在傳道基礎上才能授業、解惑。
普通地質課程為地質類專業的職業技術課,在國土資源調查、地質調查與找礦、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寶玉石鑒定與加工等專業都會開設。一般學校都在大一開設該課程,學生剛入校時,正是學生對專業興趣最濃的時候,也是最容易接受專業知識的時候。這門課主要是對地質學的概況和基本知識、基本理論進行介紹,課程中包括了資源、環境、減災及人與地球等方面的知識,課程內容與思政教育可以很好地進行融合。本文以普通地質課程為例,結合高職高專學生特點,在借鑒前人研究基礎上,提出自己對專業課程課程思政的一些想法。
一、高職高專專業課程課程思政的現狀
1.長期以來,高職高專教學中,專業課的老師只負責專業內容的傳授與專業能力的培養,思政教育則由思政老師、輔導員或者班主任負責,專業教師相對來講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涉及較少,而使學生在專業課程中獲得的多為專業理論方面的知識,以及專業實踐技能的掌握,而獲得有價值取向的知識養分不多。這是以往的課程設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是今后課程建設中,所要努力突破的關鍵點,要使得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2.現今的高職高專學生是世紀之交出生的千禧一代,由于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得他們成長在一個相對多元的網絡時代,他們對新鮮事物接受度高,對網絡依賴性強。現代網絡信息百態叢生,有好有壞,很難分辨。而大學階段正是他們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若稍不注意,就會衍生出各種問題。王陽明說:“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所以對學生的技能培訓之前,先要重視學生的思政教育,要貫穿在整個學習階段,影響今后的人生。
3.高職高專專業課程課堂思政工作要求在優化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對整個專業課程進行建設。而這項工作對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改革布局都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課堂思政建設僅在部分院校的部分專業中展開,并沒有在全部專業中展開,這將是今后課程建設的重點。同時,有前人提出搭建“課程思政工作室”的平臺,將思政教師、專業課程教師、學生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整合起來,形成協同效應,這也是課程思政的必然發展趨勢。
二、普通地質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的探索
(一)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師建設
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教師建設是關鍵。首先要求教師要有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端正的思想政治素養,時時進取的探索精神。專業課教師的課程思政建設,主要是要有較強的德育意識,不是單純的知識灌輸,而是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之中,蘊含思想政治教育。為此,學校組織了專業課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在這方面的培養培訓,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動養成了研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教師在課堂思政過程中,并非生硬地將思想政治內容摻入教學中,而是在工作過程中,仔細琢磨,認真思考,哪些知識點能夠體現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三觀”正直、思想端正的教師觀點,學生沒有抵觸心理,才能更好的思考,應用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二)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課程內容建設
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課程內容建設是根本。在之前的教學當中,思政教育主要為思政老師、輔導員開展,專業教師對思政內容雖然有涉及,但涉及不多。而在普通地質課程中,筆者進行了新的探索,在仔細研究課程內容基礎上,發現很多知識點都與思想政治有著重要的關聯。如在講授地球圈層時,自然過渡到我國現今的項目,而很多項目都需要強大國力的支持,進一步對進行學生愛國教育,除去崇洋媚外的思想。風化作用對工程地質的影響引申到各項基礎工程的建設,尤其是“一帶一路”提出后,我校水工專業的學生走出國門,前往印尼爪哇進行基礎工程施工建設,由此讓學生對國家“一帶一路”深入了解。在學生實習礦物巖石時,講到教師在上學時出野外遇到的老地質工作者,三光榮精神,把整個省的所有地方都跑遍了,并且清楚地記得每一座山及附近的地形,分享給同學們,讓學生保持地質三光榮精神,有職業素養,有工匠精神。諸如此類,抓住每個能讓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知識點,既讓專業課程不再枯燥乏味,也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中。
(三)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學生建設
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成效在于學生。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是高職高專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課程思政效果的標準。一方面,要從學生就業標準出發來制定并實施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從而讓學生緊跟當前政治,學有所用;另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研究,從平時生活到學習,深入研究學生的主要興趣和自身特點。例如學生喜歡網絡和社交媒體,手機不離手,那怎樣在學生感興趣的基礎上,融入政治教育,而非單純的說教。找到學生群體喜愛的課程思政方案,有的放矢地設計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制定評價標準。
三、專業課程課程思政的反思
(一)課程思政要從整個專業出發
地學類專業包括資源方面的礦床地質學專業、水文地質學專業等,能源方面的石油地質學專業等,環境方面的環境地質學專業等專業,基本涵蓋了地質方面的各個專業。有些專業工作是艱苦專業,比如地質調查與礦產普查,區域地質等,所以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有很多能夠與思政內容相聯系的課程。從這一點上說,在制定更新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等教學文件中,同時兼顧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價值引領三方面,使得課堂思政在專業課堂能夠切實體現,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課程思政要從每門課程展開
課堂思政要選擇合適的課程進行,在這點上,筆者有不同的看法。學生的思政教育會影響到今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乃至價值取向,不僅僅是在校期間,乃至走出校門,踏上工作崗位,甚至今后的整個人生。因此,這不是簡單的課程講授可以體現的,更不是特定的某門課程能夠實現的。很多時候教師的言傳身教,一舉一動都對學生產生影響,專業課程中思政教育的影響更為深遠。因此,每門專業課中,都可以有針對性地展開思政教育,那么就要求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動養成了研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同時仔細研究所授課程中哪些內容可與思政內容進行有機結合,逐步完善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
(三)課程思政要不斷更新,逐步完善
在地質類課程中進行專業思政,并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過程。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書本的思政課程需要在專業課程中體現,但不能局限于此,同時要緊跟國家政策,最近最新的政治內容仍要在課堂中體現。讓對時事興趣不濃的學生結合專業,對國家大事和最新價值引導引起關注,使得專業課程的思政建設逐步完善,使得專業課程課程思政建設成為專業課程的必要組成部分,并在講授過程中,常教常新。
四、結語
高職高專地質類專業作為傳統專業,起到為國家輸送地質類技能型人才的作用。作為專業課教師,課程育人是我們肩負的主要使命。普通地質課程結束后,很多同學向我表達了對地質工作的興趣,對今后學習工作的憧憬,使我感觸頗多。在課程思政建設這條路上,我將持續不斷地探索地質類課程的德育,努力研究,積極探索。在堅持不懈的提升自身政治素養的同時,言傳身教,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將思政教育貫穿在專業課堂中,為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質、愛國敬業、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國娟.課程思政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關鍵環節[J].中國高等教育,2015(15).
[2]袁穎,朱國福.立足文化內涵實施課程育人[J].中醫教育ECM,2018,37(4):27-30.
[3]馮莉.“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體育課程的途徑研究[J].學校體育學,2018(8):78-79.
[4]利基林,寧淑芳,李科志,等.醫藥院校專業課程課堂中思政教育的運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6):299.
[5]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6]曹文澤.以“課程思政”為抓手創新育人手段[N].學習時報,2016-12-26.
[7]何紅娟“.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發展的內在邏輯及建構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64.
[8].王涵.高校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反思[J].管理觀察,2017(30):138-140,143.
[9]劉宇利.科專業課堂從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以《工程地質與土力學》為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8(10):94-95.
[10]張青,張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3).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