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改
(航天中心醫院,北京 100039)
慢性疲勞綜合征(CFS)名稱的真實確立,是由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做出的,持續性、頻繁性疲勞感加重是其典型臨床癥狀,患者病程通常>6個月,部分患者合并低燒、頭暈頭脹、睡眠質量下降、情緒抑郁寡歡、記憶力減退等多種生理不適感、情緒失調以及認知功能損害等癥狀。此外,20~50歲中青年人是本病癥的好發與高發群體,CFS患者長時間的虛弱性疲勞,促使其自身生活與工作質量有不同程度的將死。在醫學領域中,臭氧應用的案例數不勝數,伴隨著其在國外臨床醫學中的廣泛應用以及在國內的大力推行,在本世紀初期,國內醫學領域何曉峰教授(南方醫科大學)首次將臭氧導入至疾病臨床治療中,現如今業界學者對臭氧在數個病種臨床治療中的應用研究陸續展開,且持續推進。本次研究旨在探究臭氧在CFS治療中的應用價值,選擇了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間在我院應用該方案進行治療的20例CFS患者,并輔以全面護理,獲得的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具體如下:
本組患者20例,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齡35歲,均系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科門診患者,納入標準:所有病例臨床癥狀與各項指標檢查結果均符合臨床對CFS的診斷標準[2]①原因不明確的持續性或頻繁性發作的重度疲勞,上述癥狀持續時間≥6個月,且經長時間休息后疲勞癥狀沒有減輕,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各項能力均造成負面影響②一定或至少伴有如下8項癥狀中的4項:a、記憶能力或專注能力降低;b、咽喉腫痛;c、頸椎僵直或腋下淋巴結腫脹且體積增大;d、全身肌肉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e、多發性關節腫痛;f、隨著時間的推,不斷有新的疼痛產生;j、睡眠質量降低,以失眠、嗜睡、多夢等為主;h、經一定體力勞作后,疲勞感或肌肉疼痛感持續增加。③排除具有明確病因能夠對軀體疲勞感做出確切解釋者,以及伴有嚴重精神病家族史者等。
采取患者肘正中靜脈血100-150ml與一定濃度的O3(25-40ug/L)按照1:1比例混合,經過5-7分鐘的搖勻混合后,10-15min回輸,每日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
結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采用顯效、有效、無效三級評估。①顯效:在20d的治療中,患者以疲勞為典型的癥候群徹底消失;②有效:20d的治療中,患者以疲勞為典型的癥候群和治療前相比較,有明顯改善;③無效:不符合上述評價標準。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經過臭氧自體血回輸治療2個療程,顯效15例,有效4例,無效1例,有效率95%。
本組治療病人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囑咐患者治療前15分鐘飲水500mL,向患者說明三氧自體血回輸的目的和方法,消除患者恐懼心理,強化治療信心,以取得患者的充分配合。
應用三氧治療方案全程均應全面落實相關操作規程,以降低治療期間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在操作前(采血前),首先,護理人員應先患者及其家屬詳細闡述三氧治療方案應用的意義、取得的效果,以增加患者參與治療與護理工作的依從性。其次,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格監測,并密切觀察患者神志與神態,若其產生胸悶心慌、臉色蒼白、惡心嘔吐等不良癥狀,應及時上報主治醫師或值班醫生,決定是否停止采血或緩慢采血。再者,在自血回輸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實況對滴速進行調整,若患者產生口唇麻木自感癥狀,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不要驚慌,這屬于正常反應,在輸血完成后會自行消失或緩解,但患者在治療中若出現心慌心悸、呼吸急促、惡性等癥狀,需即刻終止輸血治療,并行給氧治療。最后,在治療完成后,護理人員應囑患者輕按壓穿刺處(時間≥10min),對于血原酶時間拖延者,按壓時間應適度延長。為緩解患者痛苦感以及看到針頭的恐懼感,穿刺最好1次成功。
三氧自血療法作為一類集采血、輸血和氧合血液為一體的一類技術,每一程序均對無菌技術提供具體化、嚴格性的要求,所以護理人員應全面遵照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在血液采集和回輸期間,認真審核床號、姓名、血袋姓名,以免由于疏忽產生差錯,誘發醫護糾紛。
三氧治療方案在應用期間最好配用專門的治療室,室內空氣應符合Ⅱ類環境標準,每天定時應用紫外線消毒2次,應用消毒液拖地2 次,工作人員、患者進出治療室需換鞋。對室內溫濕度嚴格把關,前者最適為20~23℃,后者為55~65%。
在操作之前,護理人員鼓勵患者盡可能多的攝入食物和水,進而確保其在治療期間機體血容量的充足性,但是要告知少食或不食用高脂食物,以防增加血液粘稠性,對針頭造成阻塞,影響操作成功率。
三氧自血療法是最近幾年中剛剛興起的一種治療技術,和傳統靜脈輸液、輸血相比較,存在很大區別,很多患者對該治療技術缺乏認識與了解,首次治療前患者可能害怕穿刺疼痛以及擔憂治療效果,而產生焦躁、緊張、恐懼等多種負面情緒與心理;此外,由于治療時間相對漫長,在醫療費用以及臨床癥狀改善不顯著時,很多患者缺乏耐心,依從性降低;還有部分患者看到管徑相對較粗的針頭會產生高度恐懼感,對后續治療的有序性造成明顯影響。為解除患者的心理顧慮,樹立早日康復信心,護理人員應積極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結合患者學歷水平以及病情嚴重程度,詳細講述三氧治療方案應用原理、操作方法、治療效果以及治療期間應注意的事項,可采用本病癥治療成功的病例進行現身說法,發揮家庭系統支持效能,進一步解除患者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獲得患者積極配合。
當下,國內外臨床上針對CFS的發病機制尚未作出確切定論,但是普遍認為其是多種致病因素作用的結果,病毒感染、心理、性格特點、遺傳、免疫活動紊亂等數種因素,誘發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功能異常的發病機制至今依然缺乏清晰度[3]。CFS的臨床癥狀以衰弱性疲勞或個體自感易疲勞為主,且其持續性存在或數次發作,促使患者生理與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同程度降低,以致不能獨立完成需一定體力或精力的生活與工作活動,生活質量與社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降低。CFS若長時間得不到解除,將會擾亂患者的各項身體機能:①免疫系統功能失調,進而造成免疫功能下降;②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傷,以專注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反應緩慢,頭痛;食欲降低、腹部脹滿,不喜油膩,惡心等;部分患者會合并腰部酸痛、腿部無力、睡眠質量降低、健忘等癥狀,重者生殖系統功能降低等[4]
臭氧的天然特性相信人盡皆知,當下在各個行業中均有所應用,在醫學家數十年的試驗與研究中,探明了臭氧在醫學領域中應用的理化屬性:
①明顯提升機體血氧飽和度、糾正并優化肢體末端血液微循環,促進紅細胞代謝活動。
②具備免疫激活與調節功能。在臭氧分子的作用下,可促使多類細胞因子生成,以干擾素、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為主。
③有助于優化機體血液循環結構以及在動靜脈內的流動形式,提升紅細胞的韌性,進而促使血液經由毛細血管壁的能力相應提升,同時強化機體各組織氧氣供應效果,為缺氧組織的生命活動獲得充足的ATP,同時也能夠及時清理自由基。
綜合全文,在醫學領域中,臭氧療法是一類新興生物治療技術,其在疾病臨床治療領域的應用宗旨是調動軀體免疫調節功能,促進機體中各類生化反應,進而實現對疾病有效治療。通過本文論述的內容,對臭氧療法的理化屬性有所認知,其與傳統常規藥物治療與外科手術治療在本質上存在差別,可被歸屬至非藥物的物理治療領域中,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因為我院對臭氧療法的應用歷程相對短暫,故需大量科研資料的輔助,進而闡明其作用機制,在后續幾年中臨床人員應積極優化臭氧療法對各病種的治療方案與相關規范,給予個性化診療評估標準完善工作一定重視,與此同時進行更多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在實踐中不斷加強其運行的規范性,有更充分的循環醫學證據,明確臭氧治療方案應用期間的最適劑量和療程,進而獲得最優化的遠期療效,為人類身體機能健康發展提供更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