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峰
(禹州市畜牧服務中心,河南禹州 461670)
夏季氣候炎熱、潮濕多雨且日照強烈,是豬病的多發季節。由此,為了保證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養殖者在做好豬舍管理、保證豬舍清潔的同時,還應實施出科學有效的中醫治療手段,達成良好的豬病防治效果。
從中獸醫的角度講,中暑疾病又叫“黑汗風”,是一種由純物理因素引發的豬體溫調節機能障礙疾病。從疾病成因來看,還可將豬中暑疾病細化分為日射病、熱射病兩類。當太陽光長期、持續直射豬頭部時,會導致豬腦發生充血、腦炎等問題,繼而嚴重影響到豬中樞神經系統的運行機能,最終引發日射病。由此可知,豬散養或放牧過久、豬舍遮光能力差、運豬貨車無蓋運輸等情況,都會使豬長期暴露在陽光之下,進而埋下較大的日射病隱患;當豬處在悶熱、擁擠、通風不良的環境當中,其身體的散熱能力將被大幅削弱,進而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紊亂,最終引發熱射病。由此可知,養殖者未做好夏季豬舍的清潔、通風等管理工作,或將豬置于密閉性的運輸貨箱當中,都可能導致熱射病問題的出現[1]。
豬中暑具有突發性強、病程短促的特點,豬從發病到死亡最短僅需2~3h。在該病的發病初期,豬主要表現為躁動不安、飲水頻繁、走路搖晃等。數十分鐘后進入病程中期,豬可表現出明顯的呼吸困難、精神萎靡、異常出汗等狀態。最終到病程后期時,豬體溫可達41℃以上,并伴有瞳孔散大、神志昏迷、心跳加速等癥狀表現,最終因身體虛弱、臟器衰竭而死。
基于豬中暑問題的常見性,中獸醫行業對該病已保有了較成熟的預防與治療方法,養殖者可根據具體的豬病表現與治療條件進行對癥下藥,具體來講:
(1)取黨參10g、茯苓20g、黃連10g、玄參15g、甘草10g、知母20g、生石膏30g、蘆根15g,加水浸泡20~30min,后煎煮服用。以此為基礎,若豬表現為明顯的躁動不安,可加入朱砂10g;若豬四肢抽搐,可加入鉤藤10g、菊花15g;若豬神志昏迷,可加入遠志10g、石菖蒲10g。
(2)取干薄荷葉250g、干藿香250g,清洗搗碎后加入40~60℃的熱水,使干葉泡發。其后,加入新鮮的香薷草1500g、青蒿1000g,加水至4000ml,后煎煮服用。
(3)取仙人掌150g、馬鞭草250g,清洗搗爛后加入500ml水進行均勻攪拌。其后,濾除藥渣,取藥液400ml,溶入50g白糖后灌服。每天灌服一次即可,連用3日左右即可見效。
豬乙腦全稱為“豬流行性乙型腦炎”,是一種由流行性乙腦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該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相對較低,但傳染性較強,且傳染對象較廣泛,包括人在內的其他動物均有可能感染此類疾病。因此,飼養者、治療者等相關人員在接觸病豬時,必須要做好自身的防護工作。
當乙腦發作時,病豬體溫通常處于40℃以上的較高水平,且表現有精神萎靡、食欲減退等癥狀。其后,當病程達到中后期時,病豬可出現后肢麻痹、擺頭流涎、胡亂沖撞等異常神經癥狀。同時,該病在不同性別豬體上,還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癥表現,公豬易發生單側睪丸炎,母豬易發生突然流產、弱胎死胎等。
現階段,豬乙腦的中藥治療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1)取板藍根120g、生石膏120g、生地30g、紫草30g、大青葉60g、黃芩20g、連翹30g,后水煎一次灌服。每日灌服一劑,通常3日后即可發揮明顯效力。
(2)取生石膏80g、大黃10g、板藍根20g、連翹20g、元明粉20g、生地20g,研磨成分,用開水沖調,待水溫降低后一次灌服。每日灌服一劑,通常5d左右可實現豬乙腦的有效治療。
豬濕疹又稱“豬濕毒癥”,是一種多發于高溫潮濕環境的皮膚病類型。在夏季高溫多雨的時期內,若養殖者未做好豬舍的通風與清潔工作,使豬長期處于陰暗潮濕、墊草臟污的環境當中,便極易導致豬出現濕疹病癥。在豬濕疹的發病初期,病豬的下頜、腹部、會陰等處皮膚會出現明顯潮紅,同時出現大片的結節。其后,隨著病程的延長,病豬的皮膚患處會出現水泡、丘疹,并伴有淡黃色的滲出液。最后,到病程末期,病豬皮膚會出現局部的糜爛、化膿,導致豬體食欲減退、動能降低,最終使病豬消瘦虛弱而死。同時,瘙癢會伴隨濕疹病豬的整體病程。因此,養殖者一旦發現豬只存在擦樹揩墻、躁動不安等異常行為,應及時進行豬濕疹的檢查與治療。
現階段,豬濕疹的中醫治療手段主要為“參柏湯”外敷治療?!皡販钡闹委煼椒ㄈ缦拢合热”?0g、明礬30g、生石膏30g加水煎制。煎制完成后,趁熱加入苦參30g、生百部30g、生黃柏30g、黃芩30g、硫磺20g,搗勻后濾除藥渣,將藥液控制在500ml左右。其后,將藥液均勻涂抹于病豬的皮膚患處。通常來講,外敷涂抹一次后,可見結痂脫皮;外服涂抹三至五次即可完全康復。需要注意的是,該治療方法一劑對應100kg左右的病豬用量,養殖者在實際的治療應用過程中,還需結合豬只體重、患處面積對劑量進行具體調整。
在高溫炎熱的夏季,生豬養殖者必須要明確生豬疾病的多樣性,并結合豬乙腦、豬中暑等病癥的具體表現,做到及時治療、對癥下藥,以此維護豬只的安全健康,保障自身的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