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強
(哈藥集團生物疫苗有限公司,黑龍江哈爾濱 150069)
豬瘟在我國已流行多年,給我國養豬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隨著疫苗成功研發與應用,豬瘟疫情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近些年我國依然時有豬瘟疫情的發生,不斷危害豬群的健康生長。吞噬著豬場的經濟效益。目前豬瘟所造成的臨床表現和流行特點都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表現為發病癥狀和臨床解剖變化不典型,其發病率和死亡率比以往降低了很多,發病病程明顯延長。而急性發病與病程短的豬瘟比較少見。成年豬的急性感染發病的豬瘟病例也在逐漸減少,主要以非典型性和慢性豬瘟形式出現,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低于典型豬瘟。在種豬上,豬瘟病毒持續帶毒感染是目前的一個主要問題。帶毒的母豬可將豬瘟病毒經垂直傳播給胚胎,造成胚胎早期感染,同時病毒又使帶毒母豬卵巢等生殖器官產生器質性病變,導致繁殖障礙。此種帶毒母豬在抗體檢測上抗體水平主要分布于阻斷率低于50%和高于90%的范圍內,對于抗體低下的帶毒母豬即使加強免疫,抗體水平也無法上升,出現臨床免疫失敗的情況。對于抗體阻斷率高于90%的帶毒母豬,由于臨床檢測合格很難發現問題所在,這也是目前許多豬場存在但很難解釋的一個問題。在仔豬方面,經帶毒母豬先天感染導致死亡和免疫耐受是目前仔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仔豬通過垂直傳播感染,出現免疫耐受現在也普遍存在,這成為仔豬發生豬瘟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免疫耐受仔豬會向環境中不斷排毒,感染存活仔豬耐過之后會出現終身帶毒情況,此時一些新建豬場或急于擴張規模的豬場從不同地方大量引進未經合格檢驗的豬群,很容易將這些有問題的豬引入豬場,造成感染情況連綿不絕,病情愈演愈烈。這對于豬瘟的整體防控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造成以上感染發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目前豬群的整體健康狀況低下,對于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同時對于疫苗免疫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是引發免疫之后豬群發生豬瘟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一方面由于養殖戶過度的追求養殖利益,過度挖掘豬群的產能,使得目前馴化出的許多品種豬生產性能好,產仔率高,但相應的抗應激能力差,飼養管理等因素稍有變化就會造成豬群出現發病的風險,另一方面限位欄等養殖設施的使用,使得豬群的運動量下降,出現心肺功能的衰退,豬群表現出缺氧,對于免疫器官造成一定影響,使得對于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其次抗生素的混亂使用也是造成豬群健康狀況下降的一個原因,2013年我國統計抗生素的用量為16.2萬t至2015年達到21萬t其中52%是獸用,2017年統計獸用抗生素的用量降至9.7萬t,但這仍然遠大于國際獸用抗生素的平均使用量。這些抗生素當中60%用作飼料添加劑。近年我國出現多例在兒童身體中檢測到獸用抗生素的殘留事件,國家對此出臺多項政策,控制抗菌藥物抗生素的混亂使用。包括在2020年開始進行飼料端全面禁抗。但中國的整體養殖環境復雜,飼養管理混亂的小豬場仍然占有一定比例。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繁殖障礙性疾病頻發。這些豬場更多的是通過抗生素的不斷添加不斷使用來控制疾病的發展。因此當前也出現部分養殖戶反映出飼料中不加抗生素后豬變的難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無抗養殖的推行。在眾多抗生素中磺胺類、氯霉素類、乙酰甲奎、安乃近等藥物的作用機理特殊,在長時間使用都會抑制免疫系統的發育,進而造成機體對疾病抵抗力的下降。
第二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導致機體不能對疫苗產生良好的免疫應答。使得免疫過豬瘟疫苗的豬群接觸到豬瘟病毒后仍然會感染發病。目前我們了解的豬藍耳病病毒、豬圓環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病原的流行情況依然比較嚴重,成為豬瘟持續感染發病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另外飼料的儲存不當導致霉變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雖然脫霉劑目前市場應用廣泛,但也很難解決豬群霉菌毒素中毒的問題。
第三目前市場上疫苗質量參差不齊,疫苗保存不當等問題導致疫苗免疫后不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對于豬瘟活疫苗(細胞源),市售標準僅為750RID,政府采購標準為7500RID。然而市場上從750RID至60000RID均存在。同樣是打一頭份產生的保護力相差甚大。加上活疫苗儲存過程中出現部分效價降低情況,免疫劑量不足等問題,使得豬群免疫后有一定水平的抗體保護,但抗體低下的豬群接觸豬瘟強毒后便會表現出溫和性和非典型性豬瘟。進而混合感染其他疾病,導致病情復雜,癥狀嚴重,防治效果不佳,增大病死率,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已有研究證實,豬細小病毒、偽狂犬病毒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混合感染都可以造成豬瘟病毒在體內滯留,并造成豬瘟病毒持續性感染。
第四我國目前養殖環境復雜,多種養殖模式共存,雖然一直在向規模化發展的方向前進,但散養戶、養殖小區的比例仍然比較高。目前統計共有2600萬個散養戶。相對來說,散養戶、養殖小區的設備陳舊、落后,豬的來源復雜,很少是自繁自養豬場,人員專業知識水平低下,生物安全意識薄弱,在生產管理中不能做到豬群的全進全出管理,無法實行徹底的清舍消毒,尤其對于發生過疾病的豬場,病原菌很難根除,這就造成了部分豬場同種疫病出現周期發病的特點。
第五我國采用泔水喂豬的養殖戶仍然有很多,由于泔水豬的飼養成本相對低,即使在死淘率很高的情況下,仍有一定利潤,在利益驅使下很多養殖戶采用此方式養殖。然而泔水豬所帶來的潛在危害卻是很大的。許多疾病通過泔水傳播,造成豬群的發病率大大上升。為疾病防控帶來很大困難。
第六豬場沒有根據自己豬場的實際情況制定正確的免疫程序,只是照抄照搬別人的免疫程序。造成豬場實際的抗體保護水平不均一,不穩定。給疾病感染埋下了風險。
近年我國豬瘟流行不斷,雖然我們有世界上最好的毒株,免疫效果良好的疫苗,但仍然無法阻止疾病的流行與發生。因此我們應多方面考慮問題,抓住疫病防控的關鍵,從做好疫苗免疫、加強飼養管理及改善環境等方面的內容入手。
第一,加強豬場生物安全水平,避免豬瘟病毒進入豬場。一個穩定的豬場發生豬瘟疫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從外界引入了病毒。這就是許多豬場在引種后發病的原因。對此豬場在引種時必須做好豬群的隔離和疫病檢測工作。堅決淘汰豬瘟病毒陽性的豬群。同時對豬群的抗體進行全面的檢測,抗體不合格的做好補免工作。使豬群在進群前的抗體都處于均衡穩定的狀態。對于自繁自養的豬場,我們應考慮病毒入侵的其他途徑,如人員、物品、車輛等其他傳播媒介。做好豬場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另一方面,嚴格的生物安全一定要執行到位,因此對于人員防疫意識一定要提高,豬場不能只是空喊口號,要將生物安全的意識,防控思路,防控方法深入到每個豬場工作人員的心中,定期加強培訓。不斷改善和總結防疫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共同努力做好豬場的疫病防控工作。
第二,杜絕免疫抑制情況出現。免疫抑制是造成疫苗免疫失敗繼而感染發病的一個發重要原因。造成豬群出現免疫抑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病原性疾病,如藍耳病病毒、圓環病毒、支原體等。非病原性因素,如霉菌毒素,藥物的混亂使用等。因此要從多方面關注,避免豬群出現免疫抑制。
第三,做好豬群其他疫病的防控工作,保證豬群的健康水平。當前豬面臨的疾病威脅時多方面的,一旦有疫病感染會造成豬群健康水平下降。亞健康或發病的豬群其對疫苗的免疫應答水平自然也會低下,因此豬場需要加強飼養管理水平,給豬群提供優質的日糧,保證日糧的營養均衡。同時搞好豬場的環境衛生和豬群衛生,降低環境中病原微生物的載量。
第四,科學的使用疫苗。首先需要選擇正規企業生產的高質量疫苗,避免疫苗質量出現問題,對于疫苗的運輸和保存也要十分關注,避免反復解凍或長時間暴露在非適宜的溫度下,以影響疫苗的性狀或效價,進而導致免疫失敗,在接種前要認真檢查疫苗性狀是否發生改變。操作的人員需做好相應的培訓,掌握基本的棉衣操作方法。避免人員操作失誤而導致免疫失敗現象的發生。
第五,科學的制定免疫程序。每個豬場的實際飼養情況都不同,包括飼養環境的不同,疫苗的免疫情況不同,因此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符合自身的免疫程序,有計劃的進行疫苗的免疫接種,如果仔豬過早的免疫則容易受母源抗體影響,導致仔豬免疫失敗,或者后期抗體不足。仔豬若過晚的免疫導致免疫空白期的出現同樣會導致仔豬存在疾病感染風險。科學的免疫程序需要根據豬群的實際抗體檢測水平的高低而制定。
第六,做好其他病原的監測工作。一方面要密切監測豬瘟的病原情況。通過監測可以隨時了解豬瘟的發病規律,蔓延速度以及傳染的范圍。更好、更早的制定防御措施,防止豬瘟病毒的感染。另一方面加強對其他疫病的檢測工作。制定疫病的防疫策率和發病應急處置方案,防止其他疫病對豬群造成傷害,保證豬群健康水平。
第七,做好種群凈化工作。目前豬群的隱性感染,母豬帶毒綜合癥現象比較普遍。帶毒母豬可以垂直傳播或水平傳播豬瘟病毒,帶毒種公豬也會傳播豬瘟病毒,即可通過水平傳播也可通過配種或精液傳播給母豬,并經過母豬垂直感染給仔豬,帶毒仔豬繼續不斷的排毒造成環境內豬群感染,這是造成豬瘟病毒持續感染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國豬瘟病毒長期持續存在和散發流行的主要根源。因此通過監測豬群的感染狀態,堅決淘汰感染帶毒的種豬。結合抗體監測、合理的免疫、消毒和無害化處理等綜合措施。逐步凈化豬群。建立無帶毒健康的種群。
第八,建立規模化的養殖設備和設施。我國目前規模化養殖場的比例正在不斷提高,但散養戶的比例仍然比較大。對于散養戶而言,其養殖設備設施簡陋,養殖環境復雜,養殖技術水平低下,飼料營養配方、防疫的投入及科學的防疫理念都是比較低下的。這種情況下散養戶很容易成為豬瘟病毒孕育爆發的搖籃。一旦爆發豬瘟疫病時沒有合適恰當的處理方式方法,有的甚至將死豬或瀕死豬進行售賣,這很容易造成病毒的傳播和擴散,對其他養殖場都帶來了一定的威脅。然而規模化養殖場有健全的管理系統,對豬瘟疫情的防控、免疫系統的建立、配套設施的選用、規章制度的制定等等都具有一定的專業化水平。同時在發生疫情時能夠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迅速和精準的應對,從而避免損失。同時規模化豬場能夠進行自繁自養工作,避免由于引進外來的攜帶病毒的種豬或仔豬而造成疾病發生的風險。
豬瘟在我國流傳已久,不斷的危害著我國養殖業。2017年我國農業部印發了《國家豬瘟防治指導意見(2017-2020年)》。這標志著我國正式將豬瘟凈化工作付諸行動。但豬瘟的凈化絕非易事。無論在主觀上還是客觀上都面臨著挑戰。這需要我們畜牧工作者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但同時也需要我們國家在政策上的鼓勵和支持,讓養殖者有信心有決心做好豬瘟的凈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