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進
(閬中市保寧街道畜牧獸醫站,四川閬中 637400)
豬球蟲病的病原為孢子蟲綱、真球蟲目、艾美耳科、艾美耳屬和等孢屬的球蟲。
該病主要發生在仔豬,以7~21日齡多見,成年豬多成隱性感染。病豬和帶蟲豬是主要的傳染源。該病通過消化道傳播。卵囊隨病豬或帶蟲豬的糞便排出體外,污染飼料、飲水、土壤或用具等,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發育為具有感染性的孢子化卵囊,仔豬食入后,就可感染。
發病初期仔豬主要癥狀為腹瀉,其糞便成糊狀或水樣,為黃色或白色嚴重的為棕褐色,患病豬精神萎靡,食欲稍下降,體溫、呼吸正常,病情持續2天后,大部分仔豬排除黃色或黑褐色的帶泡沫的黏性稀糞,仔豬肛門周圍沾滿糞便。病豬體況差,消瘦,皮膚變暗、變白,無彈性,精神倦怠,喜臥,食欲大減,被毛粗亂、無光澤,眼窩下陷,生長緩慢。感染球蟲的種豬和大豬癥狀不顯或不表現臨床癥狀,常呈隱性感染。
病死仔豬病例變化為其尸體消瘦,嚴重脫水,眼結膜蒼白,特征癥狀為空腸有卡他性或局灶性炎癥,空腸、回腸、盲腸、結腸黏膜表面有點狀出血和纖維素性壞死斑,腸黏膜腫脹、充血,彌漫性壞死、脫落。腸內容物稀薄,混有血液和粘液,呈暗紅色,腸系膜淋巴結腫脹或充血,肛門松弛。
根據仔豬發病的流行特點和病理變化,病豬食欲減退、消瘦,皮膚變暗、變白,被毛粗亂、無光澤,發育不良,生長緩慢,體重下降,病程稍長即脫水死亡,病豬用抗生素治療無效時可懷疑本病,但確診要結合糞便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鏡檢,若發現球蟲卵囊,或利用空腸或回腸的涂片或壓片染色查出內生性發育階段的蟲體即可確診。
立即對豬舍和環境進行測底的清洗消毒,保持圈舍清潔,供給豬只清潔飲水或在飲水只中添加氨基酸電解多維和黃芪多糖粉,飼喂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K的飼料,防止仔豬因脫水而死亡,并根據病情及時治療。
(1)將健康仔豬與病豬進行隔離,用百球清口服液每頭仔豬口服2~5ml,連用5~7d,每天早晚各1次。
(2)病情較為嚴重的仔豬,用百球清口服液每頭仔豬口服2~5ml,再用磺胺二甲嘧啶注射液和黃芪多糖注射液分開同時肌肉注射,磺胺二甲嘧啶注射首次用量加倍,連用5~7d。
(3)中藥治療:青高10g,魚腥草10g,蛇床子10g,君子10g,百部10g,厚樸10g,枳實10g,銀花10g,甘草5g,煎液后每頭仔豬灌服10ml,或磨成細末用水調成糊狀涂于母豬乳頭上,仔豬吃乳時吸服,每日3次,連服3~5d。
(4)用藥3d后仔豬病情得到控制,患豬食欲逐漸恢復,精神狀況改善,其糞便變軟,未再現便血。用藥5d后仔豬基本痊愈,用藥7d后痊愈。病豬痊愈后抽檢仔豬新鮮糞便,用飽和食鹽水漂浮法進行檢查,結果未見球蟲卵囊。
(1)建立完善的飼養管理制度,堅持自繁自養和全進全出的原則,防止仔豬感染發病。
(2)制定合理有效的驅蟲制度。定期驅蟲也是預防本病發生的一個重要措施之一。
(3)產房管理制度。將產房各個角落徹底清除干凈,不留死角,并用高壓水槍沖涮,火焰燒,嚴格消毒,并實行全進全出的原則,實行專人管理的制度。
(4)糞便管理。對糞便嚴格按照環境衛生要求進行處理,防止傳染源的存。比如堆積發酵法處理糞便。
(5)藥物預防。通常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一些預防藥物,藥物種類要定期更換,個別豬只灌服是治療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1)做好環境衛生是減少本病發生的關鍵。豬場的衛生條件與仔豬的發病率有很大的關系。衛生條件越好,仔豬患病率低,衛生條件越差,仔豬患病率高。感染可發生在仔豬出生后幾天內,這些卵囊在環境中無處不存在,少量的卵囊就可引起發病。濕度、溫度適宜更有利于豬孢球蟲卵囊迅速孢子化。因此,圈舍更應注意保持干燥、通風、清潔,并防止仔豬拱吃糞便。使用消毒藥物對豬舍進行嚴格的消毒,未孢子化的和孢子化過程中的卵囊易被殺死,一旦卵囊孢子化,便對大多數消毒藥產生抵抗力。
(2)早診斷,早治療,可以有效減少仔豬死亡帶來的經濟損失。
(3)有條件的養殖場在豬群發病后先確診再治療。不具備條件的,根據仔豬發病的流行性特點和病理變化及臨床癥狀,在用抗生素治療1-2天療程未見效果時應立即采集病料送檢確診,以防盲目治療而延誤病情。
(4)仔豬球蟲病難治的原因:一是養殖戶對豬球蟲病沒有足夠重視,沒有定期驅蟲的預防意識;二是發病地區濕度大、溫度適宜,適合豬孢子蟲的繁殖;三是診斷不準確,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期;四是豬球蟲卵囊易孢子化,其一旦形成孢子,便對大多數消毒藥有抵抗力,難以殺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