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彤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胡桃夾綜合征(NCS)應用多層螺旋CT(MSCT)檢查的診斷價值。方法 本次對我院51例NCS患者的進行彩超及多層螺旋CT診斷,分析其診斷情況。結果 MSCT測量LRV狹窄處、擴張處的最高流速顯著高于彩超,P<0.05,有較大差異性,MSCT的診斷符合率為96.1%,而彩超診斷符合率為80.3%,P<0.05,有差異性和統計學意義。結論 NCS采用MSCT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其診斷特點是無創、準確性高。
【關鍵詞】胡桃夾綜合征;診斷價值;多層螺旋CT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1..02
胡桃夾綜合征(NCS)指的是左腎靜脈(LRV)在腹主動脈(AO)與腸系膜上動脈(SMA)時受壓造成血流回流受阻,進而導致相關癥狀[1],包括有直立性蛋白尿、左腎出血、高血壓、鏡下或肉眼血尿、下腹脹痛以及腰痛,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本文中對我院收治的51例NCS患者展開彩超及MSCT診斷,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本次對我院2015年2月~2019年2月期間的51例NCS患者的進行分析,男性有19例,女性有32例,年齡在6~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5.6±3.8)歲,其中23例為鏡下或肉眼血尿、13例為蛋白尿、10例為腰痛、5例為下腹疼痛、5例為左側性腺靜脈曲張、4例為高血壓。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彩超與MSCT檢查,排除腎結石、腎腫瘤、腎小球疾病以及腎臟感染等疾病患者。
1.2 方法
彩超診斷:儀器選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5MHz,叮囑患者檢查前空腹,指導其仰臥,將上腹部暴露并進行橫切面、縱切面以及斜切面的連續性掃查,觀察其血流變化、受壓狀況、內徑以及最高流速。
多層螺旋CT診斷:選擇128排螺旋CT掃描儀,叮囑患者檢查前空腹,指導其仰臥,掃描范圍在膈頂至L4椎體平面,設置掃描參數,管電壓為120kv,管電流為150 mAs,螺距為1.0,準直器寬度為0.6mm,給予容積掃描,增強掃描需要注射造影劑,記錄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組(MPR)、曲面重組(CPR)、容積再現(VR)技術等的相關數據。
1.3 評價指標
測量LRV狹窄處、擴張處的最高流速,對比兩組臨床診斷符合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軟件SPSS 19.0來處理數據,給予百分數與(x±s)表示,進行卡方與t檢驗,若是組間有差異性,則P<0.05。
2 結 果
MSCT測量LRV狹窄處、擴張處的最高流速顯著高于彩超,P<0.05,有較大差異性,MSCT的診斷符合率為96.1%,而彩超診斷符合率為80.3%,P<0.05,有差異性和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 論
NCS在臨床上按照SMA與AO之間夾角情況可分為前NCS與后NCS,前者為夾角過小壓迫穿行,后者受鉗壓從脊柱間穿過,較為少見。正常情況下SMA與AO夾角為45-60度,有腹膜以及脂肪組織等的填充不會壓迫穿行其中的LRV。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會縮小夾角對LRV進行嵌夾,受壓段的管腔顯著縮小,血流速度明顯增加,近腎段會因為血液回流不暢引起管腔增粗,存在左側性腺靜脈增粗[2],進而出現相關臨床癥狀。SMA與AO之間夾角越小其LRV狹窄處的內徑會越小、流速也會越快,進而增大阻力,使其擴張更加明顯,進一步表現為癥狀加重。彩超在臨床上對NCS診斷較為顯著,但診斷符合率較低,MSCT近年來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性的應用,可提高對疾病的檢出率,不受腸腔氣體、腹部脂肪的影響,后期采用多個處理技術將圖像清晰顯示出來,尤其是SMA與AO的夾角、LRV周圍解剖立體結構、血管間最短距離。本文中對我院51例NCS患者進行診斷,結果顯示,MSCT測量LRV狹窄處、擴張處的最高流速顯著高于彩超,P<0.05,有較大差異性,MSCT的診斷符合率為96.1%,而彩超診斷符合率為80.3%,P<0.05,有差異性和統計學意義。證明臨床上對NCS患者可采用MSCT診斷替代彩超技術,提高對患者的臨床診斷率,進而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
綜上所述,NCS采用MSCT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其診斷特點是無創、準確性高。
參考文獻
[1] 史河水,樊艷青,韓 萍,等.多層螺旋CT診斷胡桃夾綜合征的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7,41(10):1082-1084.
[2] 趙 龍,史河水,柳 曦,等.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診斷后胡桃夾綜合征[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25(10):1817-1820.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