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鵬 王雙蕓

【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新生兒護理中早期母嬰撫觸的作用。方法 選取我院婦產科接生的103例新生兒,并隨機分組為A組(n=52例)和B組(n=51例)。其中B組采用常規護理,而A組則采取早期母嬰撫觸護理,之后對比兩組新生兒經過護理后的喂養情況。結果 對比兩組新生兒經過護理后的喂養情況,顯示A組的喂養時間和吮吸持續時間分別為(38.72±5.41)分鐘和(25.68±10.31)分鐘,而B組的喂養時間和吮吸持續時間分別為(62.19±10.88)分鐘和(12.46±6.29)分鐘,前者顯著優于后者,表明兩組數據之間的比較均具有可比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幫助新生兒改善喂養情況,促使新生兒的身體健康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需要對新生兒實施早期母嬰撫觸護理,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新生兒;早期母嬰撫觸;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0..01
新生兒體溫下降是新生兒被分娩出產婦的體外之后在一段時間內出現的一種較為常見的問題,同時大部分的產婦都是第一次分娩,缺乏對母乳喂養工作的認知,不知采取何種手段對新生兒進行喂養,從而導致新生兒的健康成長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礙[1-2]。而要想對這一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對新生兒實施優質的護理措施是護理人員需要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為此我院選取了數名新生兒進行了護理研究方案的制定,實施護理措施主要內容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6月婦產科收治了數名進行生產的產婦,選取其中的103例新生兒進行臨床研究,同時將選取的新生兒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分組為A組(n=52例)和B組(n=51例)。其中A組中男27例,女25例,年齡2~15天,平均(8.46±1.23)天。另一組B組中男25例,女26例,年齡3~14天,平均(8.31±1.42)天。兩組新生兒的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等經過我院醫師的調查和分析,所產生的數據之間的比較并無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B組:對新生兒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即護理人員對分娩后的新生兒進行護理道的清理,并做好新生兒的消毒工作,以避免其受到病菌感染問題的影響而患上相關疾病,進而影響其身體健康。A組:早期母嬰撫觸護理措施的實施。(1)撫觸護理在新生兒臉部的運用。人體面部擁有著豐富的神經,能夠給予新生兒強烈的刺激以促使其內心感受到舒適。為此護理人員在對新生兒進行護理期間,需要指導產后產婦將兩手置于患兒后腦部位,緩慢向上托起,并且將拇指緩慢移動至新生兒眉心兩側并對眉骨部位進行適當力度的撫觸。(2)撫觸護理在新生兒胸部的運用。護理人員在對產婦進行撫觸指導期間,指導產婦將新生兒的胸部暴露在體外,并且將新生兒的雙側肋骨使用適當的力度予以握住,并慢慢提升至新生兒腋窩后。之后使用中指和食指通過3-4次的方式對新生兒的腋窩進行撫觸,從而完成胸部的撫觸護理。
1.3 觀察指標
對比和分析兩組新生兒經過護理后的喂養情況,喂養情況的比較以新生兒的喂養時間和吮吸持續時間為主。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4.0為統計學軟件對我院婦產科實施護理的兩組新生兒的數據進行記錄和分析,其中以(x±s)表示計量資料,而%則表示計數資料。而進行數據檢驗期間,則分別采用t值以及卡方值x2,如果科學處理后的結果顯示P<0.05,即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比兩組新生兒經過護理后的喂養情況,顯示A組的喂養質量顯著優于B組,表明兩組數據之間的比較均具有可比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通常情況下,由于新生兒正處于成長階段,因此在成長的初期階段并沒有完善的體溫調節功能,因此如果不對其實施優質的護理措施,就會導致新生兒因為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導致各種應激反應的出現,不僅會影響其正常的睡眠,同時也會給新生兒喂養工作的開展造成嚴重的阻礙,進而消耗新生兒大量能量,影響其健康成長。
通過對新生兒實施母嬰的早期撫觸護理措施,可以幫助新生兒在接受護理期間促進其自身腸胃的正常蠕動,以此來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新生兒經過護理后身體素質水平的持續提升。
結合研究,臨床護理后在喂養情況問題改善效果的比較方面,對新生兒實施早期母嬰撫觸護理的效果顯著優于對新生兒實施常規護理措施的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此表明,為幫助新生兒改善喂養情況,縮短喂養時間,延長新生兒吮吸持續時間,促使新生兒的身體健康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需要對新生兒實施早期母嬰撫觸護理,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謝 萌,等.音樂配合先俯后仰臥位撫觸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11):974-976.
[2] 石翠萍,等.早期撫觸對早產低出生體質量兒神經心理發育的影響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7):1033-1035.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