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英 吳瑾煒


摘要:本文通過對惠山區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堰橋子站環境監測數據的統計和分析,總結了該地區空氣質量的變化特征,以及影響惠山區PM10、PM2.5污染物濃度的因素,最后對該地區的空氣質量進行了整體的評價。
關鍵詞:PM2.5;PM10;空氣檢測;控制;建議
中圖分類號:X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11-00-02
Abstract: Huishan area environment air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weizi station is located in weishan park, weishan district, Wuxi city, Wuwenhua street, construction began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03, in June 2004 through the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per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the monitoring project has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 sulfur dioxide, nitrogen dioxide. Since October 2012, monitoring of fine particles(PM2.5), carbon monoxide, and ozone have been added. At present, this point is the national control environment air automatic monitoring point.
Key words: pM2.5; PM10; Air testing; Control;Suggestion
惠山區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堰橋子站位于無錫市惠山區堰橋街道吳文化公園內,2003年下半年開始建設,2004年6月通過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的驗收投入運行,監測項目有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自2012年10月起,新增了細顆粒物(PM2.5)、一氧化碳、臭氧的監測。目前該點位為國控環境空氣自動監測點位。
1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分析
1.12013-2017年PM10、PM2.5質量濃度數據統計及變化特征
2013-2017年度堰橋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子站獲得的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日均值監測結果統計見表1。
由2015 -2017年惠山區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分析看出:可吸入顆粒物(PM10)歷年日均濃度最大值分別出現在12月、3月、1月、5月、12月,細顆粒物(PM2.5)歷年日均濃度最大值分別出現在12月、1月、2月、4月、12月。
惠山區夏、秋季空氣質量較好,污染較輕,冬、春季污染較重。由于降水對空氣中污染物的洗滌作用明顯,環境空氣質量與降水次數、降水量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降水較多的月份,空氣質量相對較好。
1.2PM10、PM2.5質量濃度月變化
惠山區12、1月污染物濃度普遍高,因為此時北風和西北風較多,冬季北方地區燃煤取暖產生較多污染物的前體物,經氣流傳輸攜帶至此,加上本地污染排放,再由于冬季常出現靜穩、逆溫天氣,導致冬季污染物濃度加劇;惠山區7、8、9月溫度高降雨多,主導風向為來自干凈海洋的東南季風,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和沉降,所以PM10、PM2.5月份濃度變化基本上均是7、8、9月較低;秋季的風速和沉降量相比于夏季均有所減弱,污染物易于滯留,導致11月污染物濃度也出現比較高的現象。
2 影響惠山區PM10、PM2.5污染物濃度的因素
2.1 污染治理措施減排效果分析
惠山區自成立以來,堅持不懈地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嚴格項目審批,強化“三同時”管理,從源頭控制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開展了大氣污染物限期達標治理、燃料煤含硫量控制、推進清潔能源使用,逐步實現集中供熱,淘汰了一大批中小型燃煤鍋爐。2014年制定《無錫市惠山區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細則》,明確全區2014-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目標任務。進一步完善大氣污染預警應急預案,落實重污染天氣應對措施,減輕污染影響,大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始終堅持將污染減排作為優化經濟社會發展、增強區域環境承載力和改善環境質量的有效途徑,2017年達到減排年度考核要求。
2.2 城市建設的影響
在惠山區設立以來,城市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城區面貌煥然一新。大規模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橋梁的新改擴建工程、大型商住/行政辦公區的規劃建設、居民區的拆遷和工業園區建設等,在迅速改變城市形象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其中施工和運輸過程中的揚塵污染比較突出,其直接后果就是導致空氣中顆粒物濃度的明顯上升。
2.3 氣象條件的影響
惠山區屬長三角地區,位于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熱同期。據統計,每月AQI指數與月降水次數和雨量進行的比較表明,降水次數和雨量較多的月份,空氣質量相對較好。
空氣質量逐月變化分析表明,夏、秋季空氣質量較好,而這兩個季節,多東南風或西南風,平均風速較大,利于污染物擴散。冬、春季,多偏北風,易受北方沙塵天氣及冬季北方地區燃煤取暖污染傳輸影響,空氣質量較差。在降水量與常年相比明顯偏少的季節,更容易出現環境空氣污染較嚴重的天氣狀況。上述分析表明,氣象因素也是惠山區環境空氣質量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3 結論
3.1 整體評價
2013-2016年,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天數占比降幅明顯,到2017年稍有回彈但幅度不大,占比保持在10%以下。2013-2015年期間,首要污染物為細顆粒物(PM2.5)的天數占比持續上升,且占比較大,分別達47.6%、52.9%、55.4%,到2016年下降為45.7%,2017年占比為32.6%。
3.2PM10、PM2.5質量濃度季變化
各主要污染物的濃度均隨季節的不同而變化,夏、秋季濃度較低,冬、春季濃度較高?;萆絽^夏、秋季空氣質量較好,污染較輕,冬、春季污染較重。由于降水對空氣中污染物的洗滌作用明顯,環境空氣質量與降水次數、降水量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降水較多的月份,空氣質量相對較好。惠山區2018年“綠色發展生態區”調研報告中提到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幅度不理想這一問題,全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王念飛,陳陽,郝慶菊,等.蘇州市PM2.5中水溶性離子的季節變化及來源分析[J].環境科學,2016,37(12):4482-4489.
[2]生態環境部,2013-2017中國環境狀況公報[Z].
收稿日期:2019-07-12
作者簡介:葉小英(1973-),女,漢族,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