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建祥 平東明 郭光武 王世勇
(陸良縣蠶種場,云南 陸良 655600)
陸良多年使用的當家品種菁松×皓月在春夏兩季飼養表現較好,但在兩季秋蠶由于氣候變化大,桑葉老化,白粉病、褐斑病嚴重,飼養易發血液型膿病,農民欠收,養蠶積極性不高。繁育推廣飼養抗性強,蠶農、絲廠歡迎的蠶品種華康2號勢在必行。蠶品種華康2號(秋豐N ×白玉N)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培育,對家蠶血液型膿病(BmNPV)具有較高抵抗性的蠶品種。2016、2017年秋季在陸良農村的試養成績表明:該品種體質強健、抗病性較強、眠起齊一、好養。5齡和全齡經過短;盛食期食桑旺盛,不踏葉、耐粗食,抗逆性強。上蔟結繭快,繭形中等,顆粒勻整,普繭率高,繭層緊而厚,繭色潔白,縮皺中等,產量穩定,單張產繭量高,深受蠶農的歡迎。
我場2017年從山東廣通集團引進華康2號原種秋豐N126張,白玉N126張飼養,收購種繭4400kg,制種12000張,公斤繭制種量2.7張。2018年從山東廣通集團引進華康2號原種秋豐N550張,白玉N550張飼養,收購種繭22000 kg,制種70400張,公斤繭制種量3.2張 ,雖然比2017年有所提高,但繁育系數比菁松×皓月平均低0.5張左右,生產成本偏高,影響蠶種場大規模繁育該品種的生產積極性。如何提高華康2號的繁育系數,是當前乃至今后蠶種場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兩年的繁育實踐,我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做好冬季桑園殺蟲、翻挖、施肥、伐條工作,冬季桑園施入農家肥,保證春桑葉質量。春、夏肥做到N、P、K肥的合理搭配及充足的微量元素,桑葉的營養物質充分,增強蠶體質,增加卵質及造卵量。
華康2號適宜雨量少的時期飼養,要求桑葉充分成熟。根據長期天氣預報雨水分布和桑樹生長情況,陸良縣一般掌握在春季高溫干燥時期、桑葉質量好的種繭基地飼養。夏季飼養雨水偏多,飼養華康2號在5齡期應避開連綿雨時段。
蠶前認真搞好養蠶環境、蠶室、蠶具的消毒工作,消毒用藥漂白粉、消毒王、煙熏寶嚴把質量關,以保證消毒的有效性和徹底性。蠶期用多菌靈兌新鮮石灰粉或漂白粉兌新鮮石灰進行蠶座消毒,防病效果較好。并做好蠶室內外的消毒隔離,各齡用具的消毒、清洗。華康2號蠶品種對血液膿病有較高抵抗力,但易感染細菌病、僵病,加大技術員和蠶農的技術培訓力度,指導蠶農時要重點重視細菌病的防治,切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細菌病的治發生。
認真掌握催青標準溫濕度,防止溫度、濕度激變,促使孵化齊一。調整好起點胚胎,掌握好第8d上午見點,以提高一日孵化率。日系方蟻蠶逸散性強,宜推遲感光,中系方孵化略遲,宜提早感光。
華康2號收蟻及各齡餉食用葉應適熟偏嫩,小蠶選采適熟葉,壯蠶用葉要充分成熟,避免吃過嫩葉、露水葉、濕葉、粘葉、久貯葉,做好桑葉的采、運、貯管理工作,確保桑葉新鮮。天氣高溫干燥,采摘桑葉宜早晚避開高溫,采好的桑葉不能裝得太緊,在桑園里待的時間不能過長,桑葉忌灑水貯存,防止桑葉發熱變質。遇雨水過多,光照不足,采桑宜偏成熟,避免采水葉,或晾干,不允許帶水貯存。在陰雨多濕氣候中,要狠抓桑葉貯存,雨水桑葉要現采現喂,少食多餐,每餐薄給并通風排濕,加強空氣流通,水葉不能隔夜貯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晾干給桑、晾干貯存。
白玉N稚蠶期有趨光性,秋豐N壯蠶期有趨密性,要及時擴座、勻座,以免造成食桑不足,蠶體饑餓,發育不齊,易誘發蠶病。中日系各齡蠶餉食后轉青都較快,要注意及時擴大蠶座面積,做到良桑飽食,做好補給桑工作。加大飼養管理力度,做好提青分批,及時淘汰病弱小蠶。秋豐、白玉抗濕性都較差,多濕易誘發細菌病、空頭病、僵病的發生。因此,稚蠶期應做好保溫保濕工作,促使發育齊一,壯蠶期加強通風換氣,保持環境干燥,避免在高溫多濕或低溫多濕環境下飼養。做到“良桑、稀座、窩干、食飽”。在三眠、四眠起餉食、齡中添食抗生素如紅霉素、氟欣等。大眠起3天后合理給桑,讓蠶充分食下桑葉葉脈,就能達到控制蠶體體重,增加蠶體強健度,蠶體過于肥大(虛胖)不利于制種量的提高。在華康2號飼育過程中,特別是4.5齡盛食期及化蛹期一定要避免長時間接觸低溫,要做好加溫工作,保持合適的飼育溫度,有利于蠶蛹的正常生長發育,利于制種量的提高。
秋豐、白玉兩品種老熟都較快,特別是白玉上蔟初期浮絲多,易吐平板絲,有裸蛹現象,有趨光性,喜結葉里繭,應防止過熟上蔟,防止強光直射和強風,避免上蔟過密。初上蔟時蔟中溫度不宜過高,75℉保護,待繭形形成后,溫度提高78℉,并加強通風排濕,空氣流通。秋豐趨光、趨密性強,上蔟溫度高,光線不均勻易擁擠在蔟具外口,并掉落,易導致摔傷。秋豐上蔟后尿多,濕氣重,容易淹蠶,一定要早除沙,撿出沙底下的蠶,減少蔟中死籠和不結繭蠶的發生,提高上蔟結繭率。做好早采繭工作,以上蔟后65~72h為宜,減少縮尾蛹的發生,提高交配性能,增加公斤繭制種量。
白玉蛹大繭型小,在削繭過程中容易削傷、削死蠶蛹。在削繭中,一定要規范,開口合理。繭向上,刀口傾斜,做到一削、二倒、三輕放。鑒蛹輕拿輕放,避免堆積,造成傷蛹而感染細菌,減少后期死籠。
做好發蛾調節工作,根據秋豐、白玉品種特性、發育進度,做到同日等量發蛾,盡量新鮮雌雄交配。
秋豐、白玉交配性能差,容易散對。交配時要避免強光和強風直吹,溫度不宜太高,盡量控制在75℉,保持濕潤環境,相對濕度80%左右,可以很好的解決母蛾散對問題。“長交短產,明交暗產”,交配時墊用化纖布,充分利用散對所產卵,減少損失。
遇天氣高溫,感光應提前,捉蛾,交配盡量避免高溫。白玉成熟慢,適當推遲捉蛾時間。以利雌蛾充分成熟,增強交配性能,白玉雌蛾可送冷庫5℃冷藏一日,第二天早上拿出用新鮮雄交配,也可增加交配性能,減少散對現象,增加產卵量。正交、反交二發母蛾,當日都可不交配,送冷庫5℃冷藏次日交配,對良卵率并無影響。
秋豐產卵較慢,注意觀察盛產卵時間,掌握好收種袋蛾適期。避免過早收種,大量遺腹卵,造成浪費。并靈活掌握好浸酸、入庫時間。即浸種冷藏一日浸酸較為安全。
中國系統,二化、四眠,化性穩定。對由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BmNPV)引起的家蠶血液型膿病具有高度的抵抗性。卵色灰綠色,部分青灰色,卵殼淡黃色,孵化整齊,蟻蠶黑褐色,稚蠶有趨密性,各齡蠶眠性快,眠起齊一;壯蠶體色青白,素斑,蠶體粗壯,各齡蠶發育及眠起整齊,發育較快,耐濕性稍差。盛食期食桑旺盛,起蠶轉青快,不踏葉,耐粗食,抗逆性強。上蔟后結繭較慢,多結上層繭,繭形橢圓勻整,普繭率高,繭色潔白,縮皺中等,產量穩定。發蛾集中,交尾性能良好,產卵較遲,產附平整,有少量不受精卵發生。4齡起蠶蟲蛹率 97.25%,全繭量1.771 g,繭層量0.394 g,繭層率 22.25%,單蛾產卵量約550粒。催青經過 10~11d,5齡經過6.5d左右,全齡經過22.5d左右,蟄中經過16d左右。與白玉N對交,宜同天或推遲一天出庫催青。
日本系統,二化、四眠,化性穩定。對由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引起的家蠶血液型膿病具有高度的抵抗性。卵色灰紫色,卵殼白色;孵化整齊,蟻蠶黑褐色,有逸散性;各齡蠶眠起整齊,1~2齡蠶就眠略慢,3~4齡蠶就眠稍快,有少量小蠶發生;壯蠶體色青白,素斑,發育快,各齡蠶發育及眠起整齊;盛食期食桑旺盛,不踏葉,抗逆性強,耐濕性稍差;上蔟較齊涌,浮絲較多,結繭較快,喜結葉里繭,繭形淺束腰勻整,普繭率高,繭色潔白,縮皺中等,有裸蛹發生。蠶期、蛹期易感染細菌病;發蛾較為集中,交尾性能較好,雄蛾活潑,有趨光性,遇高溫易散對,產卵快,產附平整,排列緊密。4齡起蠶蟲蛹率 97.56%,全繭量1.64g,繭層量0.387g,繭層率23.60% ,單蛾產卵量500粒左右。催青經過10~11d,5齡經過7d左右,全齡經過23d左右,蟄中經過16d左右。與秋豐N對交,宜同天或提前一天出庫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