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斌

沒有改革開放,就不會有民營企業家的奮斗舞臺。方太集團名譽董事長茅理翔先生在其著作《百年傳承》一書中這樣寫道:“我親歷了改革開放中如火如荼、波瀾壯闊的農村工業化運動。盡管奮斗是萬分艱辛的,但我們見證了中國經濟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僅僅40年時間……“變成了朝氣蓬勃的新興工業大國,創造了世界奇跡。我們這一代人感到無比的榮耀與興奮。”這段話道出了老一輩草根創業者的心聲,也道出了茅氏家族齊家奮斗40年的心聲。
“方太現象”是中國民營企業、高端制造業和廚電產業中經常被人研究和樂道的話題,茅理翔、茅忠群父子及其家族能在創業的平臺上不斷實現自我價值與家族價值,蓋因于:立志,立志忠于初心,創辦方太以來,茅氏父子始終堅守定位,既成就了一個牢牢占據中國高端廚電領導者地位并超越“洋品牌”的行業領導品牌,亦孕育了卓越的創業創新經驗和豐富的精神文化結晶;篤行,篤行而擇善固執,方太選擇成為一家以使命、愿景與價值觀為驅動的企業,在完成創業、傳承、創新與超越之后,更以“為了億萬家庭的幸福”為新的目標不斷突破自我。
茅理翔先生出生于1941年,幼時家貧,父親靠打長工謀生經年在外,母親常年熬夜做針線活以補貼家用,全家常常過著半饑不飽的生活。在母親的教育下,茅理翔從小就立志“為茅家爭氣”,以優異成績考上慈溪中學,但不幸突然罹患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兩次癱瘓在床,耗盡家里錢財,無奈輟學。當家人倍感無助時,茅理翔沒有放棄自己,自學中醫艾灸,忍著劇痛用艾火熏烤膝蓋,終于能下地走路。
1965年,按照人民公社的要求,茅理翔組織“赤貧人群”成立了長河人民公社綜合廠,并擔任主辦會計,一做就是10年。到20世紀70年代,綜合廠的業務大幅下滑,茅理翔開始跑供銷,一年200天在外面跑,關節炎時不時復發,茅理翔每天都要吃止痛片。為了省錢,他只買便宜的阿司匹林,藥效雖好,但對胃的刺激很大。茅理翔說:“跑供銷10年,我也含了10年的止痛片。現在想想,我的眼睛大概就是因為吃這個止痛片吃得太多,毒素擴散到了眼睛里,所以到我70歲的時候,才突然之間發作,看不清了。”
茅理翔這樣的創業者們共有的品質——哪怕需要走盡千家萬戶、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想盡千方百計,他們都走在拼搏的路上。
1985年,茅理翔先生成立慈溪無線電元件九廠(以下簡稱“慈無九廠”),并親任廠長。但翌年即遭遇其創業過程中的第一次嚴峻危機,當時國家宏觀調控,慈無九廠主要生產的黑白電視機零配件嚴重滯銷,工廠停工,6個月發不出工資,茅理翔親自培養的副廠長和六個技術員也都走了。此時,夫人張招娣從另一個效益更好的針織廠副廠長的職位上辭職下海,到慈無九廠擔任副廠長,主抓內部管理,而茅理翔則到外面尋找新產品、新市場。其間,兩次車禍,歷經磨難,差點兒喪命,終于找到一個小產品。
1986年,慈無九廠當年開發、當年投產的JZDD-3型電子點火器榮獲浙江省名優特新產品“金鷹獎”,企業當年獲利20萬。為慶祝產品獲獎,茅理翔決定舉辦“金鷹杯文藝大獎賽”。每年舉辦一屆的文藝大獎賽的傳統由此延續了下來,而且越來越好,到今天已經變成了“方太春晚”。
當年的文藝晚會上,員工們十分高興,茅理翔暗暗下定兩個決心:
第一,我做廠長一天,一定要像國有企業一樣按時發工資;
第二,我做廠長一天,一定要讓員工享受豐富的文化生活。
這兩個決心就是茅氏家族創業的初心,其實質就是要讓員工得到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今天已經成為方太理念、原則和行為的文化內核。
這兩個承諾標志著企業家在創業歷程中給企業注入了原則和愛,而“金鷹杯文藝大獎賽”也給這個企業注入了早期的企業文化。
1989年,茅理翔到廣交會擺地攤,將點火槍出口海外,產銷做到世界第一,他也因此被外商和媒體譽為“點火槍大王”。
1992年,茅理翔成立飛翔集團,但突遭外協廠背叛,該外協廠將配件組裝為成品,到廣交會與飛翔競爭,拉走了飛翔一半的生意。這是茅理翔第一次創業所遭遇的第二次危機。此時,他動員女兒茅雪飛、女婿俞炯在結婚的第三天即下海辦配件廠,挽救了飛翔集團。
1994年,點火槍市場大打價格戰,價格從1.2美金一個一直降到0.3美金,飛翔集團虧損了,開始尋求二次創業。這是第一個10年的第三次危機。這時,茅理翔又動員剛剛從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兒子茅忠群回鄉幫忙,并與兒子一起另起爐灶,共同創辦了方太。
茅忠群先生與父親反思了為什么飛翔集團10年里會出現三次危機,總結原因有二:一是沒有自主技術,二是沒有自主品牌。由此,在成立方太時,茅忠群將創行業第一品牌、創自有技術作為方太的總方針。
茅理翔先生在回憶中曾有這樣的描述:“當時有人說我,你是傻子呀,三次危機時你把家人一個個都拉下海,萬一失敗了,你不是坑害了全家人嗎?我說,這也許就是傻子精神吧。”這種“傻子精神”的實質就是民營企業齊家奮斗的精神,就是犧牲、奮斗、團結、奉獻的精神。“傻子精神”不僅催生了方太,更催生了千千萬萬的民營企業。
歷盡考驗、危機和陷阱之后,對于茅氏家族來說,十年匯聚成了一段艱辛而又難忘的創業回憶,成為了方太這一品牌誕生的精神基石。
1996年1月18日,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成立,由茅理翔任董事長,茅忠群任總經理。方太是茅理翔尋求轉型、二次創業的產物,也是茅忠群在父親幫助下獨立創業的產物。茅忠群回鄉創業,成了當時浙江地區第一個擔任總經理的名牌大學研究生。通過對飛翔的調研和觀察,他發現老企業管理粗放、技術落后、區域閉塞、人才匱乏,所以,茅忠群向父親提出了三個建議:
一是搬到開發區,獲取地域優勢;
二是不帶老廠人,重新招聘人才;
三是要做新產業,推進產業轉型。
茅理翔全部同意了。
作為一個年輕的總經理,茅忠群親自帶領人員到全國各地調研,發現當時市場上的油煙機都是仿造國外的,并不適合中國國情,有滴油、漏油、不美觀、噪音大、吸力不強、拆洗不便等六大問題。于是,他決心創造符合中國人烹飪習慣的、由中國人自主設計的油煙機。在1995年這一整年里,茅忠群帶領技術人員,連續8個月奮戰。當時工廠里裝不起空調,夏天溫度很高,大家赤膊畫圖紙、開模具,赤膊開會,終于開發出第一臺由中國人自主設計的、符合中國人烹飪習慣的油煙機,之后的大圓弧深型機、A8人工智能機、廚后系列、颶風系列產品又連續刮起四股方太旋風,方太品牌一炮打響。
關于方太的品牌名稱,茅理翔、茅忠群父子一度有分歧,茅理翔希望沿用“飛翔”一名,茅忠群則認為“飛翔”這個名字太平淡、不聚焦,與方太的廚電定位聯想度不高。最后,通過“家庭情感官”母親張招娣的協調后,茅理翔不僅認同了兒子的意見,而且親自兩次前往香港,請出香港方太方任利莎拍“方太”廣告。因此,1998年便誕生了“炒菜有方太,抽油煙機更要有方太”的紅遍大江南北的廣告語,方太銷量同比增長200%,這一營銷案例成為中國“名人的名字與品牌名字同一,名人的職業與品牌行業統一”的典型案例,并被列入清華、北大的案例庫。
隨著中國人的消費升級,方太品牌也在不斷升級。從創業伊始的廚房專家到后來的高端廚電領導者,再到2015年提出“因愛偉大”的品牌主張,茅忠群認為:“不管品牌口號怎么變,方太做好產品、做好服務的初心不會變,行業定位專業化、市場定位高端化、質量定位精品化這三大定位也不會變。”
迄今,在品牌提及率、品牌認知度等關鍵指標上,方太居廚電行業翹楚地位,并以廚電行業獨家身份成功入選2018年CCTV“國家品牌計劃”。
茅忠群曾提出方太品牌的三不原則——不打價格戰、不上市、不貼牌,一直為外界所稱道。
1999年,方太取得行業第二的地位。廚電行業突然掀起價格戰,方太市場受到嚴峻考驗。總經理茅忠群堅決不降價,董事長茅理翔專門撰寫了一篇《只打價值戰,不打價格戰》的文章,闡述了方太的經營理念和競爭思路。
之后,方太產品不但不降價,還提高了價格,特別是茅忠群帶領的團隊迅速推出了一臺新品,即新一代吸力更強、噪音更低、外觀更時尚的T型機,價格雖然比老款高出了10%,但銷量卻迅速回升。方太從顧客需求出發,很快用產品和服務打動市場。確立“只打價值戰、不打價格戰”的思路,既保護了方太品牌,也保護了廚電行業,更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方太更加聚焦到滿足顧客需求、創新潮流產品、提升服務品質上來,這也成為指導公司發展的根本戰略。
是否上市并不表明一個企業的好壞。
“方太不做500強,要做500年”,茅忠群認為,“我們需要堅守,而方太選擇不上市,是因為方太還需要聚焦既定的理念追求和戰略定位”。比如,當國內各個行業都遭受金融危機的重創時,方太卻投入巨資建設當時世界規模最大的廚電實驗室。
如若從上市公司利潤報表的角度去考慮,是肯定無法做出這樣的決策的。
“我不上市,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來發展這個企業。如果因為上市,有錢了,就去投資,不符合我的戰略。我們的戰略是非常專注地把一件事情做好。我覺得這樣就足夠了,因為在家電行業,拼命擴張沒有多大意義。”茅忠群說。
2009年,方太終止了給海外500強企業的代工業務。茅忠群認為,既做自主品牌又做代工,會在企業里造成矛盾,只能專心做一個。而且方太生產的產品比較高端,給別人代工也沒有任何成本優勢可言。從那以后,方太在海外市場銷售的全部是自主品牌。
這個“三不原則”促使方太成長為一個能堅守定位、價值競爭、誠信經營的企業。這種堅守為樹立行業規范、促進行業發展、保護行業及消費者利益做出了積極貢獻。
淡化家族制,實行職業化管理是茅理翔企業管理的一大提升,他說:“民營企業不搞家族制不行,完全家族化更不行。我們走的是淡化家族制的路子。”其中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承認方太是家族企業,二是方太的家族制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存在的合理性,基本上避免了一般家族制產生的諸多弊端。
“淡化家族就是一場痛苦的自我革命。”茅理翔說。在家族企業里,管理的矛盾可以用管理的方法解決,但家族的矛盾用管理的辦法往往行不通。茅理翔認為,假如女兒管財務,太太管生產,全是家里的人,那么優秀的人才怎么進得來?企業一定做不好。要做現代企業,首先要從企業家的用人觀念上做改變,其次要實現人才隊伍的職業化。
1998年,茅理翔提出“淡化家族制”理論,即在總裁以下的中高層干部中不允許有家族成員,并將這一條寫入了方太文化手冊。自那以后,茅忠群開始引進大量人才,來自國企、外企、500強的高級職業經理人紛紛加入方太,組建了一個以茅忠群為核心的優秀團隊。
“淡化家族制”的效果之一即是排除干擾,為引進優秀人才鋪路,真正打造一個家族控股、職業管理、與時俱進的現代企業。自此近20年來,以人為本的人才理念和人才體系成為方太特色:一是文化融合,無論來自國企、外企還是其他優秀企業的職業經理人,到了方太都能融入方太文化;二是三權下放,為高級人才提供了發揮平臺;三是關愛人才、培養人才,為方太儲備了大量年輕力量。
理解人才、尊重人才、培養人才、包容人才的氛圍,促進了方太的大發展。
茅忠群還導入6S管理、ISO9000等基礎管理制度,調整了組織架構,新設了人力資源部、企業管理部、法律事務部、服務物流部,導入了卓越績效模式,并通過目標管理、全面預算管理、人力資源績效考核等制度體系,完善了企業管理,使企業運營規范化、制度化、流程化。
茅理翔曾用三個轉變總結方太的職業化變革:
一是完成了從家族人管理向經理人管理的轉變;
二是完成了從家長制管理向制度化管理的轉變;
三是完成了從個人管理向團隊管理的轉變。
他說:“我第一次創業搞飛翔,只有我一個孫悟空,現在方太有幾百個、幾千個孫悟空,大家都在方太這個舞臺上跳舞,而方太這個舞臺也因此得到更好的發展、更亮麗了。”
2002年8月,方太啟動了首屆“陽光計劃”,向外招聘應屆畢業的大學生,開啟了自主培養未來方太優秀人才的系統工程。企業越是發展,方太越是重視自主培養人才,在“陽光計劃”的基礎上又推出了“啟航計劃”“群星計劃”“飛翔計劃”“巔峰計劃”等一系列人才培養計劃,不僅在制度上實現職業化,在人才隊伍上亦完全實現了職業化。
方太對待人才有兩個出發點:重視人才,以人為本。方太發揮人才優勢有兩只手:從外引進,自主培養。方太對待人才的態度可以從三個方面解讀:從使命來看,要幫助員工實現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幸福、職業與生命兩方面成長;從愿景來看,要打造使員工快樂學習、快樂奮斗的企業家族;從價值觀來看,要幫助員工提升“仁義禮智信、廉恥勤勇嚴”的正能量,且能夠感恩、勵志、篤行。
2002年,方太明確了使命和核心價值觀,并在2006年提出了愿景:在2015年突破50億、2017年突破100億,方太又分別提出了“成為一家修己安人、導人向善的偉大企業”的新愿景和“為了億萬家庭的幸福”的新使命。
“把辦企業的目的想清楚了,企業辦起來才會輕松,否則每天都很糾結。”在茅忠群看來,任何事情從價值觀角度看都很簡單,但是從利益角度來看都很艱難,因為凡事從利益出發總會發現決策中有這個不對那個不好的,當把顧客和員工利益置于第一位時,就不再關注市場競爭,而如果你全力以赴地關注顧客和員工的需求,會有人追得上你嗎?
茅忠群還提出了“中學明道、西學優術、中西合璧、以道御術”的經營總綱,他認為中國的“道”是中華文化的一個核心密碼,而西方的“術”則是踐行大道的有效方法。中西合璧、以道御術,就是用中華文化的道、企業的核心理念,去駕馭、去改造、去優化西方的一些現代管理方法。這個經營總綱的核心是以心為本的經營,管理要以人為本,人要以心為本,心要以心靈的成長為本,以心性的提升為本。方太認為,儒家講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而作為企業管理者要先把自己修好,然后把員工的心安好,把顧客的心安好,這就是心本經營。
文化是業務的發心與方法,業務是文化的呈現與結果。對于方太,將文化與業務相結合激發了新的動力,包含創業力、創新力、奉獻力、持久力四個維度,具體落到部門、員工身上。這個動力的結果則為業績表現、組織成長、戰略延續。它的根本力量是,讓全體方太人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方向,通過明晰“方太從哪里來,方太到哪里去”進一步喚醒主人翁精神。這種文化管理的方式,是中國式管理的一個重大探索,一目了然,深入人心。
從2002年到2006年,方太通過現代管理轉型完成了從傳統家族企業向現代家族企業的轉變,其標志在于對“家”的詮釋。方太認為,若要實現“家的感覺更好”,首先要讓顧客、員工、合作伙伴、社會“家的感覺更好”,最后才是股東“家的感覺更好”。
2018年2月7日,方太更是提出了“為了億萬家庭的幸福”這一新的使命,億萬家庭包括顧客家庭、伙伴家庭、方太人大家庭、祖國大家庭、人類大家庭。其實質就是樹立方太經營的根本理念:承擔社會責任,仁道經營,修己安人,導人向善。
“仁者愛人,替他人著想”,這是方太集團的文化標簽,也是方太22年來忠于初心,始終專注于高端嵌入式廚房電器的研發和制造,致力于為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人們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打造健康環保有品位有文化的生活方式,讓千萬家庭享受更加幸福安心的生活的終極動力。未來,方太還要完成無數個“感恩、立志、篤行”的自我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