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寧,程相紅*
(河南省人民醫院產科,鄭州大學人民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母乳屬于嬰幼兒的純天然食品,具有其他任何乳制品無可替代的優勢,因而被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倡。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母乳喂養率逐漸降低,主要原因在于孕產婦缺乏對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的掌握[1]。基于此,本次研究對象選取本院婦產科在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間收治的90例足月孕產婦,分成兩組后分別予以常規護理與孕期優質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孕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現分析如下:
研究對象選取本院婦產科在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間收治的90例足月孕產婦,按照隨機表法分為護理組與參照組,各45例。護理組,初孕產婦25例,經孕產婦20例;自然分娩30例,剖宮產15例;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31.25±6.18)歲;一分鐘Apgar評分7-10分,平均Apgar評分(8.45±0.73)分。參照組,初孕產婦26例,經孕產婦19例;自然分娩29例,剖宮產16例;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30.79±5.84)歲;一分鐘Apgar評分7-10分,平均Apgar評分(8.23±0.54)分。兩組孕產婦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參照組孕產婦予以常規檢查、告知注意事項及健康教育等,護理組孕產婦則實施孕期優質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在護理前需根據孕產婦的文化水平及實際情況予以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使其認識到母乳喂養的重要性,樹立母乳喂養信心,讓孕產婦及其家屬明白母乳喂養不僅有利于嬰兒的健康,也能有效地促進母子之間的感情。除此之愛,母乳喂養也能使孕產婦盡快地適應母親的身份,認識到作為母親的幸福,并在每次產前檢查前向其灌輸母乳喂養知識,使其了解并掌握母乳喂養相關知識及技巧。
1.2.2 早吸吮,早開奶
通常情況下,對于正常分娩新生兒而言,在斷臍的0.5h內可在醫務人員協助下母乳,做到早吸吮、早開奶。吸吮不僅能夠刺激母體盡快產生乳汁,且嬰兒頻繁吸吮對乳頭所產生刺激作用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母體乳汁分泌,還能有效地促進產婦的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量,也能夠促進新生兒的腸蠕動,使其及早地排出胎糞。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還需要加強嬰幼兒多吸吮、勤吸吮,確保產婦具有充足的奶量,同時該種方式也能促進乳腺管暢通,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乳腺炎及乳脹的發生[2]。
1.2.3 產后訪視
成功分娩1w內護理人員需要進行產后觀察,使其能夠熟練地掌握產婦在家母乳喂養的實際情況,同時了解產婦情緒以及嬰兒發育等狀況,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專業性的健康教育指導。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經SPSS20.0軟件予以統計學計算。母乳喂養成功率以(%)形式展開,檢驗;計量指標以(±s)形式展開,t值檢驗。P<0.05表明數據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組孕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為94.29%(33/35),參照組孕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為62.86%(22/35),護理組孕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x2=10.2667,P=0.0014)。
孕期健康教育作為婦幼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優質的孕期護理干預措施能夠使孕產婦及其家屬了解更多的保健知識。母乳作為嬰兒時期最為營養、優質的天然食品,不僅含有豐富的營養,且既新鮮又衛生,能夠促進嬰兒的消化。母乳除了富含豐富的營養價值外,同時還包括各種免疫成分,能夠促進嬰兒的健康成長。同時母乳喂養也能增強母嬰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提高嬰幼兒的安全感,嬰兒在吮吸母乳時能夠刺激乳房,從而更好地實現產婦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量及出血時間,促進母嬰的身體健康。根據相關臨床研究治療表明,嬰兒在經歷純母乳喂養后其患病率明顯低于非母乳喂養兒,嬰兒需要積極推廣母乳喂養。而決定孕產婦產后母乳喂養成功率與否的關鍵在于孕產婦對母乳喂養知識的掌握,若孕產婦缺乏母乳喂養知識的認知,將會對臨床母乳喂養的順利開展造成影響[3]。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護理組孕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為94.29%明顯高于參照組的62.86%,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對孕產婦實施孕期護理干預中,通過對母乳喂養相關知識與技巧的指導能夠確保孕產婦得到系統的母乳喂養指導,從而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減少乳房腫脹及乳頭皸裂等不良事件的發生。
綜上所述,通過對母乳喂養相關知識與技巧的指導能夠確保孕產婦得到系統的母乳喂養指導,從而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值得大量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