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虹
(天津市津南區畜牧水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天津 300350)
在現今養殖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有效的帶動了地區經濟發展。在雞養殖中,對于疾病的防治是不可忽視的一項內容,作為在實際養殖中經常發生的疾病類型,更需要能夠加強對大腸桿菌病的防治。對此,即需要能夠積極做好診治重點把握,保障養殖安全。
某日,我國南部某雞場當中的肉雛雞表現出飲水量增加、臥地不起、呼吸困難、食欲廢絕等癥狀,并在兩天后死亡。且隨著時間的增加,患病雞數量不斷增多。當發現情況后,養殖人員對病雞進行隔離,并進行帶雞消毒處理,但情況并沒有得到控制,依然有病雞出現。
因此時所處氣候連續陰雨,雞長時間在欄舍中飼養,具有較高的密度,欄舍墊料存在潮濕情況。在開始患病后,雞表現出離群、精神沉郁以及雙翅下垂等情況,并在一定時間后死亡。病程稍長的患病雞,則表現出食欲減退以及腹瀉等癥狀,飲水量增加。在腹瀉方面,初期糞便為白色粥樣,隨著病情的加劇,逐漸變為黃白色水樣。在日期增加后,患病雞表現出逐漸消瘦、食欲廢絕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并逐漸脫水死亡。
在對死亡雞進行解剖處理后,在氣囊當中發現存在不同程度的黃白色滲出物以及渾濁物,心包增厚黃白色渾濁,同心臟粘連,肝臟暗紅色、腫大且具有白色的纖維素滲出物。在腹腔臟器漿膜位置,可以發現存在纖維素性滲出。腸粘膜存在彌漫性出血斑以及水腫出血情況。
在對病死雞解剖后在無菌狀態下操作,取雞的肺臟、心臟、肝臟、內容物以及腸道等樣本,做好對應的編號與保存處理,將其運送到實驗室當中進行細菌檢查。在實驗室中,將病料接種到麥康凱培養基以及普通瓊脂上,在37℃環境當中進行為期24h的培養。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可以發現逐漸生長出2mm直徑的菌落,呈現出濕潤、光滑、乳白色以及圓形的特點。在麥康凱瓊脂上的菌落,整體呈現為紅色,該菌落能夠對甘露醇、葡萄糖以及麥芽糖進行分解,在分解的過程當中具有酸和氣的形成,在經過V-P試驗后為陰性,在經過MR試驗后為陽性,符合大腸桿菌特征。此外,對菌落進行格蘭氏染色后鏡檢,可以發現具有陰性中等大小桿菌存在。結合解剖病理學變化、臨床癥狀以及實驗室檢測結果,確診雞患有大腸桿菌病[1]。
對于該病例雞,用100g重量20%濃度的恩諾沙星,拌料50kg后,并將100g重量10%阿莫西林溶于50kg水中為雞飲用,連續飲用5d。對于部分患病雞,應用慶大霉素以注射的方式治療。同時在此過程中加強通風,在帶雞消毒的同時對墊料進行適當的增鋪。在使用上述方式進行治療后,可以發現雞場當中的患病雞數量不斷減少,在15d后回訪后,沒有發現類似病癥的出現[2]。
在雞養殖過程當中,大腸桿菌病是較為常見的病癥類型,需要能夠從以下方面入手加強防治:
在日常雞飼養過程當中,需要對科學的管理制度開展管理工作。對雞舍內部細致的打掃,保持開窗通風,對室內溫差加強控制,避免出現溫差過大的情況。對于雞飼養中產生的糞便要及時清理,避免糞便長時間滯留、清理不及時對雞舍環境造成污染,滋生細菌。要定期對雞舍做好消毒工作,包括有消毒工具清潔,加強對雞飲水工具的管理,保證飼料喂養工具具有清潔的特點。此外,作為管理人員也需要保持工作的規范性,在進入雞舍后需要及時更換、穿著專業服裝,避免因將病毒細菌帶入到雞舍當中導致疾病發生。
對于大腸桿菌病來說,其具有較為復雜的發病原因,同血清型不一致具有一定的聯系,也將因此使接種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為了能夠對該問題進行較好的解決,即需要能夠定期做好疫苗的接種工作,在對血清類型分析、做好差異了解的情況下做好接種工作落實,獲得好的接種效果[3]。
在雞飼養過程中,長期注射抗菌類藥物可能具有較強的抗藥性,且將因此破壞雞的衛生結構,導致二次感染情況的發生。此時,通過微生態制劑的應用即能夠避免該問題的發生,其不僅在微生物平衡方面具有較好的作用發揮,且能夠對大腸桿菌的抗藥性進行有效的降低,避免二次感染問題的出現。在現今飼養活動當中,該類制劑具有較高的應用頻率,并在實際應用中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其中,放線菌、乳酸菌以及雙歧桿菌是經常應用到的制劑類型。
對于大腸桿菌病的治療來說,在整個治療中需要應用到較多的抗菌類藥物。在長時間使用該類藥物時,則可能因此降低疾病的治療效果,進而對病雞的死亡率進行加大。對此,在實際應用中,即需要慎用該類型藥物:第一,需要能夠充分聯系藥敏試驗結果,對藥量進行適當的增減;第二,避免單獨對同類藥物進行使用,在混合用藥的情況下對抗藥性發生率進行有效的降低;第三,對適量用藥的原則始終堅持,避免用藥量過多形成耐藥性。
在雞養殖活動當中,大腸桿菌病是不可忽視的病癥類型。對此,即需要能夠在養殖中引起重視,做好日常的預防以及發病后的診治工作,最大程度保證養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