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燕,龔 婷*
(重慶市梁平區人民醫院,重慶 405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進行性、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如果不及時進行干預和治療,勢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此外病癥屬于慢性呼吸系統疾病。COPD的具體病因目前還不是很清楚[1],但普遍認為與對肺部有害顆粒或氣體的炎癥反應相關。研究證實,該疾病和T細胞介導作用以及免疫炎癥等存在一定的聯系,結合實際診斷要求和注意事項等,需要在現有基礎上進行疾病的判斷。據相關研究表明,目前COPD居全球死因的第三位[2],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逐漸增長的趨勢且尚無治愈的方法。不良的生活習慣對病癥有一定的影響,以吸煙為例,屬于重要的危險因素,除了吸煙外,和被動吸煙以及遺傳因素以及空氣污染以及呼吸道感染等存在聯系,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需要明確慢性疾病的實際類型,結合當前治療要求和癥狀要求等,必須注重的是強化患者主動參與疾病管理,只有做好各項管理工作,才能提升生活質量[3]。
目前,對自我管理有不同的定義,結合實際管理要求,Barlow關于自我管理的定義[4]得到了較為廣泛的認可,他認為自我管理符合監控管理的要求,通過改變個體的方式能符合監控管理的具體要求,通過持續的認知管理后,能穩定患者的情緒。通過改變個體的認知方式進行自我管理,能維持良好的生活質量,在動態化管理的階段進行持續性分析,符合要求,實現自我合理化管理[5]。相關研究證明,自我管理項目能改善COPD 患者癥狀、活動能力、疾病影響、日常生活能力、社會活動狀況、抑郁及焦慮心理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6]。
在自我管理的階段,以患者的生活質量作為衡量標準,在操作過程中通過和醫護人員的合作和學習后能獲得疾病的技能和信心。在技能疾病控制的階段,了解病癥的類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檢測和管理,在持續性分析的階段,了解呼吸困難程度和癥狀發生的原因,在自我分析的階段進行監控和了解后,符合慢性病管理的實際要求。此外結合功能性變化和健康指標等,提前進行健康功能的維持。一般情況下,慢性病癥患者能過上獨立的生活,相對提升生活質量[7]。結合WHO的相關報告,患者進行自我合理化管理后符合模式要求,在整個研究和分析的階段,進行自我合理化管理后,能達到理想的正性效果,在生活化管理的階段,能減少住院次數,降低成本,符合要求[8]。
當前在臨床研究中給予COPD患者自我管理,整個階段分為不同的類型,如下:
(1)進行病癥概況分析,結合COPD患者的實際情況,對發病因素進行掌握,此外需要了解護理指導的注意事項。
(2)COPD加重期的處理也是關鍵,需要了解實際方式和流程等,提前進行生活質量調整后,能保證符合要求。
(3)呼吸功能鍛煉
在實踐中進行適當的功能性鍛煉
(4)運動指導
(5)用藥指導
(6)飲食護理
(7)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的階段進行指標分析,包括,小組管理形式、個體指導和信息化管理等,此外該病癥在整體管理中存在很多問題,患者出院后,必須進行適當的自我監控和管理。
張彩虹等人[9]對413例COPD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研究數據表明,自我管理量表平均得分152.52±28.71分,自我管理水平不高,其中在避免有害氣體及粉塵煙霧方面得分最不理想。根據實際病癥的概況和類型等,進行相關的知識指導和教育后,能提升認知度,在自我效能分析的階段,了解監控管理的要求,形成合適的反饋機制,提升可行性。
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主要受到疾病程度、文化程度、經濟負擔以及希望水平等幾個方面的影響?;颊卟〕淘介L,對疾病的狀態越消極;文化程度越高獲取相關知識與服務的意識越高,患者越容易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家庭收入則對患者的心態和物質水平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與希望值也有著密切的關系,患者的希望水平越高,面對疾病的態度越積極[10]。
COPD患者肺部功能下降,患者軀體活動和精神等容易受到影響,考慮到生活化管理的注意事項和具體情況等,必須從現狀入手,進行自我化管理管理。結合病癥分析的注意事項和生活化的指導要求等,如果存在不良影響,則需要積極主動進行護理指導?;颊咝枰私庖幏痘δ苠憻挼囊?,適當減少不良的活動,保證規律用藥,從而能夠顯著的改善COPD患者的肺部功能狀態。通過自我管理規劃指導患者學會提高自我控制疾病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鍛煉,可明顯改善患者活動受限的情況,降低急性發作住院次數。COPD 患者通過規范的自我管理,降低不利因素對生活的影響,可顯著改善日常生活與社會活動質量[11]。除了患者的主動鍛煉之外,居家氧療也是COPD 患者實施自我管理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居家氧療對血流動力學、血液學特征、運動能力、肺生理和精神狀態都會產生有益的影響。但是研究表明,目前COPD患者在居家氧療方面的自我管理比較差,還需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以及早、個體化、多點多科的合作管理模式執行,以獲得最大益處,防止疾病的進一步惡化及進展,達到COPD 患者疾病管理及長期居家氧療的目標[12]。
COPD患者病情遷延不愈,整體來說,病癥長,此外患者受到其他不因素的影響嗎,存在一定的呼吸困難以及咳嗽等不良反應,日常生活能力逐漸下降。除了這些,還常伴有心血管風險增高、骨骼肌損耗、骨質疏松等一系列肺外表現,這給患者的家庭和社會活動帶來嚴重影響,進而容易出現抑郁、焦慮、自責等不良的心理癥狀,甚至還會增加疾病的致殘率、死亡率以及醫療資源的消耗。所以COPD患者的負性情緒會明顯偏高。COPD患者抑郁程度與自我管理水平呈負相關水平,患者情緒的改變會影響患者的行為判斷,從而對肺康復鍛煉、疾病治療產生不良影響。COPD患者心理狀態受病程長短、肺功能分級、吸煙、生活質量、社會支持等方面的因素影響。如果改善了自身的健康狀況,疾病發展處于控制狀態,患者的焦慮、抑郁等心里不適癥狀也會得到相應的改善[13],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更有效地改善 COPD 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14]。
自我效能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一個核心概念,根據病癥的理論形式和任務內容指標等,在任務指導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實際動機,結合認知資源的信念和實際要求等,提前進行指導和幫助。自我效能感作為主要的衡量指標,在整個過程中需要做好效果分析工作。結合現有的隨訪藥物和治療要求等,制定合適的出院計劃,結合功能性指標和自我效能分析等,必須進行自我有效管理,結合疾病認知水平以及自我護理管理現狀等,肺部功能改善后,管理信心也隨之提升,自我效能水平也相應的得到提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的發展與患者日常的自我管理、藥物治療、飲食及運動的方式密切相關。目前COPD患者尚無藥物可以治愈,但有效的自我管理可顯著降低COPD患者病情的惡化機率。自我管理作為非藥物治療方法緩解了COPD患者的經濟壓力,改善了患者的疾病狀態。因此COPD患者需對自身進行終身的自我管理,通過對自身疾病的監測,避免使病情惡化的因素,改善情緒,從而能夠逐漸地過上自主生活,從而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但是COPD 患者健康知識及自我效能水平均還不高, 臨床及社區醫護人員應重視對COPD患者疾病自我管理的干預, 提高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的認知, 進而提高自我效能水平,促進自我管理行為的建立[16]。目前我國對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預方式雖然比較多樣,但是對干預效果的衡量指標比較單一,大多局限在生活質量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應該逐步采用多重標準,既要包括行為的改變,如戒煙、功能鍛煉等,又要包含綜合指標,如生存質量、自我效能、疾病的知識掌握度等,同時也要包括患者的心理狀態,這樣才能更加直觀和系統,才更有益于醫護人員不斷修訂和完善所制定的干預方式,幫助COPD患者增強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