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玲
(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獸藥飼料監察所,云南會澤 654200)
豬瘟作為世界上養殖業的一大頑疾,豬瘟的產生經常伴有一種或多種的細菌或病毒混合感染,由于抗生素一類藥物的治療效果并不明顯,大大增加了我們在治療防治工作上的難度,為養殖業的經濟及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隨著豬瘟相關病情的復雜化發展,我們在開展相關預防及防治工作時,必須要及時了解豬瘟疫情的動態,掌握最新的防治措施,加強對豬瘟及鏈球菌病的防治力度,為提高養殖業經濟效益、促進養殖業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豬瘟在傳統養殖業俗稱“爛腸病”,是養殖業中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疾病。導致豬瘟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豬瘟病毒,豬瘟一旦發生,對養豬業來說影響極大。我國在豬瘟控制上主要以接種疫苗為主,在短時間內這種方式確實有效的控制了豬瘟的爆發及傳播,但由于病毒等其他原因,豬瘟病癥仍時有發生,而且癥狀愈發呈現不典型性。而鏈球菌病主要是由于β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多種人畜共患病,在養殖業中豬一旦感染了豬瘟或鏈球病菌后,主要臨床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拉稀等情況,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呈現便秘、持續高熱的身體現象,嚴重者更伴有絕食情況。而急性豬瘟一旦與鏈球病菌混合感染后,病豬的身體呈紅腫狀態,并伴有痙攣性的休克,最終死亡。
在養殖業中養殖戶沒有清楚的意識到疾病預防的重要程度,養殖過程中,抱有僥幸心理,沒有專業的疾病免疫預防,進而導致部分豬的免疫力不足。而一旦發生病豬感染的情況,不及時進行隔離操作,不采用相關抗生素的物理治療方法,進而導致疫情大面積傳播,嚴重影響養殖業的經濟收益。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愈加頻繁,生豬以及豬加工產品的流通在全球范圍內的流通速度與日俱增,由于檢疫不嚴格,導致許多豬販為獲取牟利,使用大量病死豬以次充好,私自宰殺生豬、加工生豬產品,進而在流通過程中,導致病毒傳播,引發疫情。
由于養殖業的大規模發展,越來越多的養殖場選擇購買后備種豬,但養殖場在購買后備種豬時,由于沒有嚴格引種檢疫,導致在引進過程中混入隱性感染的病豬,為豬瘟感染提供了傳播源,進而引發豬瘟疫情。
為防止豬瘟病毒及鏈球病菌感染引發豬瘟,目前我國在養殖業要求對每只豬進行打疫苗抗病,但與國外的疫苗劑量相比,我國150RID的劑量遠低于國外400RID的劑量要求,劑量較低導致疫苗的抗病能力不強,無法徹底切斷病菌傳播。
就目前養殖業而言,接種疫苗就預防豬瘟而言至關重要,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我國較為常見的疫苗多為:豬瘟兔化弱毒乳兔組織苗、豬瘟兔化弱毒豬腎細胞菌、以及牛睪丸組織細胞疫苗。在對豬進行接種疫苗過程中,要結合養殖場地理位置、養殖場周圍環境、養殖場規模以及歷史病疫情況進行綜合性考慮。
在臨床研究中發現在豬瘟疫情中病死的多為大豬尤其是母豬,這主要是由于成年豬只感染部分細菌病毒后,不會表現出任何臨床癥狀,而母豬,在生產哺乳過程中,非常容易感染這些隱性病癥的病毒,雖然這些成年豬和母豬看似很健康,但實則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如此極易感染病毒導致豬瘟病情的產生。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關注好每只豬的健康狀況,堅持做好每只豬的藥物保健工作,預防病毒及病情的產生,保證每只豬的健康,就是保證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養殖場在經營過程中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清潔消毒管理制度,正確規范養殖人員的清潔消毒的操作,提高養殖場清潔消毒等衛生水平,嚴格遵循專業人員制定的清潔計劃,結合季節因素,相應調整清潔消毒的頻率,營造一個健康干凈的豬舍,降低豬瘟等病情的發生概率。
在養殖過程中,為保證每只豬的健康存活,要慎重引進豬種,堅持養殖場自己繁殖自己養殖的理念。一旦引進豬種,要做好引進豬種的檢查工作,確認豬源是否健康,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一定要先進行隔離觀察,確認無誤后再進行集體混養。同時對外來人員以及車輛也應嚴格執行清潔消毒流程,經過消毒后再判斷是否準許入內,有條件的養殖場更應在豬場外設置專門的消毒帶,避免流通環節導致病毒感染引發疫情。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豬瘟與鏈球菌病等豬瘟的誘發愈發復雜化,目前階段我國養殖業大多“談瘟色變”,豬瘟以及豬瘟鏈球菌病的混合感染仍是制約我國養殖業發展的一大難題,雖然豬瘟等疫病無法徹底解決,但科學的養殖方法,可以防患于未然,減少疫病的發生幾率,使養殖場免受豬瘟與鏈球菌病的困擾,保證養殖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