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洪亮 蔣廣德
(1.南坪鎮農林技術服務中心,安徽濉溪 235100;2.濉溪縣動物衛生監督所,安徽濉溪 235100)
在動物防疫工作中,常常會發生免疫失敗的現象,雖然使用(了疫苗,但仍然發病。為減少畜禽免疫失敗,現就就畜禽免疫失敗的原因作簡要分析,并提出改進措施。
(1)畜禽接種了疫苗,但仍發生相應的疫病。
(2)畜禽接種后雖不發生相應的疫病,但動物機體免疫力降低,使其發生混合感染其他疫病。
(3)群體接種疫苗后雖未發生明顯的疫病,但引起群體生產性能降低。如生長緩慢,產蛋率下降等現象。
(4)注射接種后畜禽很快發生相應疫(疾)病死亡,或雖不死亡,也不表現臨床癥狀,但體內檢測不到抗體。
(5)表現出隱性感染、持續感染和帶毒及垂直感染現象。
(1)種畜禽帶毒。由于種畜禽帶毒,通過種蛋或胚胎傳給幼畜禽。常見的傳染病如雞白痢、傷寒、副傷寒傳染性貧血及豬的細小病毒病等病,均能在體內生長繁殖后,幼畜禽接種相應的疫苗往往會造成免疫失敗,同時也影響其他疫苗的免疫應答。在同一畜禽場,使用相同的免疫程序,對引進不同種畜禽場的畜禽或種蛋,會出現不同的免疫效果。有的免疫成功,有的則免疫失敗,這與種畜禽是否帶毒有關。
(2)母源抗體造成免疫失敗。母源抗體對初生畜禽具有保護作用,但也會影響畜禽的免疫效果。因此,在給幼畜或雛禽使用高質量的疫苗時,能否起良好的免疫效果與母源抗體水平有關。當母源抗體水平高時,實施免疫接種,疫苗會被母源抗體中和而起不到保護作用。
(3)畜禽具有免疫缺陷性疾病或已經感染了免疫抑制性疾病。多種病原微生物、真菌、寄生蟲或霉菌毒素均會不同程度地破壞畜禽的免疫器官、組織和免疫細胞,如豬高致病性藍耳病、豬瘟,黃曲霉毒素等破壞畜禽的免疫系統,影響免疫應答,造成免疫失敗。或者畜禽已經感染了免疫抑制性疾病如雞馬立克氏病病毒、白血病病毒、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霉菌毒素中毒、傳染性貧血病病毒、球蟲等,導致免疫失敗。
(4)畜禽群中已經感染了其他疾病。畜禽群中已經感染了其他疾病會造成畜禽的抵抗力下降和免疫力受到影響,若接種疫苗,會導致有的畜禽機體免疫應答能力降低,抗體水平達不到有效保護作用,從而影響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敗。
(1)疫苗的質量不合格。疫苗質量不合格,出廠時本身效價低或使用時已過期失效。疫苗沒按要求的溫度條件運輸、保存,或疫苗取出后,在免疫接種前受到日光的直接照射,或取出時間過長,或疫苗稀釋后未在規定時間內用完,影響疫苗的效價而導致失效。
(2)疫苗間相互干擾作用。同時接種兩種或兩種以上疫苗,機體對其中一種抗原的抗體應答顯著降低,從而影響這些疫苗的免疫接種效果,如雞新城疫和傳染性支氣管炎、新城疫和傳染性法氏囊病等。
(3)疫苗稀釋劑使用不當。未使用疫苗專用稀釋劑或隨疫苗提供的稀釋劑存在質量問題;使用其他疫苗稀釋劑未經嚴格消毒或受到污染;直接用自來水稀釋凍干苗,飲水免疫的,飲水器未嚴格、消毒,或飲水器中含消毒藥等都會造成免疫失敗。
(4)使用的疫苗與流行疫病的毒株(菌株)或血清型不一致。一些血清型較多的傳染病,如大腸桿菌、禽流感、傳支等,在選用疫苗防疫時,沒有選用與本地流行毒株血清型相對應的疫苗,導致發生疫病,造成免疫失敗。
(5)疫苗使用不當。疫苗用量不當,擅自減少或隨意加大使用劑量,都會影響免疫應答水平;稀釋疫苗的用具消毒不嚴,或存放時間過長,或向稀釋劑中添加抗生素使疫苗的效價降低,造成免疫失敗。使用飲水免疫或氣霧免疫接種疫苗時,由于疫苗分布不均而使部分畜禽未能達到免疫劑量而導致免疫失敗。
畜禽機體的免疫機制受神經、體液和內分泌的調節。在畜禽所處環境過冷過熱、濕度過大、通風不良或飼養密度過大、突然改變飼料、長時間運輸、轉群等應激因素條件下,接種疫苗時,會減弱畜禽的免疫能力,導致免疫失敗。
飼料的質量較差,不能滿足營養需要;飼養管理不科學,沒能為畜禽提供舒適的生存環境,場區消毒不嚴格或過于頻繁消毒;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抗生素等都會造成免疫失敗。
(1)正確選擇和使用疫苗。選擇國家定點生產廠家生產的優質疫苗,嚴格按要求運輸、保管和使用疫苗;免疫接種前認真檢查疫苗,檢查疫苗瓶有無破損、封口是否嚴密、瓶內是否真空和有效期,對不合格疫苗絕不使用。選擇使用當地流行毒株的疫苗。
(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對畜禽抗體水平進行檢測,根據抗體水平,制定免疫程序。
(3)采用正確的免疫操作方法。飲水免疫不得使用金屬容器,飲水必須用蒸餾水或冷開水,水中不得有消毒劑、金屬離子。保證疫苗在1小時內飲完,并設置足夠的飲水器以保證畜禽都能同時飲到疫苗水。氣霧免疫不能用生理鹽水稀釋疫苗,并保證霧粒在50μm左右。點眼、滴鼻免疫要保證疫苗進入眼內、鼻腔。刺種痘苗必須刺一下浸一下刺種針,保證刺種針每次浸入疫苗溶液中。用連續注射器接種疫苗,注射劑量要反復校正,使誤差小于0.01ml,針頭不能太粗,以免拔針后疫苗流出。
(4)健全防疫制度,貫徹綜合防治措施。根據畜禽健康狀況,確定接種時間,接種疫苗前應對畜禽健康狀況進行詳細檢查。若群體表現不健康,則應停止接種。若有個別畜禽表現不良,應該剔除、隔離,然后接種健康畜禽。免疫接種時間應根據傳染病的流行狀況和畜禽的實際抗體水平來確定。清晨接種疫苗效果最好。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和疾病的發生,合理選用免疫促進劑。在免疫前后24h內應盡量減少畜禽的應激,不改變飼料品質,減少意外噪音。控制好溫度、濕度、飼養密度、通風,勤換墊料。飼喂全價配合飼料。接種疫苗時要處置得當,防止畜禽驚嚇。遇到不可避免的應激時,應在接種前后3~5d內,在飲水中加入抗應激劑,如飲用電解多維或在飼料中加入利血平、氯丙嗪等抗應激藥物,均能有效地緩解和降低各種應激反應。在免疫的前后兩天最好不使用消毒藥、抗生素、抗球蟲藥、抗病毒藥。合理選用左旋咪唑、卡介苗、干擾素等免疫促進劑,增強免疫效果。
(5)做好消毒滅源工作。在進畜禽前對圈舍及其周邊環境和所有用具進行徹底清洗消毒,以消滅傳染源。
(6)加強飼養管理。畜禽養殖場要選址科學,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制度健全。努力為畜禽創造一個比較舒適的生存環境,要求通風良好,溫度適宜。飼養水平要滿足畜禽的營養需求,飼喂要定時定量,不喂發霉變質飼料,飲水清潔等。飼養密度要合適不能過于擁擠。飼養人員要相應穩定,嚴禁無關人員參觀和其它動物進入畜禽舍。轉群運輸要在晚上以較少應急,要防止擁擠、日曬、風吹和雨淋,適時給予鎮靜劑,降低應激反應。
免疫接種是控制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重要手段。研究分析造成畜禽免疫失敗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以獲得最佳的免疫效果,對保證畜禽的健康,促進畜牧業的發展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