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戈
當今多種媒介的交互應用廣泛體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信息技術革命以飛快的速度影響著當今人們的生活節奏,在我們還未來得及完全了解它之時,它已經顛覆了整個世界的運行模式。在近20年的時間里,我們迎來了一波又一波浪潮般的信息技術革新,這種改變不僅體現在人們賴以生存的日常生活上,還體現在除此之外的諸多領域,悄無聲息地改變了人們的物質體驗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精神追求,并使得我們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思維模式來重新思考與定位自我。
在PS版與數字化印刷的教學中,我們始終保持著一種別樣的姿態:一種與時俱進的姿態;一種自我懷疑與博弈的姿態;一種發現與超越自我的姿態來面對當下。這種態度貫穿在教學始終,為培養創新性T型人才面向瞬息萬變的世界做充分的準備。因此,在基礎課程中,我們不僅培養了學生對于版畫技法方面的全面認知,還潛移默化地將創造性思維模式植入他們的生活中,并使其具備一種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PS版印刷技法的屬性,在制作PS版過程中會接觸到有關圖像信息處理等諸多技巧,這使得學生能夠借助計算機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到他們對圖像的精確需求。在電子產品大量盛行的時代下成長起來的學生非常適應這種快速迭代模式,總能以最便捷、最迅速的方法找到自我創作的出路。由于在設課時考慮到“90后”學生的思維模式,所以將快速迭代概念引入課程范圍中,比如,將課程分為若干等級與步驟循序漸進地引申出教學目的與要求。在學生本能的追求自我作品認可的過程中,他們會不斷地重新思考作品的價值趨向,最終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而這種以計算機互動模塊快速調整畫面或作品空間的預覽模式,可以使其鍛煉出一種富有創造性、發散性、獨特性的創新能力。
如在《PS版基礎》課程中,大量運用了計算機作圖、分版等技術來完成圖像處理這一板塊,這恰恰是學生畫面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的重要原因。
在掃描了多種畫面信息之后,重新在電腦里進行組合、分配、調整,通過這種快速迭代組合畫面的方式來探尋其畫面布局與構成是一種十分高效的方法,由于“90年代”的學生是在信息時代下成長起來的,所以他們非常適應這種作畫方式,并且逐步衍生出一種極具創新性的思維模式——快速迭代式發散思維。
數字化印刷是將數字化的圖文信息直接記錄到承印材料上進行印刷,通過傳輸信息流來完成印刷操作,它是按需印刷,無版印刷,是與傳統印刷并行的一種科目。它的印刷過程需要經過原稿的分析與設計、圖文信息的處理、印刷、印后加工等過程,只是減少了制版過程。因為在數字化印刷模式中,輸入的是圖文信息數字流,而輸出的也是圖文信息數字流。相對于傳統印刷模式的DTP系統來說,只是輸出的方式不一樣,傳統的印刷是將圖文信息輸出記錄到軟片上,而數字化印刷模式中,則將數字化的圖文信息直接記錄到承印材料上。而對于高標準的印刷藝術品來講,它的高效性印刷流程雖然阻礙了其在藝術領域的發展,但對于信息技術不斷完善的今天,仍是一種不可回避的發展趨勢,并且將會引領整個印刷行業的顛覆性改變,評定印刷藝術品的標準也會隨之改變。
在有關數字化印刷的有關課程中,我們將CTP模式引入課程的設定中:
(1)Computer to Plate:脫機直接制版;
(2)Computer to Press:在機直接制版;
(3)Computer to Paper / Print: 從計算機直接到紙張或印品;
(4)Computer to Proof:從計算機直接得到樣張,即數字打樣。
由于此課程對于材料選擇、印刷方式的范圍比較寬泛,更使得學生能夠將其自身的創造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對于版畫媒介信息處理方式而言,呈現出了版畫思維進一步拓展的多樣化趨勢,前所未有地引導出學生自我迭代的主觀能動性思維能力。在《版畫綜合媒介應用與創作》課程中,廣泛應用了激光雕刻技術、數字化輸出技術、3D打印等技術等來創作作品。從學生作品的材料選擇、印刷方式到最終展示空間等都呈現出了多元性、實驗性等特點。
我們堅持以拓展版畫語言的多樣性、豐富性為基礎,使學生能夠以一種更為自信的姿態步入社會中,使之能夠更好地適應這個多變而快速發展的世界。從課程的設定環節到最終呈現作品的面貌都體現了我們教育方式的優越性,為培養出更優秀、更多元的創新性社會T型人才而不斷努力奮斗。
[作者單位]
魯迅美術學院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