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恩 陸開洪
(貴州省平塘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平塘 558300)
2018年9月21日,平塘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者密鎮拉栗村村民龍**報告,本戶于2018年8月29日,在獨山縣**養殖場購買仔豬137頭入場,于9月4日發現有23頭仔豬發病,死亡5頭。仔豬表現為消化不良,腹瀉、脫水,頭部、四肢等癥狀。養殖戶要求縣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派技術人員到場查驗具體情況,經到場查看臨床癥狀,初步確診為仔豬水腫病,技術人員要求養殖戶將病仔豬隔離治療,做好環境、圈舍、用具等消毒工作,并對已經死亡的仔豬進行無害化處理。經過15d的隔離治療、消毒后,全場仔豬恢復正常。
(1)仔豬消化生理系統發育不健全及高蛋白飼料攝入過多。仔豬消化能力較弱,在斷奶初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瀉、脫水等癥狀,繼而引起仔豬水腫病的發生。同時,斷奶仔豬突然改變飼料和飼喂方法,斷奶方法不當,飼喂蛋白質比例水平偏高,礦物質、微量元素缺乏,飼喂過量等因素,會導致本病的發生;豬舍衛生條件差,仔豬缺乏運動,致使仔豬體質衰弱,從而導致該病的發生。
(2)應激反應。飼養環境的突然改變,頻繁換料,溫度變化,多種疫苗接種,轉群和斷奶等應急因素均能誘發仔豬水腫病的發生。尤其是剛斷奶的仔豬,剛失去母源抗體的保護,而自身又未建立起完善的免疫系統,因而更易患發仔豬水腫病。
(3)微量元素含量補充不足。微生素E和硒是動物必須的營養素,兩者有著補償和協同作用。缺乏時,會破壞免疫器官的正常功能組織結構,降低機體免疫機能和抵抗力,因而仔豬更易患水腫病。
本病多出現突然發病,病初表現輕度精神萎縮、食欲減退、步態不穩、個別仔豬體溫升高,隨之可見頭面部及眼瞼水腫,并出現神經癥狀,大多行走不穩,搖擺盲目轉圈,有的前肢跪地,后肢直立,有的臥地不起,四肢劃動,似游泳狀,口吐白沫,興奮不安,叫聲嘶啞,排稀水樣糞便,有時還出現共濟失調,漸進性麻痹等臨床癥狀。本病進程快,一般在48h內死亡或恢復,致死率達90%以上。
藥物治療早期效果較好,后期一般無效。可采用以下藥物預防。
(1)在仔豬斷奶前一周和斷奶后兩周,肌肉注射組織胺球蛋白2ml,每周1次,或在斷奶前1周和斷奶后3周,每周內服磺胺二甲基嘧啶1.5g,也可在發病季節用大蒜、磺胺等預防。
(2)使用鹽類瀉濟(硫酸鎂)15~25g內服,在不同的時間內減少飼料喂量,在斷奶時把飼料喂量減少到每頭仔豬0.5kg/d,并在1周左右以后慢慢增加足量。
(1)本病的誘發因素較多,并且沒有很有效的治療措施,主要以綜合性預防為主。因本病的發生與哺乳仔豬飼養管理息息相關,預防本病必須對哺乳仔豬適時補料,以提高其消化吸收能力,切忌突然斷奶和更換飼料,飼料營養要全面,飼料中的蛋白質不宜過高,斷奶后的仔豬切忌飼喂過飽。豬舍經常保持清潔干凈,定期沖洗消毒,這樣才起到較好的預防作用。
(2)加強飼養管理。要及時、適時補料,盡早鍛煉仔豬的消化能力,使其盡早適應飼料。同時,斷奶、換料要有一個過渡時期,盡量減輕斷奶帶來的應激反應。
(3)搞好環境衛生,做好日常防疫。嚴禁到疫區和疫情不明的地區選種引種,同時注意做好日常防疫和衛生消毒工作,防止發生大規模疫情。一但發生,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隔離治療,同時消毒豬場環境及其他設施設備、生產用具等;發現病死豬要及時上報,力爭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時對病死豬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
綜上所述,仔豬水腫病發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治療難度大,搞好預防才是防止水腫病發生的根本措施,只有從源頭上實現了標準化、科學化的生產,提高養殖戶防病治病的意識,才能更有效的控制動物疫情。加大對養殖戶的培訓力度,讓養殖戶掌握一定的養殖和防病治病技術,最終減輕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從而保障畜牧業生產安全和畜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