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燦 云南省德宏州中醫醫院
近幾年來,隨著醫院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IT資源越來越復雜,其規劃、采購、更換及安裝、維護等工作難度日益增加。醫院各項業務發展中,運維處于醫院管理的末端。長期以來,醫院運維管理仍采取手工操作方式,較大的人工失誤率,重視硬件建設,而忽視了軟件設計,使得醫院運維管理效率低。而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得到廣泛應用,也可在醫院運維管理中應用信息技術,可提高醫院資源的利用率,促進醫院快速發展。
醫院的運行系統相對較復雜,且眾多信息化建設項目已從建設期轉為運維期,業務信息建設的發展速度日益加快,也對穩定性、安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從當前來看,醫院信息技術運維管理存在以下問題:(1)運維流程及指標存在缺陷。由于醫院不斷增加打印機、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設備,使得信息技術運維管理難度日益加大。加上當前維修人員數量有限,無法同時應對當前的維修工作,加上當前運維流程及指標并不明確,缺乏現實性及及時性,從而影響醫院業務的正常運轉。(2)信息技術資源無法實現集中監控。醫院信息系統的硬件種類日益繁多,一旦系統出現問題,醫院值班人員無法監控所有信息系統,缺少集中預警監控系統。(3)信息技術故障無法得到跟蹤及展示。目前,醫院主要保故障的主要方式為電話,值班人員采取手工記錄方式,該方式無法準確了解到故障,也無法為其他可是提供維修信息,導致科室重復電話催促維修員,浪費醫院資源。(4)無法共享信息技術運維知識。醫院運維管理手段是通過實踐而總結出來的,但并未形成系統的解決方案,也就無法共享知識,遇到相同故障,新運維人員無法快速明確故障。(5)無法跟蹤運維質量。當前,運維質量評價集中于負責的信息技術部門,并未將職責具體到個人,從而降低了運維質量、用戶滿意度。
針對以上醫院信息技術運維管理存在的問題,下面特提出基于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庫的醫院運行管理系統。信息技術基礎架構庫核心思想則是對IT組織提供的服務給予標準化管理,將IT服務與企業有效結合起來,以企業業務為核心搭建及其管理IT服務體系,基礎架構如下圖1所示。ITIL強調“以客戶為中心,以流程為導向”的管理理念,在這一框架之中,模塊通常分為服務支持、服務提供,服務支持包括服務臺、配置管理、事件管理、問題管理及變更管理。通過服務支持中的問題管理、事件管理,及時解決系統運行之中的故障,利用配置管理、變更管理與發布管理等眾多模塊,可準確管理、記錄整個處理過程,從而降低故障對醫學服務系統的影響。如圖2所示。

圖1 ITIL基礎架構

圖2 ITIL服務管理模塊架構
(1)、明確運維分工。根據醫院運維工作實際情況,將部門運維分為軟件維護組、終端硬件維護組、數據庫維護組、網絡及信息安全管理組等,根據每一個圍護工程師的知識結構及其能力水平,將其分配到小組之中,從而明確每一位工作人員的職責。對每一個服務目錄設立不同的響應事件,根據不同事件劃分為緊急、比較緊急、一般緊急三個不同的緊急程度,對不同級別的事件指定不同的負責小組、維護工程師,同時根據事件的緊急程度及歸類,設置不同的響應時間及解決時間。一線服務支持則是由維護工程師來完成,若有困難無法完成的,可提供經驗豐富的二維維護工程師給予處理。以上服務管理架構可快速響應服務請求,保證維護問題的順利解決。
(2)、構建運維流程。通過建立IT運維信息系統,實現受理、派單、變更、處理及評價四大環節。首先,設立服務總臺,對各個部門業務咨詢及故障保修進行統一處理,引導臨床用戶準確描述所遇到的問題及故障,明確分類及登記故障。其次,登記完成之后,由經驗豐富的派單人員再次確認問題,并對問題所屬服務目錄進行調整,增加緊急程度描述,為其提供服務支持,制定處理運維人員,從而完成單據的派發。再次,醫院運維管理人員接單之后,初步判斷故障,如需換人解決或者其他人員協助解決,都可提出申請。詳細記錄每一環節中的故障問題,便于后期查詢。最后,處理完提交問題及故障的處理過程,由保修部門及信息中心對第3方硬件維護服務廠商共同評價維護情況。
(3)、建立監控巡查機制。通過建立機房軟件系統巡查、硬件巡查、數據庫巡查等環節的定期巡查,分析對比巡查記錄,盡早發現系統異常,從而有效規避風險。此外,建立服務器存儲監控、網絡設備監控、機房環境監控、數據庫監控及應用系統監控在內的硬軟件資源體系,一旦預警值超過所設定的闕值時,通過短信、報警聲、監控畫面等提醒運維人員消除所存在的隱患。當系統發生故障時,可幫助運維人員迅速定位故障發生在哪一層面,從而解決故障。
總而言之,對于大中型醫院而言,短短幾分鐘的系統故障,勢必造成患者堆積,無法正常就診。醫院實現信息技術的運維管理,可有效改變傳統電話報故障的工作流程與模式,運營管理從人的管理制度轉變為流程管理,使得流程得以規范化,降低了手工工作量及運維差錯,提高運維管理效率,為臨床業務提供穩健的運維管理系統,進而促進醫院實現可持續發展。