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福林
摘要:在園林綠化當中,植物的主要功能有觀賞功能、建造功能以及環境功能。在城市園林設計的過程中,對綠化植物進行合理的規劃布置,不僅可以最大化地實現綠化植物的生態效益,而且還能體現出美觀藝術觀賞的社會效益。所以,在進行植物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對建造功能著重考慮,利用建造功能對空間進行設計,從而提高其觀賞性,文章主要對園林綠化中的植物配置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園林綠化;綠化植物;配置
1.植物配置的應用方式
1.1主題的原則
在園林綠化的植物配置過程中,主題性的原則是綱領性的原則,需要嚴格遵循。在進行園林綠化的配置時,需要對園林綠化主題進行明確,把主題作為中心,科學選擇綠化植物的配置中需要的花卉、灌木與喬木等,在不背離主題配置的原則前提下,充分體現城市特色,保證設計園林景觀可以代表城市精神與文化。
1.2整體優先的原則
在園林植物配置的過程中,需要按照自然生態的環境,也就是嚴格依據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在不影響歷史文化的景觀與自然生成的地形情況下,確保植物群落多樣性與整體性,還要在保護自然環境基礎上,才可以保證自然環境與園林間的和諧性。
2.園林綠化中植物合理配置
2.1通過模仿植物自然組合來配置園林植物
關于配置園林植物的形式,先要對當地的自然植被情況進行調查,明確園林植物的生態配置基礎,主要調查城市相鄰地區或者是附近不容易受干擾的森林斑塊。還要按照各種森林自然的植被,同時根據當地地形條件與氣候,對該區域地帶性的植被類型進行確定。例如:在南寧的某個公園綠化時,主要是根據當地地帶自然群落演替規律、種類組成與結構特征,結合當地立地條件與各種植物生態的幅度,對整個園林植物的群落組合方式進行明確,盡可能縮減規則式配置的形式,適當應用自然配置的形式,創造草、喬與灌等復層的群落,實現美學、科學與生態的高度和諧效果。
2.2把地帶植物當做綠化植物的材料選擇依據
因為地帶植物屬于當地氣候的條件下,長時間的自然選擇結果,可以充分反映出地帶自然的歷史條件與自然地理情況,還可以全面反映出當地植被在自然環境下的最大生產力,使得園林景觀具有最大穩定性與最大適應性,并且有助于建立地方文化的品味與地域特色。例如:在昆明某公園修建時,明確要求在綠化植物的選擇過程中,要重視以下三點:首先,全面了解綠化植物主要功能與特點,明確每一種材料的重要性,全部植物種類均屬于大自然饋贈,并且植物不存土洋、高低、優劣與貴賤之分,需要友好與寬容的利用、對待綠化植物,保證該公園配置的效果。在該園林綠化設計中,需要施工人員充分利用、認識與了解各種植物。其次,根據該園林地帶植被植物種類的組成,對主要伴生種、先鋒樹種與建群種進行確定。最后,把地帶植物當做園林景觀設計基礎,可以適當增加名貴植物的品種,進而提高該公園綠地的觀賞性。
2.3植物的多層次配置
植物造景中,為避免色彩過于單調,應注重植物的多層次配置,合理利用地被種植、綠色植物、花卉以及喬木。在不同的氣候或者是不同的季節,植物表現出來的色彩都有一定的不同,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枝干遒勁,這會使城市里的人們出現自然的四季交替的感覺。合理利用植物多色的配合以及單色的表現,運用色度、色調層次過渡的配置方法,使得植物在造景色彩構圖層面上顯得非常美麗。
2.4逐漸恢復生態系統原本的良性循環
在園林之中,植物具備多種功能,如觀賞、防塵、保持水土以及凈化空氣等。利用植物所具備的保持水土以及凈化空氣等生態功能,改造與更新城市生態環境,從而有利于逐漸恢復生態系統原本的良性循環。在園林綠化中,對于城市園林、居民區、工礦區以及樹木灌叢等不同區域,應根據實際需要,合理配置樹木。例如,住宅區應選擇可以美化環境、成活率高、管理方便、無毒的優良植物品種,如紫藤、連翹等。工礦區一般粉塵較多,應種植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降低有害氣體傷害或可以吸收有害氣體的灌叢或喬木,如檜柏、棕櫚樹、玉蘭等。
2.5植物造景中推廣鄉土種植樹木
植物造景中,因地制宜是應遵循的一般規律,在這樣的基礎前提下,應大力推廣鄉土種植樹木,從而能夠更好地適應外來植物與樹種。雖然近年來栽培技術得到了很大的進步,但就現階段來看,我國苗圃市場依然尚未統一進行規劃,導致各地在進行植物造景時,紛紛引進了一批能夠適應該地區生態環境的植物與樹種,達到了豐富本地植物景觀、植物造景種類的效果。但與此同時,地理區域、氣候帶、土質、水質等要素,其中只要有一樣不同,其區域內生長著的造景植物種類也會不同。因此,植物是體現地方特色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地方環境特色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3.完善養護管理環節
(1)灌溉、施肥:應當依據植物的生長習性以及開花特性來進行合理的施肥與灌溉。在雨水比較缺乏的季節,應當加大每天的澆水量,從而為植物的生長提供必要的水量。(2)補植、改植及時清理死苗:在一個星期之內應當將原本的種類補植,從而保證景觀效果的優良。在補植的時候,應當依據相關種植規范來進行,為植物做好充足的基肥,落實淋水等保養工作,從而將植物的成活率大大提高。(3)做好病蟲害防治:要做好植物的病蟲害工作,需要對其精心的培養,將植物的抗病蟲能力大大提高。可以將物理方法、化學方法以及生物方法進行有效的結合,以免植物的生長受到病蟲害的影響。
結語
總之,園林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態學與美學原理相結合的同時,發揮我國造園藝術的精華。要適當引進國外先進的植物配置技術,將園林綠化植物配置工作做到生態合理和美觀大方,以此來創建生態型園林。
參考文獻
[1] 薛強.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園藝,2016,04:144.
[2] 楊定學.論園林綠化植物造景及其植物配置[J].低碳世界,2016,05:224-225.
[3] 武欣慧,李英杰,楊永志,高潤宏.大學校園園林綠化樹木配置與鳥類多樣性關系研究[J].林業資源管理,2016,01: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