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建
(湖南省永興縣畜牧獸醫水產局,湖南永興 423300)
鴨瘟是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在臨床特征上主要有著皮膚和黏膜出血,兩腳麻痹無力,身體里的重要器官發生嚴重變形,往往還伴有水腫的現象,病鴨的頭頸部會異常腫大。鴨瘟最早出現于20世紀20年代,所造成的危害經濟損失以及不計其數。要想對鴨瘟傳染病做好防治技術上的準備,就要對鴨瘟的流行特點和臨床癥狀有著充分了解,之后再對癥下藥做好防治技術的工作。
自然條件下,鴨瘟的感染對象主要是雁行目的鴨科成員,比如我們常見的有鴨、鵝、天鵝等。在具體的年齡和品種上,沒有著條件限制,所有鴨科成員都具有感染的可能性。據相關數據表明,麻鴨、番鴨、北京鴨的感染率都比較高,同時成年鴨和產蛋鴨在發病率和死亡率上也比較高,未滿一個月的雛鴨發病率上比較偏低。
至于鴨瘟的流行特點,一般認為是通過和病禽之間的接觸而廣泛傳播,同時也可以通過和污染環境的接觸來進行感染。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鴨還屬于水禽的一類,因此被污染過的水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傳播媒介,在防治措施的準備上,可以著重保護水源的干凈。
鴨瘟是一種具有潛伏期的感染病,鴨瘟的潛伏期一般是三到五天,在發病的初期,鴨子的溫度會升高至43℃以上,并且全身的體表溫度都有著明顯的增高,尤其在頭部和翅膀部最為明顯,能夠明顯的觀察出來。
發病后,病鴨的渴感會增強,相應而來的食欲會大大減退甚至喪失食欲。精神萎靡不堪,不愿意走路。如果對病鴨強行驅趕的話,就會發現病鴨步態搖晃甚至匍匐喪失走路能力。這時候的病鴨會兩眼流淚,頭部也變得腫脹,這也是鴨瘟被稱作為大頭瘟的由來。到了發病后期,病鴨呼吸困難,此時的鴨瘟已經危害到重要器官,最終病鴨的體溫急劇下降,并且很快死亡。
目前,鴨瘟并沒有效果十分顯著的特效藥,因此對于鴨瘟感染病的應對措施,主要在對鴨瘟的防治上,包括飼養管理、衛生整潔、消毒設施的建立等等,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在對鴨群的飼養管理上,應搞好環境衛生,并且定期清掃圈舍,可以減少病毒誘發鴨瘟的可能性。而且還要對飼養工具進行消毒處理,確保鴨群的整體衛生。除了在飼養管理中對鴨群做好衛生工作,也要從雛鴨的引進上杜絕鴨瘟的可能性。例如,不從鴨瘟疫區引進雛鴨,最好能夠達到自繁自養,減少鴨瘟的可能性。對于那些引進的雛鴨,要進行為時兩周的隔離觀察,記錄它們的體溫數據等,確保無恙才可以放入鴨群進行混養。
除此之外,鴨場必須有著相應的消毒措施,而且有著嚴格的消毒制度。對于鴨瘟的疫情信息要聘請相關人員進行信息處理把控,時刻掌握疫情信息對鴨群進行消毒防治,防治病毒的入侵。在消毒的時候,要根據疫情的變化采用合理的消毒材料。同時要接種鴨瘟病毒的疫苗,疫苗無論是規格還是劑量,都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說明來接種。大多數情況下,都會用生理鹽水進行對疫苗進行稀釋,至于稀釋的倍數要根據注射量而確定。通過對鴨群的這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就能夠很好的對鴨瘟起到預防的作用。
在發現鴨瘟出現之后,應該將實際情況及時的上報,并且對疫情進行劃分疫區,對疫情范圍進行估計,做好疫情整治工作。一般來講,在發現疫情之后,就要進行封鎖和隔離的措施。如果事態已經發生到鴨群集體感染,就要進行及時的隔離撲殺,以免疫情繼續擴大,必要時可以進行及時的免疫接種,以減少疫情帶來的危害。對于已經感染的病鴨,應對其進行停止放牧,或者在水中放養,隔絕傳染源以保護健康的鴨群。具體措施上,對于被病毒污染的鴨群飼料要進行高溫消毒,能夠有效減少鴨瘟帶來的經濟損失。而在飲用水方面,則要尤為注意,水質的干凈無毒對于疫情的控制有著很關鍵的作用,最好利用消毒藥進行消毒。同時,就連工作人員的衣帽也要進行消毒,總之,任何有可能充當傳染媒介的物品都要進行及時的消毒。對于疫區的鴨群,可以通過體溫的監測數據來判斷需不需要緊急接種,一般來說,體溫在42.5℃以下可以采用鴨瘟疫苗緊急及接種。在接種時,要注意針頭的及時更換,一鴨一針,保持干凈衛生。
在治療患病仔鴨時,要緊急注射鴨血清——鴨毒抗。鴨毒抗的使用,主要就是在劑量上,要根據病鴨的年齡做出改變。對于未滿十天的小鴨,注射0.8~1ml即可,而其他的病鴨要注射1.3ml左右,無論哪種用藥時間都為2~3d。除了注射方式,也可以在鴨群的飼料或飲水中,投入抗病毒藥物。一般病鴨一天飲水一次,嚴重的能飲水兩次,這些防范對于鴨瘟的防治有著不俗的作用。
養鴨戶面對危害極大的鴨瘟,一定要對鴨瘟進行充分的了解和預防診治工作。從單個病體的隔離到對疫情的整體把控,是從衛生治理到疫苗接種系統化進行的。只有及時爭取的預防措施,才可以有效降低鴨瘟,推動養鴨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