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偉 王永杰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認知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近些年,我國政府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并將綠色節能發展提到國家發展計劃的日程上來。在環保節約、可持續發展、綠色能源等新經濟發展形勢下,各行各業對能源的利用率越來越重視。
關鍵詞:熱能;動力工程;節能技術;發展措施
引言
目前我國的能源構成主要是煤炭、天然氣、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且人口增長快,這些不可再生資源總有用完的一天。因此風能、太陽能、熱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就顯得非常必要。熱能與動力工程是當前用得較多的方式,這些新能源和節能技術的使用,為建設節約型社會,促進我國經濟發展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1當前熱能與動力工程的發展現狀分析
1.1熱能損耗
通常情況下,發電廠在設備運行過程中會存在很大的熱能消耗。這種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一方面降低了熱電廠的發電質量,另一方面降低了發電廠的生產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般來講,節流調節適合使用在熱能額定功率容量較小的設備中,當設備運行超過額定功率時,節流器會根據其設定的數值來進行設備運行調節,進而減少設備的運行負荷。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因為節流調節環節出現問題,而導致能量損失的現象,致使電能熱量輸送不達標,進而影響供電系統的穩定性能。
1.2環境污染
熱能和動力工程在使用過程中,還存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具體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即空氣污染、噪音污染、熱污染、放射性物質污染。造成空氣污染的因素,主要是以煤炭為熱源的發電廠,依靠傳統能源發展的重工業,居民取暖以及汽車尾氣排放等。造成噪音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大型火力發電廠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噪音,工業發展過程中機器運行產生的噪音。造成熱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業、企業、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熱能流失和熱量泄露,使得溫室效益更加嚴重。而放射性污染主要是來源于核污染,即核能源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核泄漏、核爆炸等問題。
2熱能與動力工程中節能技術的發展措施
2.1選擇適合的調頻技術
熱能與動力工程是一種能量轉化系統,就是將熱能產生的各種機械能、電能等相關功能轉化到實際工作中,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要想將熱能產生的相關功能轉化到實際工作中,還需要通過動力工程的工作支持,所以二者是互相促進,互相制約的。熱能與動力工程的使用既能降低能源消耗,還能滿足人們對能源的需求,相對于煤炭、石油這些不可再生資源,熱能的使用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為了更好的將熱能和動力工程的能量轉化為人們所用,就要有一套科學的調頻方法,從而避免人們在用電時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擾而造成跳閘,電負荷不穩定的問題。為了維系發電廠正常工作,就要根據發電廠各個裝置的不同構造,每個發電機組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調節量,在不同的調頻范圍要設置特定的調頻方法,進而保障發電廠各發電系統的健康穩定運行。
2.2鼓勵發展新技術
就當前我國熱能與動力工程使用構成比例來看,其能量來源主要是傳統的非再生能源。而非再生能源不僅是人類漫長歷史發展留下來的珍貴資源,其使用還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針對這種情況,我國應該鼓勵發展新能源,例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這些新型的自然能源,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發展的物質保障,更是人類思想智慧的結晶。在當前經濟發展形勢下,我國為保護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提出了可持續發展觀,這要求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僅要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更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同時保持可持續發展。鼓勵發展新能源技術,一方面能夠促使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促使節能減排,保護周圍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2.3廢熱的回收利用技術
在發電廠的實際運轉中,電能生產的過程、能量的使用過程其實是指能量的傳遞和轉化過程,在這個轉化過程中,由于散熱和跑“冷”損失,由廢氣、廢液、各種中間物帶走能量會造成熱量的損失。因此,減少熱能的損失,要改善工藝過程,考慮余熱的回收利用。在盡量減小余熱排放量的基礎上,再根據余熱的數量、質量及其穩定性,確定余熱回收的方法。目前采用的方法一般是通過加裝冷凝裝置,使得動力裝置的效率得到提高,節約了燃料,降低了熱量損失。另外,電廠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水和化學廢水,對于這些廢水的排放,要進行有效的處理和回收利用,以免給環境造成污染。
2.4減少能耗和濕氣損失的技術
濕氣損失是熱能與動力工程在能量轉換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的一個現象,這種損失非常普遍,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電廠等相關企業要想將損失降到最小,經濟效益得到最大提升,就要采取相應的技術將濕氣損失合理減少。根據濕氣產生的不同原因,采取以下三種技術減少濕氣損失:一是在設備中安裝除濕裝置,可以減少設備運行過程中的水滴產生;二是在熱能運送的中間環節,應用再加熱循環裝置;三是做好機器設備平時的養護工作。從而合理的減少濕氣損失,讓充足的熱能為人們服務。
2.5優化產業結構
要做好熱能與動力工程節能技術的發展,首先要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組成比例。實施在具體的操作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需要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改進并優化與熱能與動力系統相關的產業組成結構,同時確保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對熱能和動力的需求。第二,改善生產性服務業的能源構成形式。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在確保其生產質量的基礎上,及時更新生產設備。對于一些能源消耗大、生產笨重、過時的舊機器,應該及時淘汰,并引進新技術。在周轉資金允許的范圍內,及時更新產業設備配置。第三,引進發展新技術。企業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引進新的發展技術,不僅能夠提升企業生產效率,而且能夠提高熱能與動力工程的使用效率。
2.6促進技術創新,減少環境污染
近年來,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發展前景廣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傳統的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發展的需要。因此要根據我國目前的基本國情、現實生活的需要對已有的技術進行創新升級,使其滿足當今市場經濟體系以及環境要求。在吸收西方先進成功技術的同時,結合我國的實際生產情況,研究出適合我國在各工業領域的經濟實用技術。首先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科研人員的科學技術水平,引進先進的機器設備,為節能技術的研究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證。另外,科研人員要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學術交流,總結經驗,改進不足,在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究、促進環境保護方面做到互通有無,從而為我國新能源的開發、循環使用方面提供技術支持,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結束語
當前熱能與動力工程技術發展中存在一定的問題。相關的工作人員,要抓住發展機遇,把握工業生產總值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繁榮發展、外貿出口業務量增加等有利的市場機遇,促使熱能與動力工程穩步發展。同時探索其可能實現的節能技術,減少熱能與動力損耗,在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的基礎上,降低能源消耗,為節能環保貢獻應盡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孫文.淺議熱能與動力工程中的節能措施[J].通訊世界,2015(24):278.
[2]李春慶,楊曉晶.熱能與動力工程相關問題的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2):111.
[3]林則森.熱能與動力工程發展方向[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