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靜,肖 剛,田 博,李 晶,侯俊明
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咸陽712000)
乳痛癥在臨床上多以單側或者雙側的乳腺脹痛、刺痛為突出表現,以乳房外上象限多見,好發于中、青年女性,常與月經來潮息息相關。近年來,該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發病患者也逐年增加,是乳腺門診常見疾病之一[1]。侯俊明教授耕耘杏林30余載,在中醫藥治療乳腺相關疾病方面具有獨特見解。通過臨床總結,發現臨床近年來多以肝郁脾虛型乳痛癥居多,筆者有幸拜師于門下,耳濡目染,收獲頗多,現將吾師治療肝郁脾虛型乳痛癥之經驗總結如下。
乳痛癥是屬中醫“乳癖”、“經行乳房脹痛”范疇,與經前期臟腑功能失調有關。情志、飲食、勞倦是誘發本病的重要因素。乳痛癥病位在乳房,涉及臟腑有肝、脾胃、腎;病性屬本虛標實,氣滯痰凝血瘀為發病之標,腎精虧損、沖任失調為發病之本[2]。《外科正宗》曰:“乳癖乃乳中結核,形如丸卵,或重墜作痛,或不痛,皮色不變,其核隨喜怒消漲……多由思慮傷脾,惱怒傷肝,郁結而成?!盵9]《瘍科心得集》認為:“乳癖由肝氣不舒郁結而成?!盵12]王清任《醫林改錯》云:“氣無形不能結塊,結塊者,必有形之血也”。所以我們也可以認為,在氣機不暢,痰邪內生的同時,瘀血經絡,也是乳痛癥的病因之一。 歷代醫家通過臨床總結,多將乳痛癥的證型分為肝郁脾虛型,肝腎陰虛型,痰瘀凝結型,沖任失調型[3-7]。
侯俊明教授根據多年臨證經驗總結認為,目前好發于年輕女性的乳痛癥多以肝郁脾虛為本,痰凝,氣結為標。病機為肝氣郁結,脾失健運。肝主疏泄,條暢氣機,脾主運化,化生氣血。肝氣郁結于內,周身氣機不調,肝郁脾虛,則肝氣乘脾,使得脾胃之氣不得舒,健運失施,兩臟主導水濕的升降功能失常,繼而導致痰邪內生,阻滯氣血,甚至出現氣滯血瘀,阻于乳絡,發為乳痛。同時脾胃氣虛,化生無源,從另一方面使得腎精不藏,天癸不得按時而下,沖任失調,氣血失常,最終導致 乳房痰濁凝結發為乳痛。侯師認為:總結歷代各家醫案,乳痛癥的發生往往難逃氣滯,痰凝,腎虛,血瘀及沖任不調等原因,當時其發病的根本還因歸結于肝郁脾虛這一根本現象,正是這一根本的病因,使得乳痛癥此病有反復發作且病程較長的特點。故此,充分認識到肝郁脾虛這一疾病的發病基礎,才能夠真正把握乳痛癥的發生發展。
對于乳痛癥的診治,總結前人驗方經驗,往往對癥施為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消腫散結之法[8-9]?!端貑枴づK氣法時論》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泄瀉之”。《婦人大全良方》中則有提及使用益氣養榮湯,加味逍遙散治療乳癖的記載。侯師指出,目前乳痛癥的發生,往往都是初發于肝氣郁結,脾失榮養,繼而出現痰凝氣滯,瘀血內生,沖任失調的表現。故治療上應當積極把握肝郁脾虛這一疾病根本,在疏肝健脾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加以活血散結,益腎培本的治療。切記不可著眼于疾病的表象,一味施以橘核、瓜蔞、丹參、昆布等散結消腫之藥。這樣往往使得患者在服藥后病情得以控制,但不久又復發的情況出現。
《外科理例》有云:“乳頭厥陰所經,乳房陽明所屬,厥陰者肝也,乃女子致命之地,宗筋之所?!薄锻庾C醫案匯編》中亦提及:“治乳者,不出一氣字定之矣……無論虛實新久,溫涼攻補,各方之中,挾理氣疏絡之品,使其乳絡疏通,氣行則血行,……自然壅者易通,郁者易達,結者易散,堅者易軟”。侯師對于肝郁脾虛型的乳痛癥主張以疏肝理氣,健脾固本的治療大發為主,同時針對不同患者所具有的不同臨床癥狀,依癥加以活血,散結之品。以肝脾胃同治為核心,臨床驗方,多有見效。常用方劑組成:柴胡12g,白術15g,當歸9g,香附、砂仁、山楂、延胡索、赤芍、白芍、甘草各10g。柴胡,入肝膽經,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主心腹胃中結氣,飲食積聚。為疏肝理氣之要藥,香附為血中氣藥,疏肝解郁又可行氣活血,常適用于肝郁所引起的乳房脹痛。砂仁,白術補氣健脾。赤,白芍與甘草同用,酸甘化陰,合以柴胡,則增氣機條暢之力,無以耗傷陰血之憂。當歸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既可通經調經,又能活絡止痛。山楂消食化積,本草有云:山楂能入脾胃消積滯,散宿血……行結氣。故山楂在此方中起到了同達肝脾之功效。延胡索,味甘,苦,入肝,脾,胃,心,肺經。《本草求真》中記載到:延胡索,不論是血是氣,積而不散者,服此力能通達,以其性溫,則于氣血能行能暢,味辛則于氣血能潤能散,所以理一身上下諸痛,往往獨行功多。諸藥同用,肝氣疏泄得暢,脾胃生化有源,有形之塊得以消,有形之血得之以化。先天得養,后天充實,氣機暢達,血液流通,營養乳絡,乳痛以消[10-11]。
案1 原某,女,24歲,陜西寶雞人,自訴雙側乳房憋脹刺痛3月余,3月前患者因與人爭吵后乳房憋脹刺痛,經前加重,經后緩解,自服“逍遙丸”、“乳癖消”后稍有改善,停藥后上述癥狀加重,于我院門診行乳腺B超示:雙側乳腺增生??滔拢弘p乳憋脹疼痛,肢體困重,食納可,夜休可,大便黏,小便正常,舌淡胖,邊有齒痕,苔白膩,脈細滑。查體:雙乳腺體增粗,未觸及明顯團塊,外上象限觸痛(+)。辨證:肝脾不和,痰瘀凝結(因情志內傷,肝氣郁結,或憂思傷脾,運化失司,痰濁內生,沖任失調,氣滯血瘀痰凝所表現出來的一類病證)。治法:疏肝健脾,化痰通絡。處方:柴胡、茯苓、砂仁、蘇梗、白芍各12g,瓜蔞20g,郁金、澤瀉、白術、丹參、延胡索、甘草各10g。7劑,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飯后溫服。服藥期,忌辛辣油膩,條暢情志。7 d后復診,患者自覺胸部疼痛感較前減輕,但近日來出現口甜,不欲飲食表現。舌診:苔白膩,脈滑。問其是否有忌食辛辣,答曰:非辣醬不食。遂以原方不變,加山楂12g,繼服7劑,囑患者忌辣?;颊呶缚诨謴秃?,減山楂6g,加減服用1月后,患者電話隨診,已無明顯胸痛表現。隨訪2月,未見復發。
按:以上病例中患者由情志原因而導致雙側乳房疼痛的發生,臨床表現有明顯的雙側乳房疼痛,情志改變,初步可判斷為肝氣失于疏泄而導致的乳痛癥,患者服用“逍遙丸”等疏肝理氣藥后,癥狀能夠改善可作為其推斷依據之一,患者臨床變現的身體困重,大便黏膩,可視為脾失健運,水失內停之癥狀。故方以疏肝理氣,健脾化痰之法。服藥后患者癥狀減輕,但出現脾虛加重的表現,經問診,該婦人嗜食辛辣,在驅逐寒氣,增加食欲的同時,日久傷胃,自此脾胃失調,作息不得安穩,加重痰邪,亦影響情志,損傷肝脾。痰邪阻于乳絡,不通則痛,肝脾氣機失調,氣血無以滋養乳房,不榮則痛。經云:“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故此加用山楂健脾運氣,消食,忌辣后,癥狀緩解。侯老師認為對于這種肝郁脾虛的乳痛癥,在疏肝理氣的同時應當結合調理脾胃的協同治療。而不應一味的以疏肝之法。因知見肝之病,當先治脾。而該患者特殊的飲食習慣所造成的脾虛表現,更是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侯師辨證用藥以砂仁,白術顧護胃氣,瓜蔞化痰散結。山楂消食行氣;兼用柴胡,香附疏導氣機,疏肝理氣;延胡索行氣止痛。行肝脾胃同治之法,使得脾胃得榮,情志暢達,乳痛得消。辨證詳實,切中病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