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麗

【摘要】目的 分析延續性護理對PCI術后冠心病患者護理效果與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8年02月~2019年02月于我院就診的冠心病患者,共100例,按入院編號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開展常規護理、延續性護理,對比其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明顯比對照組,且康復知識與預防行為評分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PCI術后冠心病患者,經延續性護理有助于取得理想的護理效果,致力于依從性的提高,臨床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PCI;冠心病;護理效果;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0..02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系統疾病,發生率逐年增加,且已經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存質量。臨床上關于該病的常用治療方法為PCI,即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為有效預防支架內形成血栓通常需要口服一年以上的抗凝藥物,防止血管狹窄的情況再次出現。研究發現,少數患者術后因缺乏對疾病的了解,治療依從性不高,進而不利于康復[1]?,F選取100例患者為分析對象,詳情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為研究對象,男68例、女32例。嚴格按照入院時的數字編號進行隨機分組,觀察組50例中年齡41~69歲,平均(59.8±8.2)歲;對照組50例中年齡42~68歲,平均(59.2±8.5)歲。兩組間差異性不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即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治療時嚴格按照醫囑,將相關注意事項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屬[2]。
觀察組:開展延續性護理,具體介紹如下:
1.3 觀察指標
比較患者的依從性,認真記錄康復知識與預防行為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關于數據的分析與統計均采用軟件SPSS 22.0,P<0.05具統計差異。
2 結 果
2.1 依從性
觀察組各項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下表1。
2.2 康復知識與預防行為評分
觀察組的康復知識評分為(84.65±10.72)、預防行為評分(80.61±11.72)分,分別高于對照組的(72.81±11.98)、(71.73±10.0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PCI對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與灌注的改善十分有效,但誘發血管炎性反應與血小板聚集的可能性較大,相應的會增加血栓形成風險,為此術后需要及時采用藥物來預防血管再狹窄。延續性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方式,是住院護理的延伸,能夠有效的彌補常規護理的不足,詳情如下:
3.1 延續護理小組的組建
組員包括心內科醫師、護師與康復科醫師,要求為必須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與豐富的臨床經驗,與此同時做好相關培訓工作。
3.2 延續性護理內容
(1)健康教育:關于PCI手術和冠心病相關知識,護理人員需要積極主動的向患者進行詳細介紹,以此幫助患者更好的認識與了解疾病,如發生原因、預后與治療方法等,關于患者疑問需要耐心細致的解答。(2)電話隨訪:每周至少安排一次電話隨訪,側重于疑問的解答和用藥情況的了解,同時根據患者實際恢復情況與飲食喜好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對飲食結構予以調整,側重于 糖分、脂肪、維生素與膳食纖維的攝入;囑咐患者每天都需要開展類似于散步、廣場舞、跑步、打太極等運動,每次時間為半個小時,每周至少開展5次訓練。(3)微信群與公眾號的建立,關于PCI術和冠心病相關知識與護理技巧及時向患者推送,側重于患者及其家屬院外護理能力的提高。(4)做好家庭訪視:每間隔三個月安排1次訪視,給予患者充足的人文關懷,對其身體狀況進行及時評估,并及時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護理計劃[3]。
研究中相比較于對照組僅開展常規護理,觀察組經延續性護理后治療依從性、康復知識與預防行為評分均取得很大的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在PCI術后冠心病患者的護理中,效果理想,有助于依從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金 秀,李 屏,曹宏玲.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氯吡格雷用藥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8,29(23):3402-3404.
[2] 金巧云.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26):8-9.
[3] 周福昌.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25(07):127-128.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