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雪 劉健美 賀 燕 李志鵬 李 夢
(1.德州學院,山東德州 253000;2.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德州 253000)
現如今,各行各業的發展在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轉型升級,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計劃之后,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也緊隨時代發展潮流加入了“互聯網+”行列當中[1]。相關數據表明,2018年德州市肉類總產量為80.16萬t、奶類產品30.18t以及禽蛋產量40.95萬t,可見畜牧業在德州市第一產業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因此,針對德州市“互聯網+畜牧業”的轉型升級發展研究,助推農業經濟的整體增長方面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過去德州市傳統的畜牧業發展所需要的信息傳播途徑主要集中在電視、廣播、報紙等,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新媒體的社會影響力也逐漸得到了提升,這為推廣畜牧業品牌提供了新型途徑。而“互聯網+”與畜牧業的融合能夠為該行業帶來更低的進入門檻和更快的信息更新速度,已經有眾多較為成熟的網站在改善畜牧業信息不對稱方面做得不錯,特別是新的環保法規與飼料規定出臺之后,能夠改善以前信息接收極為滯后的問題。各行業內的技術精英會通過網絡平臺去分享對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心得,并且還會參考國外的先進技術進行借鑒,這對于整個畜牧業的發展創新而言形成極大的推動作用。
首先,要推進“互聯網+”生產。鼓勵更多企業啟用物聯網的先進傳感技術、智能傳輸技術和海量信息處理技術,實現對畜禽的實時在線監測和智能控制,進而達到標準化作業,對效率落后的養殖方式予以淘汰;其次,要推進“互聯網+”管理。搭建網絡化平臺,基于大數據技術去更新德州市的畜牧業行政管理體系、安全監管信息體系,建設畜牧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確保畜禽防疫檢疫、飼料監管等工作向法制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再次,要推進“互聯網+”服務?;诨ヂ摼W對畜牧業綜合信息發布體系、動物疾病診斷服務系統進行不間斷地完善,從而確保整個德州市的畜牧業發展實現安全在線化、監管數據化。
近年來,“互聯網+”生產、管理、服務在德州市奶牛生產、種豬生產、肉雞生產等領域已有了一些初步應用,具體實例如下:
該系統通過智能傳感器在線采集養殖場環節信息,并對比預定好的環節參數,自動或者人為對環境控制設備發送指令信號,控制開窗、遮陽、通風、增濕等設備。
以永和禽業和潤養殖場為代表,該場采用封閉式,全進全出三層籠養的立體飼養方式,通過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了自動采集雞舍溫度、濕度等,并根據雞舍環境實時變化情況進行自動控制,提高了肉雞生產的管理水平。
在物聯牧場生產管理環節,牧場的生產管理更多依靠軟件操作自動化機器,而不是傳統模式的人工來進行管理。以嘉立荷等大型牧場為代表,通過阿菲金等牧場管理系統的應用,自動采集牧場的生產數據,技術人員和管理者可以實時了解牧場生產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實現奶牛生產的精細化管理。新希望六和養殖有限公司在其下養殖場推出了云養殖平臺,通過生產報表、指標分析、指導豬場持續提高生產效率,優化豬場的經營決策,協助豬場整合整個農牧產業鏈上的各種資源。
以生豬生產為例,智能化飼喂系統可以根據豬群的不同生長階段,制定相對應的飼喂策略。通過這些數據的統計分析,利用專用管理軟件進行精準飼喂調控。
以溫氏現代化種豬場為代表,采用先進的美式高效化規模養殖場建設模式,配備自動環控、自動喂料、自動清糞、物聯網監控等智能化系統,配套完善了糞污處理系統、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機等設施設備。
此類系統可動態監控生產數據,及時監測畜禽健康情況,從而實現區域內動物疫病爆發的預警,實現養殖風險可預知。另外,二維碼和RFID技術可實現對牧場生產的每一批次產品進行嚴格監測和保管,為食品安全奠定基礎。
目前禹城市已搭建成功畜牧獸醫綜合信息系統,對接養殖場、飼料及獸藥加工廠、片長、“一幫多”企業和5個鄉鎮畜牧獸醫分局,使畜牧業信息化管理服務覆蓋比例達到80%以上。齊河縣初步建立起了以縣局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為核心的畜產品安全監管網絡信息平臺,通過全縣每村1名的畜產品安全信息員收集信息,鄉鎮獸醫站負責匯總輸入,建立起了畜產品安全監管數據信息庫,為監管工作提供了真實可靠的基礎資料。
綜上所述,互聯網對于德州市傳統的畜牧業而言,是推動其轉型升級發展的催化劑,也是德州市畜牧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的必經之路。當然,除了文章中提出的,通過創新發展“互聯網+”畜牧業去實現轉型升級的策略之外,還需要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去扶持農村電商、金融事業,實現互聯網與畜牧業的深入融合,如此一來,才能夠緊握產業變革機遇,推動“互聯網+”環境下德州市畜牧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