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寶
(河北省遷安市農業農村局,河北遷安 064400)
藍豬耳病是指豬繁殖以及呼吸綜合癥,該病的發病原因為動脈炎病毒,屬繁殖以及呼吸綜合征的病毒性感染。豬藍耳病首次在美國報道,后來,迅速波及澳大利亞、瑞典、挪威等國家,是近些年危害北美、歐洲養豬產業的重要病害種類之一。國內報道此病在1996年,現階段,國內大部分生豬養殖場均有此病報道,造成的經濟損失極為慘重。藍豬耳病屬于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不同性別和不同品種的生豬均容易被感染。尤其是出生1 月內的仔豬感染率最高。依據相關資料顯示,在哺乳期的豬仔感染該病的死亡率超80%。持續性感染是PRRS流行病學的重要特征,PRRSV可在感染豬體內存在很長時間。
就養豬產業而言,豬藍耳病造成的經濟損失是慘重的。自統計學的角度來看,美國每年由病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6億元。這些損失主要體現在繁殖障礙、生豬病死、免疫抑制等等。
一旦有藍耳病流行,無論是公豬還是母豬,都會對繁殖能力造成的影響。同時,還會伴隨厭食、發熱、咳嗽、打噴嚏等癥狀。此病致病病毒能長時間滯留公豬精液內,影響精子活力。而母豬感染后,會導致較高的流產率,造成繁殖障礙。
此病有垂直感染的可能,病毒可隨母體直接傳播給仔豬,導致死胎率高,頻繁產弱仔。此外,哺乳期仔豬感染,還會出現呼吸障礙、體重下降等癥狀,造成極高的致死率。同時,受免疫力降低的影響,豬體有繼發病毒病、細菌病的可能,同樣提高致死率,給養豬產業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
持續性的感染是導致藍豬耳病在生豬群中快速傳播的重要原因,藍豬耳病病毒會通過生豬的排泄傳到環境中,感染其他健康的豬群,并且造成環境的污染。所以,藍豬耳病在豬群中存在反復感染的態勢,很難將其徹底的根除。另外,這種病毒會嚴重損害生豬的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受損從而引發其他疾病。例如感染附紅細胞體病、沙門氏菌感染等。另外很有可能會導致疫苗無法取得良好的接種效果等。
嚴格引種管理,確保引種健康,積極培育健康陽性種群,是控制此病豬場流行的關鍵措施。引進的健康種源,早期做好隔離馴化,確保引進種源的適應性。同時,注意豬場衛生管理,合理豬群養殖密度,做好各階段的全進全出,以控制豬場中病原微生物的數量。
最大可能的降低豬場不良應激,根據不同生長階段配用營養全價的日糧水平,是增強豬群抗病體質,確保豬群免受此病威脅的關鍵。同時,注意改善舍內通風,控制適宜的飼喂密度,注意定期修繕圈舍。冬季注意防寒,夏季注意防暑。推進規范化、標準化養殖,定期組織養殖人員技能培訓,以大大提升養殖管理水平。
根據此病流行特點,恰當選用抗菌藥,對養殖豬群實施藥物保健措施,是控制此病,降低繼發病感染,改善豬群健康狀況的關鍵。此外,處于某敏感期,轉群前后、斷奶前后等,飼料或飲水中加適量的抗菌類藥物、中草藥劑、電解多維等等,對預控繼發性感染疾病比如:大腸桿菌、附紅細胞體并、鏈球菌病等等,均有不錯的預控效果。
考慮到豬藍耳病的危害,例行做好免疫接種工作,對增強豬群抵抗此病體質,降低此病感染效果更好些。當前,用于接種的疫苗種類,主要有:弱毒疫苗、滅活疫苗。就安全性而言,滅活苗的使用較好。但是效果略差些。弱毒苗效果不錯,但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就接種效果而言,滅活苗對于野毒毒株的保護力不強,同時,對強毒感染的抑制作用也不明顯,甚至不能阻止有感染豬群的排毒。弱毒苗有較強的保護能力,在接種后能誘發機體形成抗體反應、免疫因子,最大程度的抵御野毒的攻擊。在國外,有53%以上的生豬,都接種弱毒苗。而在國內,不少豬場都已使用弱毒苗接種。經實踐證實:能發揮不錯的防疫效力,很好遏制藍耳病的擴散和蔓延,降低因此病造成的經濟損失。
豬藍耳病對養豬產業帶來的危害是觸目驚心的,造成的經濟損失是慘重的,尤其在造成繁殖障礙、提升病豬致死率、造成免疫抑制繼發感染其他病害等等方面,由此而造成的損失觸目驚心。綜合此病的流行特點,結合此病的危害,做好此病的綜合防治,應注意:培育健康陽性種群,擴大陽性群體比例。注意優化飼喂管理,控制各類應激刺激。注意做好藥物保健計劃,逐漸改善豬群健康狀況。在此基礎上,能根據豬場此病流行特點,例行做好基礎性防疫,科學使用藍耳病弱毒苗,以增強豬群抵抗此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