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曉麗
(臨潁縣畜牧局,河南臨潁 462600)
瑞典的無公害生豬養殖模式與其建立的三大體系有關。首先是無污染飼養管理體系:這一體系的優勢主要在于在疫病的早期起到預防、檢測、診治和環境優越上。為了減輕疾病的傳播和流行,養殖場會根據豬只的年齡進行分批次、分階段、分群 、分舍飼養管理。另外,該體系還規定了每2.2頭母豬或者10.5頭育肥豬必須配備1hm2的農用地來消耗糞污,而且糞污必須在收納系統里密封8個月以上徹底發酵才能排放出來。其次是無公害獸醫衛生體系,無公害衛生體系著重于法規建設和監督管理方面,為了減少藥物的使用,抗生素的使用需要按照《瑞典獸藥使用規范》并憑借獸藥處方進行購買。最后是無抗生素添加的飼料生產體系。瑞典相關法律法規有規定,嚴禁將抗生素和激素摻入飼料添加劑中,取而代之的是寡聚糖、酶制劑等無公害添加劑。嚴格對飼料的營養和衛生品質進行監控,鼓勵養殖場和企業生產綠色環保型飼料,確保豬肉品質從源頭抓起。
德國的豬肉保障主要分為四個步驟:一是嚴格控制飼料的生產和使用。要想提高豬肉的質量和品質,就要從源頭上抓起。德國的飼料法規定,嚴禁將激素加入到生豬飼料當中。抗生素可以在一定范圍內使用,但不得超過劑量。另外,飼料生產廠家在飼料出廠前必須在飼料袋子或者說明上標明飼料的成分和使用方法,養殖場在生豬出欄前的7~21d必須停止含有抗生素的飼料,一旦違規操作,生豬養殖場將受到嚴重處罰。二是嚴格控制獸藥的使用。德國獸藥法規定,生豬必須被官方獸醫確診后方可飼喂藥物,同時,獸醫還要將使用方法、時間、停藥期等相關信息告知養殖場技術人員。獸藥的生產者和官方獸醫必須要記錄購買者的姓名、地址等具體信息,而且購買者必須是在獸醫指導下或拿著處方到獸藥店進行購買。三是嚴格檢疫、檢查制度的執行。德國的動物檢疫法規定,每隔半年必須對所有的生豬養殖企業進行一次檢疫,檢疫合格的生豬養殖企業才能繼續生產。四是嚴格登記標準和商標化。德國將生豬分為五個等級,依據標準是生豬的瘦肉率。不同等級的生豬,其市場價格也不同,這有助于提高生豬飼養者的生產積極性。德國將生豬、豬肉生產、流通、屠宰和銷售環節進行商標化,這更加保障了生豬及肉的質量。所有生產的生豬必須有耳標,運輸中的活體豬必須有生產者的證明、檢疫證明、運輸單位證明等信息;所有屠宰企業必須有自己的廠、衛生檢疫等級以及屠宰日期。
日本的無公害生豬產銷模式主要是兩方面在起作用。一是日本優質生產方式作保障。日本優質豬肉的生產方式有四個特點:(1)小規模飼養。小規模飼養的好處在于減少疾病的發生和流行,且這種飼養方式活動性較大,便于采用特殊的飼養模式。(2)地方品種和傳統生產模式的結合。采用傳統的飼養模式飼養當地的品種豬,用作物作為飼料,實現自由放養可以生產出優質美味的豬肉。(3)小規模手工加工。這種模式主要目的在于增加豬肉的安全、美味和特色,同時也滿足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4)一體化經營。一體化經營指的是生豬從被飼養,到加工,再到終端銷售的過程。這種模式下的生豬和生豬產品質量都有保障,食品安全系數非常高。二是政府在產銷過程中的保障。日本是一個注重質量和品質的國家,在生豬生產和銷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政府對優質生豬和豬肉重要性的宣傳,新品種的培育和保護,飼養技術和加工技術的引進和推廣應用,相關建設的投資等[1]。
1989年,美國食品安全檢測局的一項調查發現,市場上有11%的豬肉中磺胺類藥物殘留嚴重超標。為此,國家豬肉生產者委員會于同年開始了豬肉品質保障計劃,計劃的核心是豬肉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和執行。該體系從十個關鍵點上進行講解,使生豬生產者對整個養豬過程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和認識,從而保障生產出高質量的豬肉產品。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已經擺脫了傳統的生豬生產模式,逐漸向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但是目前我國生豬生產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傳統的農戶飼養。一般情況下是每戶1到5頭的數量,飼喂的飼料主要是家庭的剩菜剩飯和一些副產品飼養。缺乏科學的飼養管理技術,飼養方式較為粗放。二是專業養殖戶。這種養殖戶飼養量一般是數十頭到數百頭,從數百頭到數千頭。這種飼養方式要求有一定的專業技術和專門的養豬場,有專業素養的管理人員。三是工廠化的飼養方式。這種飼養方式飼養量在幾千頭到幾萬頭,要求從業人員有很強的專業素質,另外,對資金的投入也非常大。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畜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生產和發展高質量、無公害產品尤為重要,為了盡快提高我國弄畜產品的質量,我國計劃利用十年的時間使我國畜產品質量達到較高水平,確保生豬產品質量安全和農產品的有效供應。2002年,隨著我國《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的出臺,各個省份根據當地的特點,相繼研究和推廣無公害養豬技術模式并得到廣泛好評。自我國加入WTO后,我國的農產品要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在種種環境下,無公害生豬生產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