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勁軒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00)
綠茶是我國生產的主要茶類之一,歷史悠久、產區廣、產量多、品質好、銷區穩,這是中國綠茶生產的基本特點。綠茶利用高溫殺青經做形(或揉捻)、干燥等工藝而成,具有“清湯綠葉”的品質特征。桑葉經過工藝加工也可以制成綠茶,即桑葉綠茶。
桑葉含有豐富的的糖、蛋白質、纖維素和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特別是桑葉中含有一種叫做1-脫氧野尻霉素(DNJ) 的生物堿,含量約100mg/100g。DNJ是α-糖苷酶的抑制劑,對減低血糖有針對性的功效。桑葉中還含有豐富的γ氨基丁酸和植物醇,其含量是普通綠茶的3-4倍。具有滋陰補血,疏風散熱,益肝通氣,降壓利尿之功效?!侗静菥V目》認為“桑葉可明目長發”、“煎濃汁服,可除腳氣水腫”、“炙熱煎飲,代茶止渴”等。桑葉“藥食同源”,一些人將之作為清熱祛火、降血壓、血脂、血糖和糖尿病的輔助治療品。但其青澀味較重,直接泡茶飲用一般人還難以接受。經過綠茶炒制工藝,將其加工成為大眾所接受、營養與保健作用相結合的上佳植物飲品,就可以明顯改善口感而不失功效?,F結合傳統綠茶生產加工方法簡單介紹桑葉綠茶的生產制作工藝。
第一葉位至第六葉位桑葉是制作桑葉茶最佳原料。精心選取新鮮無農藥殘留、無病蟲害污染的桑葉,采摘頂芽下第一葉位到第六葉位之間的桑葉。采摘桑葉時,同時去除葉柄。葉面如有灰塵或污垢之類的,應及時用清水沖洗干凈并曬干。
將采摘回來的桑葉及時薄攤在干凈的竹匾上,室內要求干凈、涼爽、通風。攤放桑葉時不宜過厚,否則不利于桑葉水分均勻蒸發,建議厚度在10~15cm。攤放面積和寬度視場地大小和葉子總量而定盡量將桑葉成壟放置,間隔10cm放置下一壟,這樣便于通氣。攤放的時間一般在6~9h,標準為葉體軟化,葉色暗綠,散發出青草香味,此時鮮葉的含水量大約在65%左右。
完成攤晾程序后的桑葉使用全自動切桑機,將其切條狀,切成長3cm、寬1cm的長條。這樣做有利于桑葉綠茶產品成形美觀。
高溫殺青的主要作用是破壞新鮮桑葉中酶的活性,阻止多酚類物質氧化,防止葉子紅變。可選用電加熱滾筒殺青機進行生產。在開機殺青時,應先清潔滾筒,將少量桑葉放入滾筒殺一遍,殺完后的葉子扔掉,這樣殺青不會產生其他異物味道。殺青溫度一般適宜控制在220~260℃,將攤晾好的桑葉放入滾筒口,每次投放量在200~400g左右,時間間隔5s一次。殺青出來的桑葉落入振動槽,通過滾筒出口處的風扇蒸發水分、散發熱量,使其迅速透氣攤晾。
第一次殺青出來的桑葉如果還有青臭味,可以將其放置旁邊回潮,回潮時間控制在10min左右,然后進行第二次殺青。第二次殺青溫度適宜控制在160~180℃。全部殺青完成后,葉子葉色由鮮綠變為暗綠,表面失去光澤。青臭味消失,有一股淡淡茶青香味漫溢,無葉脈發紅、葉片邊緣焦糊等現象。這時葉子含水量在40%左右,葉片干涸易斷碎,應放置一旁回潮攤晾。待到手感葉質柔軟,略帶黏性,葉梗折而不斷即可揉捻。
揉捻工序使用茶葉揉捻機進行,每次投放量10kg。應遵循“先輕后重,逐步加壓,輕重交替,最后不加壓”的原則。分“輕-重-輕”三步驟,先輕壓10min,然后重壓5min,最后輕壓8min。最后手握葉子有汁水、溢而不流為好,并有粘稠感。且揉捻完葉子不能成團不散,否則不利于成形和均勻烘干。
采用60型滾筒式烘干機對桑葉進行初步的烘香定型,先將機器加熱升溫,溫度加熱到120℃,然后開始向里加料,投放量10kg。時間設置為30min,轉速為中速。注意滾筒轉動烘干時不要蓋住筒口,這樣不利于水氣散出揮發。最后桑葉烘干度達到80%左右。
使用茶葉烘干機繼續蒸發水分,對桑葉茶進行提香,這樣有利于提高桑綠茶的品質,使其香氣清香持久。一般通過“低溫長時間”方法完成,即溫度調至70℃,時間2h左右。中間每隔15~20min查看一次,最后葉片干涸手捏成粉,葉梗用手一捏即斷為好。完成后,待溫度降至室溫應及時將桑葉綠茶真空包裝,并保持低溫干糙儲存。
目前桑葉主要作用于綠茶、烏龍茶等加工?,F在市面上銷售的桑茶系列,普遍經過沸水沖泡,口感還有些許豆腥味,極大影響了消費者的口感。由于桑葉本身的內含物質成分不完全等同于茶葉,尤其是茶多酚含量遠低于茶葉,傳統的茶葉加工技藝用于桑葉茶加工難以體現出桑葉茶的品質特征。今后在桑葉品種選育、加工工藝中殺青、揉捻等方式開展深入研究,通過創新去解決桑葉茶的弊端,切實推動蠶桑資源多元化利用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