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 謝琴


【摘要】目的 探討集束干預策略在神經危重癥患者腸內營養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腸內營養治療的神經危重癥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神經危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患者釆用的是常規的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又實施了集束干預策略。然后,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天數和腸內營養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實施腸內營養期間,無論消化道的并發癥還是呼吸道系統的感染率都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結論 在神經危重癥患者的腸內營養期間實施集束干預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腸內營養的耐受性,避免或減少患者腸內營養期間并發癥的發生,同時,可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
【關鍵詞】集束干預策略;神經危重癥患者;腸內營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4..02
神經危重癥是所有疾病中,死亡率和致殘率非常高的一種疾病。其發病率會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發展以及交通事故的增多而逐漸呈現上升趨勢。神經危重癥患者發病后,通常伴有意識障礙的表現,患者機體持續處于應激狀態,分解代謝不斷增強,這種狀況下,患者很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癥狀,對患者的治療造成嚴重的影響,嚴重者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對于神經重癥患者來說,應當在其處于應激早期,以及消化系統功能尚可的情況下,有必要采取腸內營養措施進行處理,這對于患者愈后也發揮著重要作用。[1]。但神經重癥患者大多受應激因素等影響,再加上應用鎮靜劑、激素藥物等原故,會造成胃腸道排空、胃動力下降等癥狀,多數患者會出現嘔吐、腹瀉、胃潴留、消化道出血等腸內營養并發癥。而集束干預策略是重癥學科中的新名詞,是集中于一系列的基礎治療和護理措施。本次研究中,應用集束干預策略對腸內營養的神經重癥患者進行護理,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8年~2019年3月本醫院神經內科住院進行腸內營養的神經重癥患者,即80例神經危重癥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并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患者。在所研究的80例患者中,男55例,女25例,患者中年齡42~72歲。患者腸內營養的危重癥評分均小于8分。在本研究中設計排除標準,將患有嚴重的腰椎,頸椎損傷和呼吸道異常的患者進行排除。兩組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主動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中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觀察組使用常規腸內營養的護理方式,具體來看,利用插管對患者的鼻到胃部開展腸內營養護理,且插管深度為45~55 cm,當確認患者對插管無禁忌癥后,將床頭抬高45度左右,鼻飼前后均用30 mL的溫開水進行沖管,推注方式釆用的是間斷性的,推注量根據患者胃殘液量的多少而定。在適當的時間,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學習場內營養的有關技術和理論知識,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集束干預護理措施,具體為首先需要在我院神經內科成立腸內營養護理小組,并嚴格按照國家出臺的營養支持有關意見,組織工作人員學習相關聯的知識,具體包括神經危重癥患者腸內營養的目的、腸內營養支持原則、腸內營養途徑可以放置營養管,做好場內營養管理工作以及安全性評估,選擇合適的腸內營養制劑等,以此強化對腸內營養患者的早期干預觀念并提高腸內營養的管理水平。關于胃鼻管的使用材質應以柔軟帶導絲的為主,盡量減少插管過程中胃管出現反折現象,同時還需要適當增加插管程度,使其達到10 cm,能夠盡可能使胃管插入患者的胃內,避免由于營養液流出而出現患者反流的問題[2]。每隔6小時對患者進行一次胃腔殘留量的抽吸,要適時調整輸注量和輸注速度,當患者潴留量小于或者等于200 mL時,可按原速度進行輸注。使患者體內的潴留量控制在100 mL,每小時20 mL,適當增加輸送液體的速度,如果患者體內潴留量為200 mL時,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嘔吐等不良反應,因此,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應當降低輸液速度,并通知醫生,嚴格按照醫囑為患者采取合適的胃腸動力學藥物,促進消化系統的吸收功能。利用動力泵進行控制輸送速度,可以使用均衡喂養以及低流速的方式,速度可控制在每小時最多80 mL的速度遞增,每天的營養液總劑量為500 mL,根據病情逐步增加到每天2000 mL,這有助于避免誤吸或反流的問題,在喂養管末端可以適當增加加溫器,使營養液溫度持續處于38度左右,這樣可以避免或減少患者因營養液溫度過低,出現胃痙攣等癥狀。腸內營養液制劑選擇含益生菌的制劑,有助于患者恢復腸道正常的菌群。每4小時,測試一次患者的胃液,如果患者胃液ph低于3.5,應當告知醫生,使用保護胃部的藥物進行處理。與此同時,應提高觀察組護士的吸痰操作技巧,操作動作要輕柔、插管不宜過深,一旦發生誤吸,應立即停止輸送液體,密切觀察患者血氧飽和度以及呼吸指標是否處于正常水平。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腸內營養過程中消化道出現并發癥的概率。具體包括:嘔吐、腹瀉、反流、誤吸、消化道出血等,此外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
2 結 果
比較兩組患者消化道以及呼吸道出現并發癥的概率,結果發現相對對照組來說,觀察組在腸內營養過程中并發癥概率顯著降低,詳見表1。
在住院天數方面,觀察組的患者相比對照組患者明顯縮短。見表2。
3 討 論
對于臨床上神經危重癥患者來說,有很多都伴隨飲食障礙問題,再加上容易受到插管等影響,當患者處于應急狀態下容易出現胃腸膜缺血問題,甚至會對胃排空以及胃蠕動產生不利影響。研究學者認為患者處于腸內營養過程中出現胃腸道并發癥的概率為40%左右。腸內營養的不耐受性成為困擾護理工作的一大難題。在本實驗研究中,通過對這種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和集束干預護理措施,要求護理人員提高場內營養早期意識,及提高腸內營養期間的管理水平,如,根據患者病情的需要調整輸注速度和輸注總量,對營養液溫度的調節以及定時測試患者胃液PH值,選用含有益生菌的營養液等,減少了腸內營養期間并發癥的發生。結果表明,應用集束干預策略后,患者消化道及呼吸道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釆用常規性腸內營養護理的患者,并且住院天數也有所縮短[3]。
總之,近年來,臨床上對神經危重癥患者使用腸內營養已被廣泛應用并得到高度的重視。高度重視患者處于腸內營養期間的并發癥預防工作。集束干預是一種近年來新型的護理管理模式,能夠體現蛔蟲癥醫療管理理念。在本研究中針對神經危重癥患者處于腸內營養過程中,采取了集束干預措施護理,能夠有效降低了患者在腸內營養期間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顯著縮短住院接受治療的時間,且有助于神經危重癥患者的愈后。
參考文獻
[1] 李中瑞.集束干預策略在神經危重癥患者腸內營養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8(4):732-733.
[2] 王 欣.集束干預護理在危重患者腸內營養的臨床應用探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2):115+118.
[3] 李 瑞.集束化管理在ICU腸內營養患者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7).
[4] 劉 婷.集束化護理干預對神經內科腸內營養患者誤吸的影響[J].醫學新知雜志,2017.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