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英

【摘要】目的 通過檢測放療食管鱗癌組織中AKR1C3的表達情況,評估其與放療效果的關系。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式,對36例行單純放療的局部晚期食管鱗癌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通過免疫組化檢測食管鱗癌患者組織中AKR1C3的表達水平。結果 兩組AKR1C3的表達水平存在不同,其表達水平與放射療效呈負相關。結論 AKR1C3在放療食管鱗癌患者病理標本中具有一定的檢測價值。
【關鍵詞】AKR1C3;放療:食管鱗癌
【中圖分類號】R7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1..01
食管鱗癌(ESCC)作為一種消化道常見惡性腫瘤,其預后效果較差,惡性程度較高,并發率較高。根據食管癌的相關數據報道,其鱗癌病癥率也呈上升趨勢[1],對于食管癌患者來說,當前局部淋巴結轉移的首選方式為根治性手術,同時晚期患者其術后生存率相對來說較低,醛固酮類還原酶家族1成員C3(AKRIC3)[2]表達水平增高與ESCC放射性抵抗存在一定關系。本文通過對放療食管鱗癌患者進行病理標本的檢測,隨后對其AKRIC3表達水平進行分析,對其放療效果進行二者關系的評定,從而對于食管癌靶向治療進行相關依據的提供。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就診時間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年齡在41~68歲之間,共計患者人數36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放療技術,隨后進行分組。其中A組為放療抵抗組,共計患者23例。B組為放療敏感組,共計患者13例。入選標準:(1)患者年齡在40~70歲之間。(2)KPS評分≥70分。(3)病理明確診斷為ESCC。(4)根據CT或胃鏡提示患者均為局部晚期食管鱗癌患者,同時可測量病灶≥1 cm。(5)未接受過放化療;(6)無明顯遠處轉移。排除標準:同步放化療的患者。
1.2 方法
1.2.1 靶區
在當前臨床上進行靶體體積檢測,當前在其檢測中包括腫瘤靶體積,在此同時應進行上下方向的外放,其大概為5cm。
1.2.2 照射方式
其照射方式一般采用6MV-X線[3],隨后在三維適行的基礎上進行放療。對于其放療劑量來說,應為60-64Gy/次,其靶體積的劑量應保持勻速,其PTV在93%~107%。
1.2.3 免疫組化
將選取的組織蠟塊切成4微米厚的切片,放入70℃烤箱烤片30 min;脫蠟和水化;PBS緩沖液清洗3分鐘×三次;3%雙氧水室溫密封10 min;PBS緩沖液清洗3分鐘×三次;枸櫞酸鈉緩沖液進行抗原修復,山羊血清室溫封閉20 min;滴加一抗AKR1C3(1:200)50 μL,4℃冰箱內過夜;PBS緩沖液清洗3分鐘×三次;加入二抗37℃孵育20 min,隨后加入DAB顯色、脫水、透明、封片和鏡檢。
1.3 觀察指標
通過采用光學顯微鏡,隨后對患者進行切片的隨機選取,其應該為10個高倍視野。并對視野中的陽性細胞數所占腫瘤細胞總數的百分比進行計算并分級。其中分級標準為:(+)0-25%,(++)26%~50%,(+++)51%~75%,(++++)76%-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檢驗標準。
2 結 果
A組AKR1C3的表達水平高于B組,兩組的表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 論
AKR1C3作為醛固酮類還原酶家族1成員的一種,具有3α—HSD、17β—HSD和前列腺環素、F合成酶活性,對于AKR1C3功能來說,主要功能主要為雌激素、前列腺素以及相關催化雌激素等各種相關物質的代謝。AKR1C3在前列腺癌、肺癌等多種癌癥中其表達水平出現失調。根據相關研究發現,多種抗癌藥物的耐藥AKR1C3都有參與。
本文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AKR1C3表達水平的檢測,結果表明AKR1C3表達水平與食管癌患者放射療效呈負相關。綜上所述,AKR1C3在食管鱗癌患者病理標本中具有一定的檢測價值。
參考文獻
[1] Siegel R,Naishadham D,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2013[J].CA Cancer J Clin,2013,63(1):11-30.
[2] 趙 靜,熊 偉,周德敏,高獻書,任軍.AKR1C3在放療食管癌患者病理標本檢測中的意義[J]. 軍事醫學,2017,41(06):494-497.
[3] 陸寓非.RNA干擾survivin和survivin小分子抑制劑YM155對食管鱗癌KYSE150細胞體內外放射敏感性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4.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