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慧
【摘要】目的 探究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探討及應對方式。方法 選擇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2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這1028例患者中有發生檢驗失誤例數進行統計,并且對造成失誤的原因以及階段的分布情況進行分析。結果 在對1028例患者進行1853次的臨床檢驗之后,其中有407例患者出現了檢驗失誤(21.96%)。結論 影響我院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因素較多,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吝檢驗階段的控制,以提高我院臨床醫學檢驗的總體水平。
【關鍵詞】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影響因素;應對方式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4..01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小組針對所在區域內的一所三甲醫院在2017年2月~2018年8月入院
的1028位病人來進行針對性地研究。在這些病人中,男621例,其余的為女性病人。在這些病人中,年齡3~67歲,平均(37.9±9.1)歲,對這些病人的臨床醫療檢查的次數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得知,他們一共進行了1853次。一共包括四種檢驗類型,第一種類型為血分析檢驗,第二種類型為生化檢驗,第三種類型為便分析檢驗,第四種類型為尿中沉渣檢驗,其分別進行了710,630,408和105次。
1.2 方法
1.2.1 檢驗之前做的準備
常規生化血檢:患者在接受血檢之前一周要禁煙戒酒,禁止社區任何高糖分高脂肪的事物,你并且在進行抽血之前應該吃流食,流食的具體種類需要根據整個檢查項目來制定。在抽血之前的6 h應該禁止進行劇烈的有氧運動,并且保持十分穩定的情緒。在抽血之前要保持空腹。
護理人員應該在具體抽血之前,要向患者闡述檢驗所具有的具體目的和方法,除此之外,還需要提醒病人所需要注意的事項,并對病人所服用的藥物以及這些藥物在病人身體中所發生的反應和變化都為病人進行介紹,讓病人對其有一個比較準確地認知。
1.2.2 采集樣本
在對樣本進行采集的時候,相關的護理人員需要遵循有關的標準,此外,采集的事件必須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因為樣本需要十分的準確以及有效。以選取分泌物的樣本為例來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得知,在對其進行獲取的時候,需要使用棉球來對其進行擦拭。如果在對病人進行樣本采集的時候,病人當時正在進行輸液,這是取樣位置就不可以是病人輸液的身體部位。在進行病人的外周靜脈血的采集的過程中,對病人當時身體所處的狀態也有一定的要求,其要求病人不可以保持站立這個姿勢,需要其姿態為平臥或者病人采取端坐的體位來完成樣本采集。
1.2.3 針對性處理措施
在完成樣本采集之后,需要對樣本采取一些措施來對其進行處理,進而來讓其標準化。假定樣本對于環境的要求比較高,例如,其對溫度有一定的要求,必須到27~30℃,這時相關的樣本采集人員就需要對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來保證樣本所處的溫度在這個范圍之內。
1.3 檢驗結果的決定標準
如果經過檢驗之后,其存在一些異常,這時就需要檢驗人員對其進行二次檢驗,如果其結果顯示為正常,這就表明在上一次的檢查過程中存在失誤,這時就需要將其進行記錄。如果在這次的檢驗過程中發生了樣本被污染或者其被破壞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也應該將其記錄為檢驗失誤,除此之外,由于其他原因導致醫護人員對其進行再次檢驗的,都應該被記為檢驗失誤。
2 結 果
在被研究的這些病人中,有407例病人發生了檢驗失誤,這占全部檢驗的大約22%。對這些檢驗失誤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得知,一共有71.99%的病人的檢驗失誤出現在準備這個時期,其中有21.13%的失誤發生在對樣本進行采集的時期,除此之外,有8.11%的失誤出現在對樣本的處理時期,其余的失誤出現在檢驗過程中。在這些失誤中,有70%的失誤是因為病人的不正當操作導致的,有16%的失誤是因為沒有選擇正確的對樣本進行采集的時間和采集的部位。其余是樣本混淆導致的檢驗失誤。
3 討 論
經過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得知,產生臨床醫學檢驗失誤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病人自身是其關鍵因素。其具體體現形式比較多,例如病人沒有按照醫生所要求的那樣來完成樣本采集,或者病人在進行樣本采集的時候,其身體存在不適。所以醫院如果想要針對失誤這個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可以增加對病人的宣傳力度,讓他們嚴格按照醫生所要求的來完成樣本采集,進而大大減少出現失誤的次數,從而獲得合格的樣本。對于樣本采集以及處理導致的檢驗失誤,本人覺得主要問題在于醫院。對此,醫院需要提高相關醫護人員對其的重視程度,對其進行專業的培訓和訓練,進而減低檢驗失誤發生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陳 林.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分析及解決措施的探討[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2).
[2] 王翠蘭,黃玉雙.臨床醫學檢驗中質量控制提高的影響因素及措施[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116.
[3] 代金成.芻議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J].醫藥衛生(文摘版),2016(20).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