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存玉

“七個是”管理法內涵深厚,富有成效,是深入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冀中能源峰峰集團公司堅持“理念是前提、投入是保障、落實是根本、管理是核心、考核是手段、創新是靈魂、提升是關鍵”的“七個是”管理法,嚴格標準落實,強化動態達標,大力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靠扎實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鞏固了安全管理,穩定了生產經營,提升了品牌形象。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全員內心認同、擁護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相關標準才能成為企業行為準則。
峰峰集團聚焦安全發展,嚴格遵循上級政策新導向、新要求,堅持依法從嚴治理安全,一切服從服務于安全生產,認真落實“緊嚴細實全”要求,深入開展“六反六查一確保”活動,壓實工作責任、完善防范體系、嚴格問責考核,保持安全態勢。峰峰集團明確提出,“不抓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干部不是好干部,抓不好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干部是不稱職的干部”的理念。引導員工“上標準崗、干標準活”,做到“一次干好、一次達標”。在推動理念轉變上,通過電視、報紙、網絡、新媒體等全覆蓋平臺,廣泛宣傳安全管理理念、體系、防控模式,把風險分級預控、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標準化作為日常管理的重點,傳導先進理念,營造創建氛圍,形成輿論攻勢,強化了從業人員的標準化意識。
峰峰井田水文地質條件極其復雜,內部和外埠整合礦井都存在水、火、瓦斯、急傾斜煤層、高承壓水等威脅。在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中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資金投入是保障。
峰峰集團繼續淘汰國家煤礦禁止使用的設備,淘汰斜坡人行車,改為架空乘人裝置;推廣應用綜掘、綜采等新設備、新工藝,減輕員工勞動強度,提升礦井單產單進水平;規范“雙風機,雙電源”、視頻打鉆系統、“連鎖風門”、采煤機風水噴霧、噴漿機捕塵器等設備選型、技術參數和安裝標準,完善現場管理;強力推進高瓦斯礦井雙“四位一體”區域綜合治理、奧灰水區域治理、水文地質、補充勘探等防突防水工程,保障礦井安全開采,提升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品位。
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抓落實,反復強調“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峰峰集團把“嚴”和“實”的要求貫穿抓落實的全過程,以國家《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考核定級辦法(試行)》《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試行)》為依據,自我加壓,主動調整規劃目標,對驗收考核、動態管理、達標申報等制度進一步修訂完善;對照《煤礦安全規程》《操作規程》《作業規程》,實現制度與標準無縫對接。落實安全生產標準化包聯制度,堅持有標可依、有標必依、違標必究,切實將安全生產標準化標準落實到生產各環節。聚焦生產組織,持續推進“一優三減”建設,以找煤擴量、謀久做長、精采細采為著力點,實現安全開采、可持續開采。
只有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嚴格責任落實,才能保障企業健康運行,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峰峰集團深化冀中能源集團“8341+”全覆蓋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實施常態化“131214”管控模式,推行一體化“1113”防控模式,分解風險預控、隱患排查、質量達標責任,嚴格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實施通風、地質災害防治與測量、采煤、掘進、機電、運輸等專業否決項管理,把否決項納入公司《生產安全事故與安全隱患責任追究處罰辦法》,明確管理責任,細化現場管理,精益求精,為全面達標奠定管理基礎。聚焦內涵管理,堅持降本與開源并重,規范制度,堵塞漏洞,千方百計確保資金鏈安全。突出管理再創新、再嚴謹、再科學,持續提升效率效益,全面提升經濟運行質量。
考核是強化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取得實效的保障。
峰峰集團把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納入礦廠領導班子風險抵押考核,納入班組長及中層管理人員考核體系,考核結果直接連掛管理人員和員工收入。把考核重點放在現場,放在操作工序上,實行班、旬、月、季綜合動態評估,加強動態考核結果運用。公司每年籌措資金對安全抓得好、基礎牢的單位給予重獎,對安全有事故、基礎弱的單位給予重罰,獎優罰劣,調動基層單位抓安全生產標準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結果向過程、靜態向動態、形式向內在的達標轉變。
創新是促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的不竭動力源泉。
峰峰集團聚焦技術支撐,推進系統集約高效,堅持系統設計、生產布局、流程管控“三個優化”,最大限度實現工作面、采區、水平、礦井集約高效,各大系統處于最優配置狀態;聚焦顛覆創新,針對“三軟”大傾角開采世界級難題,圍繞影響安全生產的重大技術難題,進行科技攻關,破除技術壁壘;激勵崗位創新,弘揚勞模和工匠精神,發揮職工創新工作室示范作用,鼓勵崗位創新、勞動創造、革新創效,培養更多能工巧匠,涌現更多創新成果,使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內在基因和文化。
只有牢固樹立精品思想,趕超意識,標準意識,示范思維,才能不斷提升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水平,打造企業新形象。
峰峰集團以“一礦一特色,礦礦建精品”為基本思路,以本質安全為目標追求,以崗位標準化為重要抓手,堅持橫向對標、觀摩交流、互聯互通、共建共享,推動技術、成果、信息和管理等標準化創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深度融合。推動標準提檔升級,有效發揮標準化對質量提升的基礎性、引領性、戰略性作用,不斷提升全員操作能力。嚴格動態督導考核,加大資金投入,激發從業人員的創新熱情,推進基層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不斷自我提升完善。以擔當的精神、過硬的作風、嚴謹的管理、創新的驅動,切實提升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