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彬州 侯鴿利
(1.隴縣固關鎮畜牧獸醫站,陜西隴縣 721200;2.隴縣城關鎮畜牧獸醫站,陜西隴縣 721200)
在綿羊的養殖中,羊腦包蟲病是重要的病害類型,該病俗稱“轉圈瘋”,多見于2歲以內的羊,主要是牧草以及羊只的接觸進行傳播,該病是多頭絳蟲的幼蟲在大腦內的寄生和繁殖,一旦羊群中出現患有羊腦包蟲病的羊只,就會造造成病情的擴散,并且發病后的死亡率較高,需要引起養殖戶的重視。
感染羊腦包蟲病的綿羊會表現出一些癥狀,主要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具體說來:對于慢性羊腦包蟲病來說,癥狀為隔天會有一次發作,慢性患病的綿羊身體技機能會逐漸下降,如果養殖戶沒有及時發現和救治,患病羊只在90d左右死亡;而急性羊腦包蟲病,在臨床表現上一天多次發作,被稱為間斷性癲癇,患病羊只每次癲癇持續5~8min,患病綿羊會逐漸精神萎靡,持續病情在30d左右后死亡。主要的表現為:腦包蟲會壓迫腦神經,感染綿羊會經常轉圈,在病情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視力障礙,更嚴重時會失明。同時,因腦包蟲感染位置不同,其表現癥狀也存在差別。如果感染綿羊的大腦前部,可見就綿羊頭部下垂,喜歡前沖;如果感染綿羊的大腦后部,那么感染的綿羊會頭部高舉,喜歡不斷后退,直性痙攣表現更加頻繁;如果感染在小腦位置上,綿羊會有運動困難的表現或者表現出站立不動,對外界的任何聲響更加警覺[1]。
由于終末宿主是犬、狼等肉食動物,所以需要養殖戶引起高度警覺,但是很多養殖戶對狼、犬存在沒有樹立高度的預防意識,這樣綿羊就容易受到腦包蟲感染。同時,在預防感染腦包蟲的措施中,養殖戶要始終把提升防范意識和豐富養殖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具體說來:首先,要加大對養殖戶的培訓力度,讓養殖戶提高預防意識。當地政府以及相關管理部門需要加強思想宣傳工作,通過發放宣傳冊、進行集體講座、建立微信群和開通公賬號等發放來增強綿羊養殖戶專業知識,提升疫病防范意識,系統的對羊腦包蟲病臨床癥狀,傳播途徑了解。同時,當地的動物衛生防疫部門還要制定出系統的預防體系,避免綿羊和家畜相互感染,造成防疫工作難以有效開展。同時,相關部門以及畜牧獸醫的工作人員還要深入到養殖區,對綿羊的活動情況和異常情況進行觀察,及時指出羊腦包蟲病的表現,將預防和治療措施分享,減少羊只與家犬的接觸,進一步讓養殖戶對羊腦包蟲病有預防意識,之后還要指導開展環境消毒工作,動物衛生防疫部門還要根據當地的綿羊養殖情況建立健全疫病預防體系。其次,需要不斷加大對牧羊犬的管理。牧羊犬是傳播羊腦包蟲病的重要途徑,需要合理控制牧羊犬的數量,政府還要出臺相關的政策避免隨意抓捕野生動物,進而避免對草場環境污染和破壞。此外,在每個季度需要對牧羊犬做一次絳蟲的查殺工作,對已清除絳蟲牧羊犬的糞便要進行焚燒之后掩埋,防止擴大感染范圍[2]。
目前,我國綿羊養殖區在治療羊腦包蟲病主要采用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法,具體說來:
手術治療雖然會造成一定的創傷,但是其效果顯著,是羊腦包蟲病最主要的治療措施,在治療方法上有以下兩種方式:首先,穿刺式治療方法。該方法是在準確知道蟲體包囊的位置前提下使用的,需要將羊頭倒置,用經過消毒清理的針刺入顱骨,一般深度在2cm左右,針孔朝下,直到大腦的囊液流盡,然后對手術部位進行包扎即可;其次,圓鋸式治療方法。該方法需要剔除羊只大腦手術部位的毛發,然后使用碘酒(2%)和酒精(75%)進行消毒,之后在精確掌握羊腦結構的基礎上找出幼蟲具體位置,利用圓鋸在大腦骨質上開孔,為避免傷到羊腦,建議在角基角中心內側的表皮下0.8cm進行手術,輕輕將蟲體取出。在取出蟲體后,也需要做好防治感染的工作。在治療和手術過程中,利用圓鋸在大腦骨質上開孔,整個流程完成即圓鋸式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方主要是用于綿羊感染羊腦包蟲病初期,這種方法效果較好,可以將蟲體殺害,減少腦神經的損害,對于藥物治療方法主要是靜脈注射,首先,藥物為黃色素(5%)25ml,頻率為:連續注射2次,1d/次;其次,也可以注射吡喹酮,在使用劑量上根據綿羊的體重確定藥量,一般50mg/kg頻率為連續注射5d;70mg/kg頻率為連續注射3d,效果顯著[3]。
綜上所述,在綿羊的養殖過程中,需要養殖戶對羊腦包蟲病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該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同時研究治療措施,合理利用好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方法。當地的政府和動物防疫部門也要切實開展好相關工作,幫助養殖戶打好羊腦包蟲病的防疫戰,進而保證良好的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