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琴
摘 要:苦水河鹽池段地區根據實際情況構建了完善的河長制體系,在監控生態環境質量的同時,有效推動了該地區經濟穩定發展。介紹了河長制的主要工作內容,分析了河長制在推進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
關鍵詞:河長制;生態環境;河道生態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4-0091-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TV213.4;X321 ? ? ? ?文獻標志碼:A
河長制是我國政府部門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力度而提出的針對性管理手段。河長制對工作人員的職責與權利進行了明確劃分,有助于處理嚴重水污染現象,提高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極大緩和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有利于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1 ?河長制的主要工作內容
全面貫徹落實河長制,不僅是對生態環境有利的保護手段,也是有效避免河流污染現象發生的措施。在河長制應用過程中,以科學發展觀為建設理念,全面融合預防與保護形式,借助地方政府作用,積極引導全社會投入河道治理工作中。在確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同時,促使經濟發展與水資源利用之間實現平衡。
1.1 ?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工作
在現代化發展背景下,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要使政策能夠全面貫徹落實,地方政府是重要的推動力量。在河長制落實中,地方政府領導人員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加強對該項制度的重視程度。在對水資源進行保護過程中,嚴格按照政策內容執行,確保對水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保護與管理。其次,地方政府領導人員還應該引導群眾對政策進行深入學習,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同時,降低水資源浪費,實現對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1.2 ?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與保護
河長制包括對規劃岸線分區的管理工作。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河湖水域岸線管理工作中,要明確責任劃分,在全面治理河流的基礎上,促使水域岸線生態環境優化。避免河道惡意侵占及不合理采砂等,杜絕河道岸線不科學占用情況,促使河流水域岸線生態環境質量有效提升。
1.3 ?加強水污染防治
實施河長制,能夠有效避免過去經濟發展過程中水源遭到嚴重污染的現象。河長應明確按照文件指示,加強對水源污染的管理力度,促使生態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提高。為了實現水源生態系統建設,構建排污管理體系的工作不容忽視。
1.4 ?加強水環境治理
河長擔負著管理水環境質量的任務。為了提高水源高質量保護效果,河長應該根據地區發展現狀,對水源功能區加以合理劃分。開展河流水質達標行動,使河流水源地環境得到保護。將整治城市黑臭水體、改善農村飲水安全等列為工作重點,在工作中要秉持因地制宜理念,有效提高水生態岸線環境質量,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建美麗生態家園。
1.5 ?加強水生態修復
開展河湖健康評估,禁止侵占自然河湖、濕地等水源涵養空間。加快水源涵養林建設,全面保護天然林,大力種植闊葉林,將森林覆蓋率穩定在17.5%。推進全市水庫綜合治理,嚴格控制水產放養規模,推廣生態養殖技術。加強河道保潔工作,實施河道保潔全覆蓋。推進實施重點流域生態補償,到2020年實現森林、草原、濕地、耕地等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補償全覆蓋,補償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初步建立多元化補償機制,基本建立符合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體系,使跨市縣、跨流域補償試點示范取得明顯進展。
1.6 ?加強執法監管
加大執法力度,將涉河涉水違法行為查處納入智慧城市管理系統。加大對違法案件的媒體曝光力度,依法嚴厲打擊亂占亂建、亂排、亂倒、亂采、亂截等危害水安全的違法行為。落實河道巡查和“藍線”管理制度,適時掌握河道岸線動態變化和開發利用情況。及時發現和處置非法占用水域與岸線資源、設置河道障礙物等行為,充分發揮水域綜合功能,使水域得以持續利用。
2 ?河長制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的作用
2.1 ?加強組織領導
在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中,為了充分發揮河長制價值,各級領導人員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和溝通交流,確保相關人員之間保持密切聯系并全身心投入到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中[1]。可以組織相關人員構建管理小組,對所有工作人員的職責與權利進行合理劃分,充分發揮每一位工作人員的作用。同時,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管理單位可以通過現代技術,建立相關網站或公眾號,使群眾借助網站實現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的監督。鼓勵群眾積極獻言獻策,為充分發揮河長制在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中的作用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2.2 ?因地制宜,堅持一河一策
我國地域廣闊,水資源和水環境都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區歷史文化及社會背景不同,地區河流污染程度也不同。為了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相關工作人員必須秉持因地制宜原則,堅持“一河一策”的理念。根據地區水環境特征,融合地區歷史文化背景,構建具有針對性的河流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效率[2]。
2.3 ?河長制功能實現需多渠道保障
當前,河長制正在初步實施階段。為了更好地完善河長制,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加入到生態環境建設事業中。河長應該以明確的法律條例為核心,借助完善的管理形式,融合科學技術,切實發揮出作用。
從長遠目標看,為了切實推動我國生態環境有序建設發展,河長制的各項內容與要求應隨著時間推移而更加明確與細化。管理人員必須通過各種形式,借助先進科學技術,引導公眾積極加入到完善河長制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工作中。充分發揮群眾智慧,共同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建設氛圍。同時,為了使河長制長久發揮作用,必須借助多種形式的群眾監督。
2.4 ?深入研究,實現智慧治理
生態環境構建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要加強研究力度,實現智慧治理。智慧化河長制治理環境下,要構建針對性的管理系統,涵蓋河流水文及環境等信息,實現對河流情況的實時調查與分析,有效提高河流監督質量。同時,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終端,設立居民反饋機制。河流周邊居民可以實時為河流健康狀況打分,并通過手機APP、微信、QQ等平臺及時反應河流存在的問題,也可提出適合該條河流的治理方案。鼓勵社會各界了解、參與、監督河長制,實現河長制的長效運行。
3 ?結束語
現代化發展背景下,河長制的提出與普及切實提高了我國水資源管理的質量,極大保護了生態環境,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高楊.“河長制”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建材與裝飾,2017(26):281-282.
[2]李軼.河長制的歷史沿革、功能變遷與發展保障[J].環境保護,2017(16):11-14.
(編輯:郭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