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寧

【摘要】目的 關于門診抽血護理中應用護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探究。方法 選取80例來我校醫院門診抽血患者進行研究,分組抽血期間分別給予其常規護理(對照組)、常規+護理安全管理護理(觀察組),記錄與對比兩組患者抽血護理期間的相關數據。結果 觀察組患者抽血期間的護理結果好,數據較之于對照組差異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患者于校醫院門診部抽血期間,給予其護理安全管理的門診護理服務,有助于提升抽血安全性與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護理;安全;管理;門診;抽血;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1..02
醫院在進行患者疾病診斷與治療期間,抽血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醫院內的人流量較大,致病菌較多,易導致抽血患者發生機體感染的不良事件,嚴重影響抽血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所以要求門診部門可對前來此處抽血的患者做好護理工作,從而降低抽血不良事件發生風險,使得患者滿意本次抽血護理工作[1]。基于此本文選擇門診抽血患者,應用兩組護理方案分組進行護理應用,結合護理結果評價適用于門診抽血護理的最佳護理方法。研究內容包括: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校醫院在2018年9月~2019年1月門診接收的抽血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作以不同門診護理方法護理抽血患者效果的研究;每組患者4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人數分別為22例、18例,平均年齡為(19.8±1.0)歲。對照組患者中男女人數持平,各為20例,該組患者平均抽血年齡(20.3±0.9)歲。對兩組患者上述基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該組患者抽血過程中接受常規護理,即指導患者在確定的時間到醫院,保持空腹狀態抽血,要求采血環境溫濕度達標且空氣質量較好,在此期間告知抽血者抽血后的注意事項。觀察組-本組患者接受常規聯合護理安全管理的護理,常規護理內容同對照組,護理安全管理內容包括:門診部護士長選擇本部門資歷深的護士組建護理安全管理小組,明確患者抽血時的安全管理方法與標準,制定抽血護理安全管理應急機制,以此護士在后續開展的患者抽血護理工作中,便可依據上述內容開展具體的工作;總結護理風險與控制策略,護理人員可對以往開展的患者抽血工作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抽血不良事件發生原因與處理方法,從而結合當前校醫院門診部患者抽血需要與要求,進行重點抽血護理管理環節的風險控制,從源頭規避抽血風險的發生;做好抽血安全教育工作,護理人員整理與抽血有關的知識,對患者作以穿刺、拔針、按壓等操作環節注意事項的介紹,從而避免發生患者皮下出血與感染不良事件。
護理結束后,對患者發生護理不良事件例數進行記錄,計算不良事件率;向所有抽血者發放抽血護理滿意度問卷,分為非常、一般、不滿意三個評價標準,總滿意率為非常滿意與一般滿意率之和。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5.0軟件統計學分析數據,計數資料n(%)表示、x2檢驗,P<0.05為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人數多,總滿意率高于另一組,該組沒有患者出現護理不良事件,對照組則為7例,兩組數據比較后存在統計學意義的差異P<0.05.詳細數據見表一:
3 討 論
護理安全管理為現階段醫院門診抽血護理期間,常用的一種高效的護理方法,實際應用后可以為抽血患者提供全方位且系統的護理服務,使得患者感受到自己被護理人員所關心 ,以此可以放松心情接受抽血,確保抽血工作能夠順利進行,而且該護理方法應用期間結合患者實際抽血護理情況,制定了相關的工作機制、方法及標準,從而可指導護理人員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抽血護理工作,并且在發生抽血不良事件時可借助于編制的應急預案,及時進行有效的處理,以此降低抽血不良事件發生率,所以該種護理方法的應用價值高,明顯好于醫院門診部常用的傳統抽血護理方法[2]。本文研究中觀察組40例患者接受了護理安全管理護理,獲得了較好的結果,提示校醫院門診部在后續開展的患者抽血護理期間,要多進行護理安全管理方法的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單 波,劉 紅,宋兆寧.門診抽血中心護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08):169+172.
[2] 郭靜蕓.護理安全管理在門診抽血中心的應用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7):98-99.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