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耀
[摘 要] 中職學校是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現代社會不僅要求學生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還應該具備職業精神,這與工匠精神不謀而合。想要將“工匠精神”穿插于實際的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做出有效引導,讓學生對其含義有更為直觀的了解。與此同時,教師要針對工匠精神在實際專業教學中的滲透采取相應的舉措,對教學進行不斷調整。現立足中職機電專業,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 機電專業;德育;工匠精神
歷經多年的奮斗,在一代代引路人的指引下,社會發展已經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基于當前的新時期背景,國內的經濟發展已經不再是片面地追求快速增長,而是開始注重質量的優化。經濟結構進入了新的階段,教學創新、人才創新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方向。為有效應對當前社會形勢的發展,教師與學校管理者應該對這一階段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致力于提升國家競爭力,讓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有更多的話語權,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想要實現這一宏偉夢想,就要重視人才建設,鑒于工匠精神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現以機電專業為例進行闡述。
一、以“產教融合”建校企合作體制
中職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應該從多處下手,在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方面,學校與企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表明,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是對人才進行培養的最佳方式,讓學生處于真實的工作情境中,對工作內容進行模擬與實訓時,讓學生體會到工作應該精益求精,深化“工匠精神”在學生心中的作用,加快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深化產教融合,構建穩定的校企合作模式,不但能加快實現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也能更好地為培養人才儲備資源。
二、以“德育教育”全課程教學體系
中職機電專業不僅需要學生在理論層面上更加豐富,還需要能在實踐中進行錘煉。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此過程中,不可忽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屬于基礎教育的范疇,也是所有教學工作展開的基礎。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機電一體化發展趨勢愈加顯著,機電專業應進一步完善當前的課程體系,將工匠精神的精髓融入教學中,從而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學生應對該精神的內涵有所理解,從而提高道德水平。在實踐中,學生更要嚴于律己,專注于工匠精神,并且要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方面也要得到有效提升,讓自己更加符合技術工作的要求。
三、以“多元方法”融工匠職業精神
時代的發展以及各種全新思想的不斷形成,有效地推動了當代教育,為當代學生科學培養提供了更多的視角以及更優質的教學方法。中職機電教學工匠精神培養,作為當代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也可以積極汲取這樣的有效培養理念和教學方法,從而在教學中不斷滲透工匠精神,增強學生素養,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工匠精神的理解、繼承以及發揚。例如,在具體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利用一些具有良好工匠精神的名人事跡來引入相關的知識,讓學生能夠在其精神感召下對工匠精神有更加深入地理解,從而為他們繼承和發揚工匠精神打好基礎。教師還可以在知識擴展中,讓學生利用閱讀文獻資料或者網絡搜索等手段了解本行業的優秀人物和事跡,從而讓學生在充分了解行業尖端技術的基礎上,對其創造者擁有的工匠精神有一個深度的了解,從而讓他們受到思想教育,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
四、以“校園文化”創校園教學氛圍
第一,學校應該高度重視,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開展各種與工匠精神有關的實踐活動。例如,學校可以請本行業內的優秀人員來學校講課,讓學生近距離感受這些優秀人才的個人魅力和工匠精神,從而增強他們對于工匠精神的具象化了解,豐富他們對工匠精神的研究。第二,參觀企業。機電專業應該組織學生進入企業,感受企業工作人員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讓他們在這樣良好的氛圍中,感受工匠精神的特點,提升他們的職業素養。第三,開展主題講座。邀請社會創新創業成功人士和優秀的企業工匠之星到學校參加講座,讓學生耳濡目染地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
綜上所述,中職機電專業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立足于時代發展的視角,探究工匠精神,讓學生對工匠精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夠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對策,致力于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晶晶.“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機電設備電氣控制技術基礎》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2):53-54.
[2]陳詩慧.供給側改革視閾下“工匠精神”的時代特征、價值意蘊與培育路徑[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4):109-112.
[作者單位]甘肅省酒泉工貿中等專業學校
(編輯:劉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