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永 張倫強
(四川省蒼溪縣漓江鎮畜牧獸醫站,四川蒼溪 628421)
母牛產后胎衣不下主要是指母牛在生產之后的8~12h之內,胎衣并未自行完全脫落的現象。這種現象尤為常見,其發病率一般為10~25%。一旦其在生產之后,出現胎衣不下的現象,初產的母牛就會出現受胎率下降的現象。因此,必須要加強母牛產后胎衣不下原因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治療措施。
根據子宮內胎衣的多少,可以分為部分胎衣不下、全部胎衣不下兩種類型。其中。部分胎衣不下就是一部分胎衣已經段離并排除,只有一小部分的胎衣滯留于職工內,僅僅從外表很難判斷出,只有進行產道檢查才能發現;全部胎衣不下主要是牛犢生產之后,全部胎衣滯留于子宮中。
在發病的初期,患牛并未表現出全身性的癥狀,1~2d之后,胎衣逐漸腐敗分解,并由患牛陰門流出,甚至患牛還會病發急性子宮炎。如果腐敗胎衣中的有毒物質被吸收之后,患牛還會出現全身型的癥狀,例如體溫升高、食欲減少、精神不振等,甚至部分患牛還會繼發敗血癥,致使其出現不孕不育的現象。
在研究中發現,導致母牛產后胎衣不下的因素比較多,主要有:
第一、供給飼料單一。農村在進行母牛養殖的情況主要有三種,即:白天放牧、夜間補飼;全年觀在犬舍內飼養;拴養補飼。其中,前兩種主要見于散養戶,后一種主要見于中小規模的養牛戶。并且供給的飼料主要是包谷草、山草和稻草等,這些飼料中缺乏足夠的礦物質、維生素等,以至于母牛存在嚴重的營養不均衡現象,進而導致其出現胎衣不下的現象。
第二、妊娠期缺乏運動。母牛在妊娠期間,常常被拴養在圈內,很少會對其進行自由放牧。在這種情況下,常常導致母牛缺乏必要的運動,以至于其生產之后,出現胎衣與子宮粘連的現象,導致其難以脫落、
第三、產雙胎幼崽。母牛屬于單胎動物,但是受到激素類藥物、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常常出現卵子裂變的現象,并導致其出現雙胎的現象,進而引發母牛胎衣出現滯留的現象。
第四、初產母牛胎兒比較大。對于初產母牛來說,其胎兒比較大,以至于子宮壁和胎衣粘結緊密,進而導致其生產之后,出現胎衣不下的現象。
第五、母牛體質較差。對于老、弱、瘦的母牛來說,在其產崽的過程中,常常出現子宮收縮無力的現象,進一步致使其出現胎衣不下的現象。
第六、疾病感染。母牛在妊娠期間,常常會受到練球菌病、布魯氏桿菌等因素的影響,常常導致其出現感染、慢性子宮炎等疾病,進而導致其在生產的過程中,出現胎衣不下的現象。
針對母牛生產之后出現的胎衣不下現象,可采用以下三種方式進行治療:
在對母牛胎衣不下的治療中,手術剝離是最為簡單、最為有效的治療方式。具體來說,在對其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應從四方面開始:(1)術前準備:術前,將手術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消毒液、止血劑、青霉素等提前準備好,手術者必須要將指甲進行磨平處理,并對手臂進行消毒。(2)手術過程:用手將母牛直腸中的積糞進行排空;之后將已經進行消毒處理的手臂,涂抹上潤滑劑。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一只手將母牛懸垂的胎衣稍微進行牽拉,;另一只手沿著母牛的子宮壁,逐漸深入到其宮內,并尋找到子宮葉。之后,先利用拇指(食指)深入到胎盤與母體的胎盤之間,并對其進行分離,待其分離到一半的時候,可將胎衣握住,并輕輕一拉,即可將其完整地剝離下來。在對其進行剝離的時候,如果母牛的粘連情況較為嚴重,必須要慢慢對其進行剝離處理,并且在進行剝離的時候,越是靠近子宮角的尖端,越是不容易被剝離,必須要細心操作才可以將其完整地取出;(3)取出之后,利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對母牛的子宮進行沖洗,之后利用1%的生理鹽水,在此對其進行沖洗,并關注抗菌藥物,以防治母牛出現感染的額現象;(4)術后,加強母牛的護理工作,如避免其浸浴、避免烈日暴曬、避免雨淋等,并在此基礎上注意母牛的飲食。
還可以對母牛實施中藥療法。其方劑主要有兩種:(1)當歸50g,川穹、炮姜各45g,黃芪和黨參各30g,炙甘草15g,白酒120ml,每日1劑;(2)牛膝和紅花各30g,當歸60g,肉桂12g。
在治療本疾病的時候,可以將青霉素溶于濃鹽水中,直接對母牛進行子宮灌注,以達到促進其子宮收縮的目的,進而促使胎盤和母體胎盤進行分裂。通常情況下,用藥2-3次之后,母牛的胎衣就會自行脫落。
母牛生產后24h,可采用一次肌肉注射垂體后葉素、催產素,還可以皮下注射乙烯雌酚,促進母牛子宮開放,并增加其血液的循環,進而加強子宮收縮,以促使其胎衣自行脫落。通常情況下,注射8~12h之后,母牛的胎衣就會自然脫落。
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皮下注射硫酸新斯的明(劑量為30mg)、三合激素(8~10ml)的形式,以促使母牛胎衣脫落。
為了進一步減少母牛生產后胎衣不下的發生率,必須要在日常加強母牛的飼養管理,并在母牛妊娠期間加強運動鍛煉。同時,還應該做好相關病菌的防治工作。并且在母牛分娩的過程中,應保持環境的衛生和安靜。并且母牛在分娩之后,還可以對其乳房進行按摩,以促進乳汁分泌,進而加速子宮收縮,以促進胎衣盡快排除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