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業煬
(南充市農牧業局,四川 南充 637000)
南充是“中國綢都”,素有“絲綢之鄉”的盛譽。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總體部署,大力建基地優結構、搞加工強龍頭、創品牌促融合,加快培育絲紡服裝千億產業集群,形成了涵蓋栽桑養蠶、繅絲織綢、服裝印染、外貿出口、教育科研等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條。目前,全市建成桑園4萬hm2(60萬畝)、規模以上絲綢企業45戶,年產蠶繭1500萬kg、桑蠶絲2000t、絲織品3500萬m、服裝310萬件(套),絲紡服裝銷售收入達397.9億元、出口創匯7.79億元,絲綢總量列全省第一,服裝產能列全省第二,成為國內最大的真絲綢生產基地。
市第六次黨代會作出大力實施“155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南充新未來·成渝第二城”的總體部署,提出建設五大千億產業集群,將蠶桑產業納入千億現代農業、千億絲紡服裝中統籌發展,規劃用5-10年時間培育壯大絲紡服裝產業,建設中國西部最大的蠶桑綜合開發基地、絲紡服裝生產研發基地、絲紡服裝產品集散中心和中國蠶桑絲綢文化旅游名城。
出臺了《南充市實施“155發展戰略”推進絲紡服裝千億產業集群發展實施意見》《南充市實施“155發展戰略”推進現化農業千億產業集群發展實施意見》,提出并實施“原料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培育”等9大工程,明確了發展路徑、重點抓手。
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級相關部門和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產業建設領導小組和招商引資領導小組,研究制定發展配套政策,為加快絲紡服裝產業發展提供堅強組織和政策保障。
嘉陵、儀隴、蓬安等縣(區)實施了家豐公司萬畝有機蠶桑基地(666.67 hm2)、銀海絲綢5000畝優質蠶繭基地(333.33 hm2)、語山農業萬畝蠶桑基地(666.67 hm2)、奧特絲5000畝有機蠶桑基地(333.33 hm2)等20個重點項目,通過項目推動蠶桑產業發展。
建立完善市、縣聯動,屬地政府為主的招商機制,招引香港利達豐、浙江金富春、富安娜家紡等一批重點絲綢企業落戶南充。順成紡織與浙江金富春合作,綢緞產量達700萬m,位居全國前列。香港利達豐在儀隴縣投資新建服裝生產線2條、蠶桑基地200 hm2(3000畝),絲綢服裝出口歐美。
建設了高坪都京絲綢文化產業園、嘉陵絲紡服裝產業園、儀隴光華紡織服裝產業園等絲綢產業園,近年來累計實施重點建設項目13個,投入資金40億元,開展蠶繭、生絲精深加工。深圳新維、富安娜、宇宙家紡等30余戶絲紡服裝企業入園發展。
近年投入繭絲綢技改資金13.5億元,新增無梭箭桿織機200余臺。依格爾投入4.5億元引進意大利劍桿織機、噴氣織機、電子提花機100余臺,添置平網印花機、數碼印花機等18臺,填補全省空白。金富春研發寬幅真絲綢、交織綢、化纖綢等新產品,深受市場青睞。
嘉陵重點發展以桑茶為主的桑產業,2016年尚好桑茶公司生產的桑葉茶被國家領導人作為國禮饋贈外國領導人,南部、嘉陵、閬中等地企業研發桑椹酒、桑椹醋、桑椹膏等提高產品附加值。
全市建有省級技術中心2個,國家干繭公正檢驗南充試驗室、國家蠶桑技術體系設施與機械研究室、國家繭絲質檢中心、國家蠶桑體系綜合試驗站先后落戶南充,近期在我市設立的“院士工作站”“中國桑產業研究院”將進一步提升南充蠶桑絲綢產業科技創新能力。
2005年中國絲綢協會授予南充“中國綢都”,2013年商務部授予南充全國外貿轉型示范基地,2016年中國絲綢協會授予南充全國優質繭絲生產基地,2018年中國蠶學會授予嘉陵“中國桑茶之鄉”。
六合、依格爾、順城、尚好等企業申報“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高檔絲綢標志”等知名品牌,創建絲紡服裝中國馳名商標3個、中國名牌產品2個、中華老字號1個、高檔絲綢標志認證產品2個、國家原產地保護標志9個。獲四川省著名商標3個、四川名牌產品8個。
我市繭絲綢企業在北京、上海、廣東等20多個省(市)開設了150多個絲綢專賣店、加盟店和連鎖店。尚好桑茶公司開設直營店、加盟店180多家,發展經銷商742個。10多家企業入駐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年交易額30億元。
充分挖掘“中國綢都”厚重文化底蘊,設計“絲綢之城”雕塑作為城市形象標志,建設絲綢文化主題公園、千年綢都第一坊、蜀繪文化博物館、桑茶文化展示館等,從不同層面展示南充蠶桑絲綢文化。
與成都、重慶、西安等地旅行社合作開發蠶桑絲綢文化精品旅游線路,依格爾公司建設中國綢都絲綢博物館,發展工業旅游,每年吸引100萬游客;高坪區依托六合集團公司,建設都京絲綢小鎮,每年吸引80萬游客;嘉陵、閬中、南部等地發展以蠶桑文化、果桑采摘、養蠶體驗為主的蠶桑文化旅游,吸引市民觀光旅游、休閑康養。
聘請國內知名設計團隊,策劃拍攝了《南充絲綢》,作為宣傳展示南充的城市名片。出版發行了《記憶中的南充繭絲綢》等書籍,南充晚報開辟《重走南方絲綢之路》和《南充絲綢人》等專欄,弘揚了絲綢文化,擴大了“中國綢都”知名度和影響力。
雖然我們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產業現代化發展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將繼續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著力抓好龍頭企業培育;二是著力抓好基地建設;三是著力抓好提質增效;四是著力抓好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進一步增強發展信心,進一步增添工作措施,為我市蠶桑絲綢產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