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成
(達日縣草原工作站,青海達日 814299)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已經越來越成為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焦點。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整個草原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生態環境直接影響整個草原經濟,并對以草地產業為主要的區域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草原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是時代賦予草原工作者新的任務與挑戰,為了促進草原生態環境改善,推動草原生態緩解的良性循環,加強草原建設與保護,改善草原生態環境已經成為現代草原建設的重要的研究課題。
雖然我國目前擁有大量的草原區域,但大多集中于少數民族集中的邊疆地區。草原既是廣大牧民生產生活的基本生產資料,又是維護生態平衡的關鍵載體,而且還是牧區畜牧業的發展的基礎與前提。加強草原保護與建設對于保護生態安全、維系邊疆安定、提高牧區經濟發展水平均意義重大。
從目前來看,我國可利用的天然草原區域中超過九成均出現或多或少出現了退化現象,且每年的草原退化面積以200萬hm2遞增。雖然我國已經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來加強草原保護與建設,但亂采濫挖、草原過牧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治。若草原的生態環境不能得到有效改善,那么既會對草原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制約,又會對國家生態安全造成較大威脅,由此可見,草原保護與建設早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有鑒于此,務必要遵循“保護優先”、“分類指導”、“統籌規劃”等原則來遏制草原退化,最大限度地推動草原生態實現良性循環。
各地政府務必要將具有特殊生態作用的草地全部都劃為基本草地,其中包括原生草地、人工草地、主要放牧場、改良草地等,并且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保護制度。無論是哪個人、哪個單位,都不能對基本草地進行擅自征用與占用,一旦發現存在著違法征用、占用基本草地的行為,要及時按照法律法規予以嚴肅處理。
為了能夠讓草原資源得到科學使用,可將劃區輪牧制度應用到牧區范圍之內,尤其是要將季節性休牧應用于秋季牧草結實期春季額牧草返青期。與此同時,對于目前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草原退化現象區域,還要切實采取圍封禁牧措施。
(1)各地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來加強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牲畜棚圈建設、牧區水利建設、草原圍欄建設等),并且還要妥善應用水資源來增強牧草供給、改良草地建設。此外,還可出臺優惠政策來廣泛調動社會資本參與到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遵循“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確保工作能夠落實到實處。
(2)加快退化草原治理。各地要嚴格遵循“標本兼治”、“因地制宜”的原則來大力治理退化草原,通過若干年的努力與奮斗,逐漸恢復草原的綜合功能。
(3)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各地要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頒布的與草原防火相關的法律法規,將草原防火責任落實到單位、落實到個人,尤其是要重點抓好草原火災的撲救工作與預防工作。與此同時,各地還要大力防治草原鼠蟲害,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化學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來做好鼠蟲害防治預案,切實保持好草原區域的生態平衡。
(4)加強草原生態補助獎勵督查。由各地人民政府領導牽頭,對全區域內草原生態補助獎勵政策落實、資金兌付、工作推進、改善效果等進行專項督查,確保政策能夠切實做到惠及到廣大人民群眾。
積極落實草原保護與建設的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破壞草原保護的各種的不法行為應保持高壓打擊的態勢,嚴格執行涉及草原保護和管理的各種的制度與法規,并將其落實到實處,通過各種途徑向群眾積極宣傳草原法律知識,主動維護生態草原建設與保護措施,從而有效的促進生態草原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