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廣西河池都安瑤族自治縣東廟鄉積極探索牛羊產業發展,創立了一家集“牧草種植、牧草收購、加工、存貯、銷售”為一體的“牧草銀行”,保障了牛羊有草飼養,促進了牛羊產業發展,農業增效農戶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韋清如是東廟鄉養牛大戶,現養有14頭牛,每年冬春時節,牛飼料成為他最頭疼的問題。“往年過冬,擔心牧草不夠,現在有了‘牧草銀行’,不用擔心了。”韋清如所說的“牧草銀行”是位于都安縣東廟鄉弄坤村弄樓隊的東廟鄉“糧改飼”青貯料加工廠。該加工廠是2018年東廟鄉統籌推進的粵桂扶貧協作項目,投資80萬元,集牧草種植、收購、加工、存貯、銷售于一體,被當地群眾稱為“牧草銀行”。
“農戶或養殖戶,他的草多的時候,可把剩余的牧草存在‘牧草銀行’里面,然后到過冬牧草緊缺的時候,他可以在‘牧草銀行’取回去。”東廟鄉“糧改飼”青貯料加工廠總經理韋克說。


韋克說,這個“牧草銀行”主要是為了廣大牛羊養殖戶解決冬春季飼草青黃不接的時候,提供飼草料交易、儲備服務,飼草多時儲存草,飼草少時補充調劑,通過“牧草銀行”交易牧草,農戶擁有了新的增收方式,不僅能夠將夏秋季剩余的牧草變廢為寶,實現增收,在冬季牧草缺少或遇到自然災害時又能夠迅速購進,保證牲畜養殖不出現損失。
東廟鄉綠色扶貧車間負責人藍國梁對這個“牧草銀行”贊不絕口。他認為,都安這兩年通過“貸牛(羊)還牛(羊)”政策的扶持,牛羊產業得到迅速發展,但優質牧草的嚴重短缺是牛羊產業發展的短板,有好草才有好牛羊,大力實施“糧改飼”工程是解決優質牧草短缺的重要途徑。有了“牧草銀行”,可以為牛羊提供強有力的青貯料保障。
“牧草銀行”把牧草變成一種流通產品,通過牧草存儲,農戶可以在“牧草銀行”存草取草、存草取錢、存錢取草、貸草還草、貸草還錢,在解決農戶剩余牧草的儲存和銷售問題的同時,還可以把多余的青貯料對外銷售。
目前,加入“牧草銀行”的固定會員有6個合作社,5戶種養大戶,共有牧草1700畝,包括收集散戶的牧草,年可加工2萬多噸,可存貯約5000噸,保障了牛羊冬春有草飼養,促進都安牛羊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