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王志偉
(鄭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鄭州 450000)
截至2019年7月31日,我國已發非洲豬瘟疫情149起。我國是生豬養殖及豬肉消費大國,非洲豬瘟的擴散蔓延,給我國的生豬產業造成極大危害。屠宰企業作為豬肉產品的供應主體,是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力量,也是非洲豬瘟防控的重要環節。因此,駐屠宰場檢疫部門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提升非洲豬瘟防控能力,對于保障生豬產品市場供給、保護畜牧業生產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駐場官方獸醫不僅承擔著屠宰檢疫職責,還承擔著對屠宰場的監督管理職能。各地生豬屠宰場要足額配備官方獸醫,大型、中小型生豬屠宰場和小型生豬屠宰點分別配備不少于10人、5人和2人[1]。各地政府積極探索協檢員制度,聘任具備相關資質條件的獸醫專業人員協助官方獸醫實施屠宰檢疫工作。駐場官方獸醫要依法履行檢疫和監管職責,開展屠宰檢疫并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監督屠宰場查驗生豬產地檢疫證明和健康狀況、落實非洲豬瘟自檢制度。
駐場官方獸醫要督促指導屠宰場履行生豬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和標準規定,規范生豬入場、肉品品質檢驗、生豬產品出廠及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等關鍵工作[2]。監督場方加強安全生產日常管理、建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完善屠宰安全生產檔案記錄、落實安全生產各項措施,發現疑似非洲豬瘟臨床癥狀的情況,及時向當地畜牧獸醫部門報告,防止動物疫情擴散。
有條件的生豬屠宰場可在屠宰場3km外設置生豬預檢點,加強外調生豬的非洲豬瘟檢測,預檢合格后運送至屠宰場,降低屠宰場發生輸入性非洲豬瘟的風險。
駐場官方獸醫要監督屠宰場與養殖場戶或承運人簽訂供豬協議,入場時查驗生豬來源、數量、運輸車輛號、承運人、《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耳標等信息。檢查生豬精神狀況、外貌、呼吸狀態及排泄物狀態,并測量生豬體溫。經檢查,《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有效、證物相符、畜禽標識符合要求、臨床檢查健康,方可入場。生豬入廠查驗記錄要注明生豬來源(養殖場戶)、出欄時間、入場時間、頭數、重量以及備案的承運人姓名及車輛等。
駐場官方獸醫要監督屠宰場按產地、貨主分批次存放生豬,定時測量生豬體溫、進行臨床檢查。嚴格執行待宰靜養的規定,保證12h以上。屠宰場應在屠宰前6h申報檢疫,駐場官方獸醫接到檢疫申報后,根據情況決定是否予以受理。屠宰前2h內,駐場官方獸醫對待宰生豬實施臨床檢查。生豬待宰記錄應包括圈號、數量、貨主姓名、進圈時間、臨床檢查結果、檢查人簽字等。
監督屠宰場按照農業農村部的規定開展非洲豬瘟快速檢測,督促指導屠宰場配齊非洲豬瘟檢測儀器設備,屠宰時抽取血液樣品開展非洲豬瘟檢測,保證批批檢測、全面覆蓋。
監督屠宰場按照《生豬屠宰產品品質檢驗規程》(GB/T 17996-1999)進行肉品品質檢驗,對檢驗人員的檢驗行為檢查考核。經檢驗合格的動物產品應當加蓋肉品品質檢驗合格驗訖章,并附具《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后方可出場。
駐場官方獸醫按照《生豬屠宰檢疫規程》,與屠宰操作相對應,對同一頭豬的血液、頭、蹄、內臟、胴體等實施檢疫。觀察胴體的顏色、完整性,是否有非洲豬瘟引起的特征性皮膚病變,脾臟是否顯著腫脹等。經檢驗合格的加蓋檢疫驗訖印章,對分割包裝的肉品加施檢疫標志,并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監督場方按照《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的要求,收集病害動物、經檢驗檢疫不合格的動物產品及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或委托有資質的專業無害化處理廠進行處理[3]。無害化處理記錄應包括病害產品入場登記、消毒、無害化處理后的物品流向、人員防護等情況。
監督屠宰場的清洗、消毒行為,重點排查生豬進場通道、卸豬臺、待宰圈是否定期進行清洗消毒,生豬運輸車輛卸載后是否清洗消毒,降低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隱患。監督屠宰場建立清洗消毒制度,并責任到人;配備與屠宰規模相適應的清洗消毒設施設備,且運轉正常;設置專門存放清洗劑和消毒藥品的場所,保證藥品充足[4]。消毒記錄應包括清洗消毒時間和地點、對象、消毒藥品名稱和濃度、消毒人員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