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智
(益陽市赫山區畜牧水產局定點屠宰管理辦公室,湖南益陽 413002)
良好的畜禽業發展不僅能夠為社會提供足夠的肉類資源,而且促進個體戶經濟能力的提升,合理解決其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探索更加合理的養殖技術就成了社會熱點話題。生態養殖技術作為一種綠色無害的先進養殖技術,能夠促進養殖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更適合當下社會發展要求。而且其中科學的養殖方式減少畜禽疾病的產生,對于養殖業而言是巨大進步。
所謂生態養殖就是指在生態學的指導下,保證水域內生物多樣性和穩定性,通過對各種資源科學把控,以減少損害,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后來生態養殖技術得到拓展,廣泛應用在各種養殖業中,更是在畜禽業中展現出了良好效果,促進養殖場內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三者循環共生,形成了環境友好型發展模式。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無公害動植物產品有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養殖成品借助各種激素或者飼料,導致肉質不佳而且對人體有害,運用生態養殖技術可以借助益生菌,減少對畜禽用藥,同時降低飼料依賴,保證畜禽營養攝入,從而生產出無公害產品,滿足市場需求。
運用生態養殖技術可以及時處理養殖場各種垃圾,促使糞污資源合理利用,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合理的生態管理能減少畜禽對生態環境的壓力,促使生態保持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在良好的環境下維持養殖發展健康。
生態養殖技術是一種整體的、宏觀性質的養殖管理方式,對各方形成全面的調控,實現各種資源充分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合理的養殖環境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可以降低畜禽發病率,減少損失,使養殖成本降低,經濟效益得到提高。
生態養殖技術經過不斷發展,目前已經出現更為先進的現代生態養殖技術,和以往傳統生態養殖技術有所區別。傳統的生態養殖技術依賴自然生態,利用自然界已有的資源,比如草地中的蟲子、河流中的的魚蝦做為雞鴨的飼料,并借助各種糞便為草木增肥,減少對生態的破壞,但由于其依舊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壓力,養殖范圍很難擴大,否則就會造成一定的生態破壞。還有一種規模較大的集中管理養殖模式,借助科技手段,將養殖中產生的垃圾進行循環利用,減少環境污染的同時避免過多浪費,也降低成本,實現經濟效益的提高,但其本身在無公害上還是存在一定的缺漏。
現代生態養殖技術注重的是對環境中食物鏈的保護,維持更長更加復雜的食物鏈生態系統,這樣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大大降低,同時由于食物鏈的延長,養殖場可以對各種資源的利用率進一步提高,減少人為養殖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促進綠色無公害產品的發展。
生態養殖技術在畜禽養殖中作用顯著,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還是存在一定問題:首先是對這類養殖技術的應用意識不強,很多大型養殖場以專業人員對生態養殖技術能夠接受但是很多鄉鎮農村中小型甚至個體戶就缺乏相關的認知,認為傳統養殖已經熟練于心,而且產出較快,更適合自己,對生態養殖技術并不認可;其次生態養殖技術對資金投入和科技應用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或者教導,而目前我國在技術普及傳播上的力度不是很大,很多養殖場生態養殖技術并不全面,實際效果也不是很好。
畜禽養殖中尤為重視欄舍的搭建,養殖環境的好壞是保證養殖產品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如果養殖環境不佳,容易造成畜禽免疫力低下,易受各種疾病困擾,造成疫苗和飼料的效果得不到很好發揮,生長發育受到限制,從而降低養殖收益。
在進行欄舍布局時,要做到以下幾點:其一,保證溫度、濕度和通風。在搭建欄舍時,要注意地勢高低,為了減少濕度,最好是將欄舍搭建在地勢較高的地方,注意欄舍通風向陽,減少各種水漬積蓄;保證欄舍溫度,溫度過高時可以采用適度灑水降低溫度,并借助散熱設施,溫度過低時可進行封閉保暖,為畜禽提供溫水,保證健康狀態。其二,合理布局養殖區域。安排和規劃好畜禽各種區域,生產區、生活區以及活動區要彼此隔開,以保證各區功能,同時注意養殖密度規劃。其三,設計好垃圾清理裝置。布置污水排放槽和糞便清理槽,及時進行清理工作,控制欄舍安全清潔環境
養殖規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必須要結合養殖區域生態環境所能承受的壓力進行分析。很多動物糞便對土地有破環作用,如果一味地不加分析就擴大養殖規模,很容易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即便是控制住生態安全,也對養殖資金是很大的損耗,必須要科學合理對養殖區域和規模進行安排[3]。首先要結合養殖對象的食物來源,最好養殖區域與其食物來源距離上不是很遠,以降低生產成本,比如可以考察附近各種作物產出或者水域環境因素等;其次要注意不同區域之間養殖規模的區分,在農村偏遠山區,人均土地面積較大,可以擴大養殖面積和密度,在城市附近則要考慮地價成本以及環境實際承受力的高低,畢竟城市附近的生態環境要比農村山區更為脆弱。總而言之,在考慮養殖區域和規模時,不能只重視資金投入,而應考慮到環境的承載力,減少對生態的壓力。
畜禽養殖業應多借鑒種植業中良種選育技術,建立自己合理規范化的選種標準,以保證養殖對象的優良性。良好品種不僅生長周期短,而且抗病能力強,更容易適應各種生長環境,為養殖者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結合不同環境對畜禽品種進行選擇,不僅僅是為了能夠使畜禽更容易適應環境,促進其良好成長,更是為了養殖環境能夠適應畜禽,減少其對環境的破壞。比如以養羊業為例,山羊適合南北方,而綿羊懼濕熱,只適合在北方生長,這就要考慮到養殖對象的環境適應性;同時,山地丘陵不適合大規模養羊,很容易造成環境破壞問題。
益生菌作為一種有益于宿主吸收消化的菌群,被現代養殖廣泛應用,而且其對于畜禽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疾病發生率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并且借助這些微生物可以有效處理各種養殖污物,抑制蒼蠅蚊蟲生長繁殖,保證養殖環境的安全性,同時將畜禽糞便轉化為肥料,實現資源循環利用。除了益生菌使用外,發酵床也是促進動物糞便利用的可行技術,以及疾病防治技術、食物合理規劃、水源控制等與生態養殖技術相結合,更能促進生態保護,為養殖者經濟利益的提高提供了新的途徑[4]。
作為當下更為適合養殖業發展的先進技術,生態養殖技術不僅促進經濟效益提高,更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合理化解了養殖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更為民眾提供綠色無公害的食物,實現多方共贏。在畜禽養殖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生態養殖技術要求,從品種選擇、區域安排、欄舍構架、技術引用多方面把控,減少生態壓力,以保證養殖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