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雷剛,楊云剛,楊秀明
1.陜西省咸陽市中心醫院骨一科(咸陽 712000);2.陜西省咸陽楊仨疼痛醫院 (咸陽712000)
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是一種以局部青紫、淤血,腫脹、壓痛等主要表現的,皮膚表面無破潰的關節活動障礙[1]。髖關節作為人體主要的負重關節,其運動的穩定性依賴于周圍的肌肉和軟組織包圍,但是由于軟組織或周圍肌肉受到慢性勞損,而出現無菌性炎癥,表現為增生、肥大為主的代償[2]。若機體有慢性疾病或退行性病變時勢必會減低對應力的適應能力,恢復需較長時間。本院采用傳統中醫辨證施治,采用銀質針松解術治本病,取得了進一步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并確診的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患者78例,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齡41~64歲,平均(51.36±4.38)歲;病程1~17個月,平均(3.99±0.45)個月;對照組中男22例,女17例;年齡42~65歲,平均(53.22±4.20)歲;病程2~14個月,平均(4.13±0.49)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以及部位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以《外科學》中有關周圍軟組織損傷的相關標準為西醫診斷標準[3]。納入標準:①局部長期慢性疼痛,但無明顯外傷史,髖關節運動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②近期有髖關節過度屈張史,且局部無明顯炎癥表現;③未通過CT、核磁等技術手段發現其他病變者;④患處常伴有固定姿勢的發射痛或某種特殊的體征;⑤患者有慢性運動神經、肌肉損傷的運動習慣。排除標準:①伴有心血管、肝臟、腎臟或其他嚴重原發性疾病者;②髖關節周圍有皮膚病者;③對金屬銀過敏患者或者暈針難以接受針刺患者。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以普通針刺治療。取穴梁丘、血海、居髎、環跳。用75°酒精對相關部位常規消毒,快速進針,以平補平瀉法行針,左右捻轉針身,幅度為360°,連續治療1周。治療組采用銀質針松解術治療,具體方法:患者采取合適體位暴露髖關節,施針以髖關節為中心,觸診關節間隙髂股韌帶、股骨頭韌帶旁,選擇壓痛點為進針點。選用4號銀質針(8.0~10 cm)以直刺或斜刺等方式達到壓痛點的腱鞘內,并在骨面小幅度提插,找到敏感點,此時可引起較強的針感,輕者產生酸脹重麻感,重者有痛覺。單側或雙側各進4針,并使用銀質針巡檢儀加熱,溫度為40℃~45℃,以患者能耐受為宜,15 min后起針,皮膚針眼涂以75%酒精,無菌敷料粘貼,囑3 d內進針處勿用水清洗,1個月內避免跳躍、長途步行等,共治療1次。
3 療效標準 臨床療效評估[4]:顯效:患者癥狀明顯改善,臨床積分好轉≥75%;有效:臨床癥狀好轉,臨床積分好轉30~75%;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癥狀積分好轉<30%,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4 觀察指標 髖關節活動角度;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歐洲五維健康指數量表(European five-dimensional health scale,EQ-5D)[6];諾丁漢健康量表(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7];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量表[8]。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7.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1 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89.74%)顯著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69.2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 兩組患者髖關節活動角度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髖關節活動度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髖關節活動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3 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指標VAS、EQ-5D、NHP、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量表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治療組髖關節功能指標VAS、EQ-5D、NHP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較對照組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髖關節活動角度指標比較(°)
注:治療前后比較,#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3 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指標比較(分)
注:治療前后比較,#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P<0.05
髖關節軟組織損傷是外科臨床常見癥狀,其病因尚不明確,可能由于累積性微小創傷、長期應力失衡引起關節周圍疼痛。其皮下軟組織及皮下血管發生損傷,但患處皮膚表面未發生破潰,因此患者不易早期察覺,隨著病情發展,皮下淺肌層的部分組織受損,皮下毛細血管出血發展為炎癥,刺激釋放炎性因子,痛患加劇[9];且外力作用于髖關節時,關節囊、韌帶、肌腱可隨髖關節的過度扭轉發生損傷,滑液囊、肌纖維可發生出血,關節囊內可誘發無菌性炎癥,聯合皮下出血進一步導致機體病情發展[10];同時,組織應激釋放組胺、前列腺素等物質,刺激血管產生疼痛。此時若患者仍未積極治療,病情進一步發展,機體組織會出現變性、粘連,甚至出現代償性增厚、張力增大等病理形態改變,進一步迫害局部血管的形態,形成惡性循環。西醫對本病的治療手段主要為對癥治療,如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甲潑尼龍等,該藥物有助于抑制損傷性炎癥,減少黏連,但局限性在于需長時間重復使用,且大量使用后副作用較大,易產生依賴性,因此患者依從性較差。
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多因素體腎氣虧虛,肝腎虛損導致,正氣不足則易外感邪氣,風寒濕邪侵襲到體內,導致經絡循行之氣受到阻礙,引起機體麻木、疼痛等不適,是以“不榮則痛”,治當以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為主。本研究中銀質針兼有針刺及溫灸功能。針刺特定部位可激發人體經氣循行,使氣血恢復正常,電針的使用,更是加強并擴展了針刺的作用,產生溫灸的效果,有利于祛除外邪。現代研究表明,銀質針通過針刺皮膚激發皮下感受器,可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流變;血管擴張后,可刺激相應神經,促使神經末梢釋放血管活性物質,從而緩解病變處機體的痙攣及肌緊張[11];同時血管的擴張增加局部血液流量,血液循環加快促進致痛物質的排泄,達到解除疼痛的目的[12]。相比于普通針灸針,銀質針含銀量較高,韌性較高,延展性好,操作時可根據病情需要彎曲針體直達病灶[13];此外銀為良性導熱體,通過針尾連接的巡檢儀可對銀質針針尾部進行加熱,熱能迅速傳至病所,從而增加刺激效應[14]。銀質針直徑較普通針刺針為粗,起針后在病變區域留下腔隙,使血液充盈,達到進一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15]。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9.74%,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69.23%,說明銀質針松解術治療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可提高臨床療效。治療后治療組髖關節活動度(屈曲、外展、內收、后伸、外旋、內旋)優于對照組,說明該治療可增加髖關節活動程度,改善病患恢復情況,提高治療效果。治療組髖關節功能指標VAS、EQ-5D、NHP較對照組明顯降低,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較對照組明顯升高,說明該治療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利于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